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菲娜 顾海雁 李婷 李物华
摘 要 目的:了解社区1 8岁及以上居民的健康现状。方法:使用2015 年上海徐汇区居民健康监测调查资料中枫林街道社区1 266名成年人的相关数据,其中男性605人,年龄18~101岁,女性661人,年龄18~97岁。结果:居民超重率达到30.41%,肥胖率为8.14%,男性超重率为34.55%,女性为2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血压异常率和血糖异常率分别为18.01%和6.16%。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与年龄、教育程度、体重指数(BMI)等影响因素有关。结论:不同性别、年龄段居民健康问题各不相同,在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时应因人群而异。
关键词 健康现状;社区;成年人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8)18-0052-03
Analysis of health status of adult residents in a community in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GUO Feina1, GU Haiyan2, LI Ting1, LI Wuhua1
(1. Preventive and Health Care Department of Fengl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030, China; 2.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Department of Xuhu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023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residents aged 18 and over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sident health monitoring survey data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in 2015, the related data of 1 266 adults in Fenglin Community were used, including 605 males, aged 18-101 years, and 661 females, aged 18-97years. Results: The overweight rate of residents reached 30.41%, and the obesity rate was 8.14%, the male overweight rate was 34.55%, and the female was 26.6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abnormal blood pressure rate and abnormal blood glucose rate of the residents were 18.01% and 6.16%, respectively.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was related to the factors such as age, education level, body mass index(BMI) and so on. Conclusion: Health problems of resi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and ages are different, and when developing the health education measure it should vary according to the population.
KEY WORDS health status; community; adult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中国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影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慢性病管理主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2]。本文旨在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患病情况,以更好的针对本社区居民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开展健康管理。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利用2015年上海徐汇区居民健康监测调查资料,采取一阶段按比例系统整群抽样方法,从枫林街道社区31个居委会抽取13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用随机方法抽取48户作为调查对象,如遇到空关户则顺延到下一户。共调查了624户中1 344人。选取其中18及岁以上成年人共计1 266人,平均年龄(58.65±17.98)岁。其中男性605人,占47.79%;平均年龄(58.35±18.45)岁;女性661人,占52.21%,平均年龄(58.92±17.54)岁。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别为文盲1.58%,小学5.29%,初中22.27%,高中和中专32.07%,大专12.01%,大学本科及以上26.78%;婚姻状况的比例分别为未婚13.11%,已婚75.12%,离异3.32%,丧偶8.45%。
1.2 研究方法
采用集中测量和入户上门两种方法对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健康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血压、随机血糖等;问卷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和居民健康自评。
1.3 诊断标准
超重和肥胖判断标准:体重指数(BMI)<18.5 kg/m2为消瘦,18.5 kg/m2≤BMI<24.0 kg/m2为正常,24.0 kg/m2≤BMI<28.0 kg/m2为超重,≥28.0 kg/m2为肥胖 [3]。高血压判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4],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糖尿病判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5],隨机血糖≥11.1 mmol/L。慢性病包括已被诊断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分型脑卒中、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录入采用Epidata软件双份录入,逻辑检错;用Excel软件进行资料整理;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居民超重肥胖情况
在1 266名居民中,有385人和103人分别有体重超重和肥胖,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41%和8.14%,男性超重率要高于女性(P<0.01),不同年龄组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居民血压和血糖情况
在1 266名居民中,有228人和78人分别有血压异常和血糖异常,血压异常率和血糖异常率分别为18.01%和6.16%。其中男性血压和血糖异常率分别为20%和 6.61%,女性血压异常和血糖异常率分别为16.19%和5.75%,性别和年龄间血压异常率和血糖异常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居民健康自评情况
在1 266名居民中,居民自感健康“很好”和“较好”的733人,占57.9%,自感“一般”465人,占36.73%,仅有5.37%的居民自感健康“较差”和“很差”,整体自评健康状况较好。性别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3.894,P>0.05,表2)。
2.4 慢性病各影响因素分析
在1 266名居民中,有633人患慢性病,占50.00%。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隨着年龄增加而升高(P<0.001),慢性病患病率与学历高低呈负相关(P<0.001),BMI与慢性病患病率呈正相关(P<0.001)。见表3。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居民超重率达到30.41%,肥胖率为8.14%,说明上海枫林街道社区有庞大的超重和肥胖人群。居民超重和肥胖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提示在制定公共卫生决策时应重点考虑。男性超重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生活方式有关,男性饮酒要高于女性[6];有研究表明,饮酒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饮酒者超重和肥胖率高于不饮酒者[7]。
田巧英等[8]的研究发现居民血糖和血压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可能与衰老导致的机体对血糖和血压的调节机能下降有关。本次研究血糖和血压虽也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因此,加强体育锻炼,改正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降低肥胖发生率有助于改善血糖和血压水平。
肥胖作为人类最主要的健康威胁因素之一,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发[9-10],BMI每增加1 kg/m2,患病的危险性增加5%[11]。本研究也发现BMI与慢性病患病率正相关。因此,尽早有效控制体重,减少超重肥胖的发生,对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年龄和文化程度水平的不同也是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提示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应根据不同学历制定相应的服务内容。
居民自评结果显示,居民自感健康较差和很差的比例明显低于慢性病患病率,说明目前针对中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疗和控制方案有效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了由慢性病及其并发症引起的身体功能障碍和长期身体不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病的患病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和BMI等因素相关,提示在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时应因人群而异。
参考文献
[1] 孙伟林, 张重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探讨[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2, 27(5): 85, 91.
[2] 亓晓, 张普洪, 张勇, 等. 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现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2, 20(2): 214-217.
[3] 贺媛, 赵小兰, 曾强. 城市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5, 22(4): 390-394.
[4] 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 701-743.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8): 2-42.
[6] 赵芳红, 刘敏, 万国锋, 等. 北京市公务员超重、肥胖及生活方式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11, 27(2): 87-90.
[7] 李方波, 李英华, 孙思伟, 等. 我国5省市18~60岁城乡居民超重肥胖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5): 367-371.
[8] 田巧英. 1 596名健康体检者血糖、血压异常情况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20): 4729-4730.
[9] 张长桂, 赵建华, 吴明光, 等. 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2): 127-128.
[10] 李青, 蔡乐. 肥胖相关慢性病的疾病负担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2): 1-4.
[11] 陈其龙, 华春芬, 周伯华, 等. 平湖市成人超重肥胖现状及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关系[J]. 上海预防医学, 2016, 28(6): 36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