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

2018-10-23 11:39毛华威
学理论·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文化

毛华威

摘 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肩负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的重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作用,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高校;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224-02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华民族精神贯穿我们民族发展的全过程,熔炼于古代、玉成于近代、彰显于当代,成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人、育人的力度,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弘扬,为培育新时代人才不懈努力。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立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文化教育、文化熏陶。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文化教育能够使在人不知不觉中受到塑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青年大学生成才的道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对青年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掌握好专业文化知识,而且要具有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1]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做好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的思想工作。深入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从大学生的切身立场出发,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术资源。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人使人成才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方能完成。青年大学生正处在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对知识的诉求、对理想的追求比以往时候都要高。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满足青年学子的要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立人思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应做到以他人为镜、借鉴好的、加以发揚;照见差的,加以改正”[2]。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成长、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培养榜样的力量,使青年大学生向榜样学习、看齐,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培养新时代优秀大学生人才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育人、化人更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的。“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3]运用文化的力量教育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育人、化人的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民族文化的育人效用,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青年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高校的自身特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社会,都非常注重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好的教育是使人成才的重要途径,教育强则国家兴。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做出了重要贡献。“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下,我们要下功夫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拼搏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如何关乎民族的兴衰成败。民族精神指的是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部分。其核心是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是先进的制度和规范。民族精神,首先表现为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制度,一种法律,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形式。”[1]切实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微细处着手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期大学生优秀人才。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维度

要学习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2]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学以成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知行合一”

知和行的关系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荀子告诉人们想知道事物的本质,需要我们亲身的体验。没有亲身历经,就没有透彻、准确的理解。当然,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对书籍等知识载体的学习获得对事物的间接经验。只不过,它与亲身体验的直接经验不同而已。虽然,我们获得关于事物的经验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但它们都体现着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和认知。“知行合一”的前提是对事物的通透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是对学习方法的诠释,学习和思考两者缺一不可。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不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就知行的关系而言,我们主张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有效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实践运用中我们才能领会理论的丰富内涵。“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知行合一”并非单纯从理论层面理解,而是要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体会“知行合一”的思想实质。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具体应用、体验、总结,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从实践的层面,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知行合一思想,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使广大青年学子明白“知行合一”思想的精妙之处,让“知行合一”的思想落实到青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领会“知行合一”思想的丰富内涵。

(二)“学以成人”

“人不学,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欧阳修·诲学》)学习对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古往今来,历代明贤大哲对此都有精辟的论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习做人的道理。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学以成人”的目的。如果只重视学习理论知识,而忽视对知识的具体实践运用,那么,这样的知识只是一种书本的理论,并没有完全成为“真知”。对于生活实践的学习要有虔诚的态度,从生活中学习,处处留心。在生活实践中把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运用出来,这样的知识和道理才称得上自己的“真知”。“丈夫志气掀天地,拟上百尺竿头立。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無难事。”(钱德苍《解人颐·勤懒歌》)学习贵在勤奋坚持,没有长期勤奋的努力很难获得大的成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不注重积累和复习,学过的知识容易忘记,学会的技能也会生疏。在人生成长的每个阶段中,都要做到勤奋、努力、积累,而后不断取得进步,在此基础上实现“学以成人”的目标。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学以成人”要求我们从实际生活切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做精、做实,向生活学习、向榜样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人生的境界。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体悟人生大道。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教给青年大学生,使他们懂得在生活、学习中如何和他人更好的相处。“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但要做到这种境界要用一生的时间。这就表明,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要做到为他人着想,不能总想着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和精力是有限的,但团结力量大。做好团结的前提是多考虑他人,顾大局,真正领悟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和意义。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运用辩证思维。所谓“辩证思维,就是注重矛盾分析,注重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注重全面、联系和发展地看问题,注重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1]在处理具体工作中的问题时,我们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注重换位思考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实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资源,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文化自觉意识,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分析总结经验。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切实提升文化自觉意识,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掌握。

总之,我们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新时期高校青年人才不懈努力。无论是“知行合一”“学以成人”,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激励我们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何毅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6,15,236-237.

[2]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89,1.

[3]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6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