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显微
摘 要:微网络在大学生当中的普及和应用给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文章阐述了微网络的内涵、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利用微网络进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包括影响力、吸引力和持久性。总结了微网络平台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开放的网络平台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平等的网络交流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掌握网络话语权有利于增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关键词:微网络;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7-0251-02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微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高校大学生,他们对微网络的热衷只增不减。这就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微网络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做更多的研究和更深入的思考,充分认识微网络平台的教育必要性和教育优势,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一、微网络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网络的内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各种智能手机APP的出现为微网络应用的迅速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微网络是在信息时代下一种先进的网络衍生工具,是借助于微分享平台,以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微电影等微媒体为传播渠道,通过3G、4G移动网络和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以微视频、微评论、微阅读、微表达、微商、微图片等进行信息传播服务的一种工具。随着微网络时代的迅速走红,全新的网络交流平台打破了人与人之间传统的沟通方式、交流模式和行动轨迹,提高了互联网与手机之间的密切相通。人人都可以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通信设备进行微资讯的传播与分享,实现隔空却零距离的沟通。同时微网络具有信息传播的嵌套性、流动性、及时性、迷你性、大众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隐蔽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外的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为了更好地施教而实施的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不被受教育者所感知或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之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更容易被高校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教育效果更明显,教育作用更突出。近年来,我国专家和学者也开始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恰当的教学场地,依据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将教育理念渗透到生活、学习、娱乐、校园活动等等方面,在无形当中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言行举止、性格品质等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不受时空的影响,传授方式更灵活、更自然,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目的的隐蔽性。隐性教育通过比较潜隐的方式将要传递的教育内容无声无息地内化给受教育者,以间接的形式出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思想得到教育,精神得到洗礼,从而接受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排斥的心理。第二,教育内容的渗透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通过耳濡目染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志和行为活动。这种教育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第三,教育资源的多样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校历史、校园广播、微信、微博、校内网、书籍、寝室、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等各种有形或无形载体传播给学生,弥补了书本和课堂教育的单一性,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教育。
二、利用微网络进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利用微网络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影响力
网络平台在大学生当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通过微网络加大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是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不可或缺的途径。微网络特殊的传播途径和独特的交流方式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和生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微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时代信息和学习生活资讯,开拓了大学生视野,充实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网络平台信息的快速、便捷、多样使得大学生获得新信息的方式更灵活和更新速度更快,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同时网络一些不良信息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大学生对网络舆论逐渐形成客观理性的认知,从而不断增强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微网络的交流有益于大学生压力和情感的释放。微视频、微图片、微资讯、微生活、微社区、微分享等形式可以拓寬大学生的交流范围,缓解大学生的思想压力。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足不出户甚至是“卧床不起”,微网络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提供了便利,增加了与朋友之间的联系,通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微网络的融合,将乏味的教育以微网络声情并茂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直观、更生动。
(二)利用微网络进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吸引力
微信、微博等通过手机进行浏览、查阅、交流和互动的生活方式极大地吸引了高校大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微网络功能的多样性,大学生对手机上的微网络平台的使用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微网络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大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对所需信息的筛选更快捷。微网络快节奏、高信息量的步调正好迎合了大学生的特殊心理,利用微网络进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转变大学生对传统教育排斥的心理,同时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使大学生在欢乐、休闲的状态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领悟和消化,并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平台互动,将正能量信息传递给周围的人。
(三)利用微网络进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持久性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基于课堂教育的单项的、灌输式的教育;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渗透式的教育。与前者相比,后者在利用微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更容易让受教育群体接受。因此微网络是高校教育者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尤其是在隐性教育方面,除了利用微网络平台达到教育目的,同时也能通过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和自我选择的意识,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心理动态及時调整教育内容和转变教育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有一个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当中将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个高度,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使教育效果更持久、更全面。
三、微网络平台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第一,开放的网络平台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微网络的异军突起,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对高校大学生的束缚,其平台内容的丰富多样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教育资源丰富的特点相吻合。对于教育者而言,网络平台的方便快捷,加速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流动性,使教育者发布的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被教育对象所查阅和对接,提高了教育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高速的微网络操作程序简化了教育者工作流程和任务,改变了以往笨拙的工作方法,提高了信息发布与传播的精准度。一些实时性的校园新闻、就业信息、重要讲座、紧急通知等都能够及时地被受教育者所掌握。对于教育对象而言,他们不再是单方面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对所传递的信息有所掌握,通过无阻碍的交流减少了学生的排斥心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第二,平等的网络交流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育引导实质上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学习的空间和平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在这种交互式的平台当中教育主客体的身份被隐藏起来,双方能够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轻松愉悦的交流,网络教育资源所呈现的丰富内容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开阔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自我学习热情。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网络信息来学习和互动,突出了主体地位,增强了自主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袒露心声,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实现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微网络平台催生了大学生多种交往模式,在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下,大学生能够利用微网络实现自身的多重价值,有效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第三,掌握网络话语权有利于增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色彩。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网络平台上打破固有的说教方式,实现了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和形象化,将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以更休闲、更娱乐、更有趣、更自然的方式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将刻板的教学内容以生动的方式在微网络上进行传播,利用网络话语的艺术形态和语言技巧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教育内容更富有生活的色彩。这种表达方式既尊重了网络话语权本身的魅力,也满足了大学生多重求知欲望,以简洁的方式和形象的语言渗透到生活当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到知识的洗礼,扭转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刻板的印象,增加教育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参考文献:
[1]王淑荣,孟鹏涛.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2).
[2]赵紫薇.新媒体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
[3]王桂丽.网络视野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青岛:山东师范大学,2013.
[4]杨贤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