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艳荣 李平 李玉茵
摘 要:朋辈心理辅导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已经逐渐被各高校重视,但是如何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优势让其更好地服务自己和他人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题。文章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与特点,其次从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然后概括了目前高校中朋辈心理辅导的常见模式(心理委员、朋辈心理咨询员、心理健康协会),最后从三个角度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心理辅导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朋辈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215-02
大学新生希望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证明自己已经长大,虽然他们也知道未来的人生路上还有许多时刻需要亲人的陪伴。大学生在学校里通过结交朋友,拓展人际交往来寻找可以相互倾诉的人,他们在摸索过程中,急需相对专业的同辈站在同龄的角度上与他们一起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再加上现在高校校园心理咨询老师稀缺,无法满足庞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学校也需要一支来源于大学生群体,能够站在同龄人的角度上,以专业的角度深入学生群体引导有需要的学生尽快走出困惑,摆脱不良情绪。因此,在高校中构建朋辈心理互助体系,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力量势在必行。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与特点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指的是在一定选拔基础上的大学生经过短期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技能培训,对身边有需要的同龄同学、朋友、亲人等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形式的帮助活动。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辅导形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它建立在对来访者的尊重、真诚、积极关注、共情、热情基础上,认为来访者经过朋辈心理互助成员的引导,凭借自己的自我潜能,可以自己改变自己。朋辈心理互助成员与来访者所构建的互相信任的氛围是重要前提条件。朋辈心理互助的形式一般有团体辅导、一对一个体辅导、网上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
二、高校中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朋辈心理辅导相信个体的潜能是无限的,个体可以通过同辈群体的引导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它通过同辈间的聆听、认同、陪伴、经验借鉴等方式充分挖掘个体的潜能,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构建一种和谐、温馨、积极的关系氛围,发挥参与者的“他助-互助-自助”心理辅导机制,凸显出朋辈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自身的优势。该种心理互助方式,不仅是当前高校心理咨询的有益补充,更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保健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有效预防
首先,为了普及和推广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危机干预机制,有的是五级干预机制:宿舍长-班长-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有的是三级干预机制:班长-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无论哪种形式,干预机制上面的基层人员(宿舍舍长、班长)都是朋辈心理互助队伍中的一员,有利于从学生群体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对心理危机起到预防与干预作用。
其次,朋辈心理互助队中的每个人都接受过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培训,他们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利用专业技能在同辈间建立一种比较放松的环境为来访者做咨询,一般来说效果较好,再加上都是同龄人,有共同的生活、学习经历,更容易产生共情,咨询效果大大提升。
(二)朋辈心理互助是高校人性化管理的体现,充分体现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本质
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全方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模式通过团体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現场与线上教育咨询相配合的柔性化管理方式,关注学生之所需,尤其是在学生入学的新生适应期、即将毕业的顶岗实习期,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有效地通过同辈群体的力量,专业的心理咨询技能技巧,及时倾听、指导、帮助同辈群体排解心理困扰,陪伴同辈群体体验其中的每一个经历,感悟自己在每个阶段的成长与收获,充分体现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本质。
三、朋辈心理辅导的常见模式
(一)心理委员
心理委员指的是各个学校在现有自然班级基础上,通过班级竞选而产生的专门负责本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与宣传的班委成员。一般每个班级设置两名,一男一女。心理委员在接受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相关技能培训后,协助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老师及时发现本班同学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除此之外,心理委员还需要每月上报本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统计表,便于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全院学生心理状态。心理委员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高校五级危机干预机制,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朋辈心理咨询员
朋辈心理咨询员是指具有心理学背景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在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与督导后对本校学生开展专业心理咨询的人员。朋辈心理咨询可以在固定的心理咨询室面向同龄人开展也可以在自然情境中开展,属于一对一咨询,具体的咨询方式有网络咨询、聊天、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等。朋辈心理咨询员由于具有专业的心理学背景,可以在简单培训后直接上岗,既弥补了高校心理咨询师队伍人手不足的问题,还让心理咨询师更贴近来访者的现实生活,同时也为这些朋辈心理咨询员以后走向社会提供了实践平台。
(三)心理健康协会
随着各高校心理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学校都成立了以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目的的心理健康协会,还有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协会隶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定期开展各种素质拓展活动,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此外各个学校的心理健康协会也可以相互参观学习,共同致力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心理辅导有效性的策略
(一)清晰界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现阶段我们讲的健康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指一个身心健康的个体是如何积极有效的适应社会的,即个体的社会适应性。而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精神疾病,还指个体所具备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个体所具备的那种持续、高效、满意的心理状态,并且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个体具有与此年龄阶段相符合的生命活力、各种未开发的潜能在这种状态下得以被挖掘,生命的价值和成就感得以体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健康的表现越来越具体,其与生活的联系更紧密,更多的时候它反映的是我们的一种心理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时候,及时向学生区别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及其本质,还要进一步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表现,让学生在了解基本分类后更清晰的看待心理咨询。
(二)积极探索有效的朋辈心理服务模式
班级心理委员和朋辈心理委员都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得力帮手,也是通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才能上岗的,是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如何引导和发挥好这一群体的心理咨询潜能更有效地服务全院学生是高校心理培训中的一个难题。我们学校一般通过学长导师制让高年级的班级心理委员担任大学新生的班主任助理,然后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制定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团体辅导方案,并对高年级的心理委员开展培训,再由他们面向大学新生开展团体辅导活动,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校园,让班级同学尽快熟悉。
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创建了学院特色的面向全院学生开展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手语操比赛,该活动由班级心理委员主要负责,每年的11月份,在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不同的班级在积极排练手语操的身影,手语操活动以班级或社团为单位,要求参赛人数达到90%以上,手语操采取先初赛再决赛的形式,保证普及全院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发现不同班级在此次活动后班级凝聚力明显提升,积极性更高。
此外,学院还通过心理委员危机干预专业培训、心理委员团体辅导打造专业化的朋辈心理咨询队伍,通过每年的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展525-“我爱我”活动日,通过心理漫画、心理演讲比赛、心理情景剧、心理DV、《心聆》报纸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我们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公众号,开设了网上预约与咨询。
(三)开展高校心理服务进社区活动,助人自助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大学时期主要以引导和预防为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但这种意识的养成和提高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体验还不够,还需要大学生通过实践和教授他人来最终将這种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内化。为此,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培训进行宣传之外,还将心理服务送入社区,让学院心理健康协会和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通过深入社区对社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开展心理团体辅导、工作坊、讲座、谈心谈话等活动让大家在服务中感受自我心理保健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只有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才能更好地服务别人,让每一名参与者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服务促进学习,以学习推动服务,最终达到自我服务、自我调适,助人自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清,姚金凤.同伴教育与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性健康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5):96-97.
[2]岳柳.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246-247.
[3]李明忠.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4-8.
[4]丰怡,刘凤娥,杨莹.微信平台在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教育,2015(3):69-71.
[5]张华,张继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艺术院校心理朋辈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4):51-55.
[6]申雯,彭阳.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探索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8):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