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跃
(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18)
在日常中,我们所穿着的衣物经常会发生起毛起球现象,影响了整体的穿着舒适度,还拉低服装的整体外观档次。结合多年从事纺织服装相关的质量检验检测工作中得出的经验,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各类织物的起毛起球问题,我们将起毛起球分为两个方面:起毛主要是织物表面纤维凸出或纤维端伸出形成毛绒所产生的明显表面变化;起球是织物表面产生毛球的过程,毛球是由于纤维缠结形成凸出于织物表面、致密的且光线不能透过并可产生投影的球[1]。
针对圆轨迹起毛起球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探讨的多是从原料成分、组织结构、后处理工艺等方面分析起毛起球的成因。由实际工作经验所得,本课题将以圆轨迹起起毛球中仪器配材塑料泡沫垫片的表观密度入手,分析该因素对不同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
原料:①号样粗疏毛织物,②号样涤粘印染布,③号样长丝织物,④号样精梳起绒面料[2],⑤号样针织布,Ⅰ塑料泡沫垫片(三块),Ⅱ塑料泡沫垫片(三块)。
仪器:YG502-III 织物起毛起球仪(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100cm2圆盘取样器 James H.Heal,PAV 织物起球评级箱 SDL ATLAS,BS223S 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0~150mm 数显卡尺 BOSI,YG141D-II 织物厚度仪(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
1.2.1 试样预处理
在20℃,65%RH环境中调湿24h,环境大气采用GB/T 6529—2008规定的标准大气。
1.2.2 实验参数
采用国家标准 GB/T 4802.1—2008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圆轨迹法》规定参数,见表1。
表1 样品实验参数
根据垫片参数计算塑料泡沫表观密度[3],见表2。
表2 塑料泡沫垫片表观参数
式中:ρ—表观密度,kg/m3;m—试样的质量,g;V—试样的体积,mm3。
按标准程序对不同类型织物的圆轨迹起毛起球测试结果进行评级,见表3。
表3 织物起毛起球实验结果
根据日常纺织服装检测市场的委托检验,本课题主要利用以上5类面料,结合5个不同的常规参数进行实验,再由Ⅰ和Ⅱ不同表观密度的塑料泡沫垫片做出差异性比对。在起毛起球的评判关键上,列出了起毛起球的大小、面积等关键因素。而不同表观密度的塑料泡沫对起毛起球的影响主要呈现在起球接触面大小和接触面反作用力上,表观密度越大,接触面越小,作用力越大[4]。由表3可知,①号样品的织物起毛起球在等级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在其起球的大小及面积上存在区别;②号试样不论在起毛起球等级、大小、面积上均存在较大差异;③、④、⑤号样品则无明显差异。
①号粗疏毛织物,纤维的粗细程度对起毛起球等级的影响不容忽视,粗疏毛织品,纤维较为粗硬[5],织物表面竖起的纤维不易被微小外力因素缠结成球。不同表观密度塑料泡沫垫片对粗疏织物的影响就主要体现在已形成球的起毛部位上,或是对未形成球部位的微小干扰,不改变整个试样的表面。②号涤粘印染布,由涤纶和黏胶短纤维组成,短纤维单位长度内的纤维头段数多,纤维端容易露出,它们之间的纤维抱合力小,所以两个样品都呈现出较差的抗起毛起球效果[6,7]。但Ⅰ塑料泡沫垫片的起毛起球等级还是要比Ⅰ塑料泡沫垫片的结果差,是因为短纤维的粗细度较小,抱合不紧凑,受到外力更容易滑移,Ⅰ塑料泡沫垫片由于作用于测试面更大的作用力和更小的接触面,导致起毛起球呈现的结果是球更大,面积更密集。③号涤纶长丝样品,涤纶长丝强度大,模量高,结构一般比较紧密,形成的织物表面光滑,不易受到外界微小的影响,故两种类型的实验结果差不多。④号精梳起绒面料,两个样品呈现的结果都较差,大小、面积上也不易区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表面的绒面结构密集,形成的小球缠结,覆盖于表面,让外界力与接触面的影响降到最低值。⑤号针织布,现有的起毛起球样照对于4级的评判较为宽松,测试结果仅出现小球,且该针织样品的纱线捻度较大,塑料泡沫垫片对其的测试结果影响比较微小。
在圆轨迹起毛起球检验检测实验中,塑料泡沫垫片的表观密度差异对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影响最大的为化学短纤维混纺织物,影响较大的为粗疏织物,主要在于形成球的大小及面积方面,起绒织物和针织物在本课题中存在影响但不足以影响等级偏差,对化学长丝存在的影响暂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