黄晓明
[摘 要]基于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设计具有逻辑关联、螺旋上升的遞进式实验,有助于学生在体验、探究、逐层推进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递进式实验教学由情境性实验、体验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等构成。教学中,一要重视设置悬念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二要选用高效创新教具,提高教学有效性;三要突出递进式实验教学的主导作用,辅以其他教学方法。
[关键词]递进式;实验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6-0045-03
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早已为广大物理教师所认识与理解。然而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却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验的设计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随意性较突出,未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二是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比较单一,没有形成相互关联、作用互补的系列实验,未能真正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研究表明,加强递进式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一、递进式实验教学的要义
递进式实验教学是指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将实验教学进行有效分层,使实验教学的实施按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研究再到拓展的顺序递进式地展开,课程的实施逐级推进,拾级而上。递进式实验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以连续、递进式的实验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逐层推进教学,促使学生在观察与实验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方法,逐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理念的实验教学,需要教师设计一系列演示和分组实验,形成螺旋上升的实验链,为学生搭建一个个学习平台,让学生逐层探索,最终达成教学目标。递进式实验教学中的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驱动性,相互之间具有关联性和逻辑性。通常可以划分为情境性实验、体验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情境性实验主要目的是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体验性实验给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素材及直观认识,起到积累、准备与铺垫的作用;探究性实验是整个递进式实验中的核心实验,可以由几个实验共同组成;应用性实验是为了对已开展的教学过程,进行检验、反馈与矫正;拓展性实验是对学习内容与方法的多维度延伸与拓展。应用递进式实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逻辑模型如图1所示。
二、递进式实验教学的实践应用
以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光的反射》教学为例。
1.情境性实验:光学暗盒
教师将激光笔放置在黑板上(图2),看到射出的激光在黑板上成一条直线传播,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若用挡板放在激光笔前,光能被挡住吗?
生:能挡住,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了。
让激光照射盒子的小孔,我们发现光能从另一小孔射出。
师:将挡板插入盒中,还有光射出来吗?
学生犹豫中,此时教师将挡板插入盒中(图3),发现仍然有光射出,从而引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光的反射(板书)。
评析:在本节课的开始就利用新奇的实验,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仅能让学生回忆起“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旧知识,还能引起学生新的思考:光在盒中究竟是怎样传播的?该实验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体验性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教师将激光笔放置在黑板上,我们看到射出的激光在黑板上成一条直线传播,在传播路径上放置一块平面镜(图4),观察反射现象,利用描点法画出光路图,根据光路图介绍光反射时的一些术语。
教师改变激光笔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角也随之变化,根据这一现象,请学生猜想:反射角与入射角有什么关系?
生:两角相等。
师:如何证实你们的猜想。
生:需要光源、平面镜和带有角度的光屏,多次实验,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
评析: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在具体研究其传播特点时,没有直接的观察和体验,对它的猜想往往是没有依据的,对其后的探究也是不利的。
3.探究性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探究“两角”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调好光束,使光束在光屏所在的平面内,并使光屏上能显示出光束的径迹(图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最后得到: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探究“三线”关系
教师将竹签插在泡沫上,模拟入射光线和法线,请学生利用第三根竹签来表示反射光线,模拟光的反射现象。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将第三根竹签插在了入射光线与法线确定的平面上(图6)。
师:如何证实三线是共面的?
生:利用能折叠的平板,观察并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位置。
教师在讲台上利用大型光学器材,进行演示实验(图7)。
得出:光反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板书)。
教师继续将竹签插入泡沫塑料中,模拟光的反射现象,使得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处于同一平面中,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在法线的同一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呢?
生:不符合。
师:说明光反射时,还需满足什么条件?
生: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法线两边。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评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在上述三个活动中,我们都是先通过一个现象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猜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再通过实验验证。在实验的设计上,将光的反射定律分成三组实验进行探究,可以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良好的实验器材也增加了实验的可视度,提高了实验的效果。
4.体验性实验:观察光的两种不同反射
教師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师:利用手电筒将光斜射向纸板,可以看到完整的光斑(图8),那为什么可以看到光斑呢?
生: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反射。
师: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到光斑吗?
生:是的。
师:改变手电筒斜射的方向,将光斑移向平面镜,观察到平面镜上的光斑“消失”了(图9),是镜子上没有发生反射吗?
生:不是。
师:在纸板上和平面镜上都发生了发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呢?
随后,学生通过自学书本P72,初步了解形成原因,接着教师通过视频动画,模拟光在不同反射面上的传播路径;最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区分生活中的反射类型。
评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反射的两种不同类型,学生刚刚知道了镜面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现在却“只能”在纸板上看到一半的光斑,这样强烈的对比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认识。
5.应用性实验:光的反射定律应用
(1)寻找平行光线
师:利用光的反射实验装置,请同学们利用第二块平面镜,将反射光线再次反射后与第一次的入射光线平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点拨。教师请学生进行交流。
方法一:学生将两块平面镜垂直放置,光线能沿着原方向反射回去(图11)。
师:生活中看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教师PPT展示自行车的尾灯(角反射器)图片。
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装饰品”是有大用处的。
方法二:学生将两块平面镜平行放置,光线好像发生了平移,但仍沿着原方向射出去(图12)。
师:生活中看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生:潜望镜。
教师PPT展示潜望镜图片,同时展示潜望镜模型,让学生利用潜望镜观察物体,体会它的作用。
评析:在尝试寻找平行光的有趣实验中,学生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对光的反射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6.拓展性实验:光的反射定律的延伸与拓展
师:利用一块平面镜将与水平面成30°的光线竖直照射入井中,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计算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请一位学生上台利用激光笔和平面镜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其他同学在学案上画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利用今天所学的内容,计算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评析:此实验是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例常见应用,能更生动直观地显示光路,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规律。
三、递进式实验教学的思考
1.要重视设置悬念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课题的引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节点,是递进式实验教学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其作用不容忽视。如果能把握好这一环节,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求知欲、探究欲就会被激发。对探究内容先行进行有效设疑,制造悬念,激发认知冲突,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思想,积极思维,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2.要选用创新教具,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具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选用的教学辅助工具,目的是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启发学生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具的高效是指教具的演示要有清晰显著的视觉效果,如图4、图5、图7等。高亮度的激光和平整的漫反射板的使用,让原先不明显的光路清晰明亮,光的反射现象一目了然。教具的创新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自制针对性强的教具。例如利用竹签和泡沫板证明三线共面,就是一个创新的教具。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能透彻地呈现实验结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要突出递进式实验教学的主导作用,辅以其他教学方法
递进式实验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同时辅以其他有效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则教学效果更为突出。“比较法”就是实验教学中常用的一个基本方法,它是确定和分析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有效方法,有了比较才能分析,才能对比。如图9,观察到平面镜上的光斑“消失”了,通过比较就能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对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全面,对知识的掌握也更深刻。
总之,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递进式实验教学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梯度,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志明. 递进式问题链的教学设计与应用[J].物理教师,2012(9):26-29.
[2] 梁清源. 师生互动 引导探究:探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5(23):59.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