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吕秀
五年级学习分数后,不少孩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让老师们啼笑皆非,归纳起来主要是这两大问题:一是用具体的量和分率直接相加减,二是用具体的量与单位1或用所占的份数与具体的总量作比较。
学生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刻,二是将具体的量与分率混淆了。
学生在未学习分数之前,经常遇到这样的题:
明明有5个橘子,吃掉2个,还剩几个?
东东有15张邮票,萱萱有30张邮票,萱萱的邮票是东东的几倍?
解这些题,学生都不会出错,因为5个、2个、15张、30张都是具体的量,很好理解。
在学习分数后,部分相对于整体既可以用一个具体的量表示部分是多少,也可以用一个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上述的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多少米?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第一问是求每段具体是多少米,第二问则是求每段与全长即整体的关系。怎样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具体的量与分率的区别和联系呢?
在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理解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可以从整数平均分开始,减少分数既表示具体的量又表示分率對学生理解的干扰。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这样的问题:
45个鸡蛋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个?每份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具体的量和分率就如一个部分的双重身份,所在的情境不同,其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但都是表示同一个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知其一则可知其二。
(作者单位: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卓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