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学诊改要树立“六种意识”

2018-10-22 01:59向长征
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意识质量

向长征

摘要:中职学校开展教学诊改,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中职学校要树立主动作为、质量保证、整体全局、目标管理、问题导向、逐步诊改等六种意识,促进教学诊改的落地落实,培养符合新时代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吸引力,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改;意识;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7-0029-05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一些学校仍然存在办学条件落后、管理不规范、专业教师不足、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不高等短板。为了促进中职学校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职成司发布“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遴选9个省份(每省3所学校)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据此制定了省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指导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诊改,由此开启了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

一、树立主动作为意识

(一)学校事务性管理堪忧

“办什么样的学校,学校朝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理应是一所学校必须回答和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调研中职学校时,有的学校领导坦言常常处于应付完成各项任务和组织各项活动,没有认真考量学校向何方发展、如何发展等问题。因为中职学校除常规教学及各项检查评比活动外,还有实训教学、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职教宣传月、校企合作等各种活动。对口衔接的部门除教育行政部门外,学校许多工作还必须与政府人社、农业、企业、行业协会等诸多部门联合行动才能完成。中职学校是一个集多种教学形式于一体、与多个部门紧密相联的特殊教育机构。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的开发使用、岗位工人的技术技能复合化,如果中职学校长此以往陷入事务性应付管理模式,其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前景必然令人堪忧。

(二)教育行政部门政策驱动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现状,201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决定从当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在高职院校进行近一年的教学诊改并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后,2016年4月,教育部职成司发文遴选9个省份开展中职学校教学诊改试点。除试点省份外,如重庆、广西等一些非试点省份也主动开展教学诊改工作。有些省份把学校开展教学诊改与资金投入、项目申报、专业建设、招生计划等方面直接挂钩,形成了开展教学诊改的政策强力推进态势。

(三)学校是教学诊改的主体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指出,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学校是教育质量保证的主体,教学诊改建立的是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行机制,而非学校外部和外围。教学诊改把学校“自我保证”列为主要工作方针,就是强调“我”的主体地位、强调从“我”做起的极端重要性[1]。从教学诊改制度的设计本身而言,教學诊改就是学校诊改,由学校主动诊改、自主诊改。学校与其被动贯彻执行文件精神完成任务不如主动作为,变外力推动为主动发力,在学校管理思想上来一次深刻变革。

二、树立质量保证意识

(一)生源现状不容乐观

中职学校生源为初中学习成绩的底层学生,凭心而论,成绩不好总是由这样或那样的性格或品行缺陷造成。不讲卫生、性格孤癖、暴力倾向、行为怪异、对读书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等等都可以在中职学校找到现实的影子。许多家长也管不住自己的孩子,成绩攀比让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家长毫无颜面可言,以至出现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的局面,有的家长甚至放弃对子女的管理,把管理责任完全转嫁给学校。一些人不爱读书、不愿读书、难以管理是中职学校不争的事实。

(二)教学质量评价缺失

中职学校专业多、课程多,如何考核教学成绩成为学校的一大难题。多数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没有升学的压力,如果以教学成绩来考核,也会招致怨言。因此,很多中职学校没有考核教学质量的具体标准以及实施方案,只要每天课堂有人就得过且过,即使开展教学检查也是查看学生上课是否打瞌睡玩手机、教师教学记录等表层现象,甚至有的中职学校校长在任期内从未进入过课堂。

(三)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职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务服从于这个基本任务,只有主动抓住这个基本任务不动摇,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开展教学诊改就是学校多方多维诊断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根基和最终落脚点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上。因此,教学诊改既是新时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形势所需,也是加强科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全国诊改专委会专家在指导职业院校开展教学诊改时,提出了建设“5纵5横1平台”为骨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即建设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5个纵向系统和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横向层面的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实时监测。这一体系对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全面的理性归位,为学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学校要以教学诊改为契机,重新定位职业教育质量观,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建立科学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三、树立整体全局意识

(一)教学诊改是全员性工作

学校教学诊改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探索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的职业院校内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这一体系通过“诊改”机制把目标、标准、实施、保障、信息串联起来,加强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的建设规划、质量目标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制度体系、质量控制点、质量诊断指标、过程监控等系统性建设,强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5个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通过智能校园数据平台全要素、网络化、常态化监测预警,实时改进,从而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此观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每一名教职工、每一名学生,需要师生全员参与。因此,教学诊改是学校的一项全员性工作。

(二)教学诊改是全方位工作

教育部职成司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为中职学校教学诊改设计了办学理念、教学工作状态、师资队伍建设状态、资源建设状态、制度建设和运行状态、需求方反馈6个诊断项目以及相对应的16个诊断要素99个诊断点,明确指向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10个方面,涵盖了学校所有部门和所有工作。因此,教学诊改是学校的一项全方位工作。

(三)教学诊改是全程性工作

教学诊改既不是项目建设,也非检查评比。它是学校保证办学在国家底线标准的基础之上,对照自身实际,自主诊断存在的问题,制定目标标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校适时更新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库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监测预警,开展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的不断循环,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此项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常态化和周期性。没有人能够保证学校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只要学校教学存在问题,就存在着教学诊改。因此,教学诊改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任务,而是一项学校常规化管理工作,是伴随学校发展的全程性工作。

落实诊改难度不小,因为涉及每位师生员工工作和学习方式以及习惯的改变。如果只靠少数人的努力,又缺少相应的机制保证,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诊改就只能停留在嘴上和纸上[2]。作为学校要树立整体全局意识,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参与教学诊改的积极性,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诊改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构建校内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四、树立目标管理意识

(一)编制好学校规划

学校规划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学校发展的蓝图,是学校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和前提,也是教学诊改的起点。中职学校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精神实质,贯彻落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尤其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基础,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色和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采用SWOT分析法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凝聚全校教职工的智慧和共同愿景,编制和完善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并将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分解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校企合作以及校内各部门处室等子项发展规划,以此勾画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统领全校师生的奋斗方向。

(二)确定好目标任务

在诊改中,目标决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方向,如果连“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都模糊不清,质量便无从谈起[3]。学校各项目标任务是教学诊改“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不断循环的逻辑起点,开展教学诊改的首要环节必须确定好学校培养人才的各项具体目标任务,形成目标任务体系。学校要组织若干小组,分组负责,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制定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任务、专业发展目标任务、课程建设目标任务、教师发展目标任务、学生发展目标任务,并细化制定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由其构成一个上下衔接、层级分明、内容关联、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体系,做好学期工作计划的责任分解,明确每一个责任主体在每个月要完成的具体目标任务,以任务驱动有条不紊地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制定好标准体系

标准是衡量目标的标尺,是目标的具象体现,也是目标本质特性的显现。目标若是没有标准支撑,仅仅停留在某种“境地”或“水平”的描述,那就形同空泛的口号,照样起不了作用[4]。学校教学诊改的标准体系是依据其目标任务体系制定的学校管理服务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以及各部门处室及其各个层面的下位标准构成。有目标就有标准,形成一一对应或一多对应。比如学生全面发展目标,有学业、职业、个人、团队等发展目标,与此对应就有学业、职业、个人、团队等要素的学生发展标准。再如,与教师发展目标任务对应,要制定企业兼职教师标准、骨干教师标准、专业带头人标准、“双师型”教师标准、学术带头人聘用考核标准等。制定标准体系,必须认真学习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诊改”的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实际研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强化学习该指导方案中“说明”所列《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19个文件,弄清国家底线要求,贯彻落实“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3个基本方面,做到制定的标准体系要明确底线、切合实际、上下衔接贯通。

教学诊改要求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對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5]因此,学校首先要编制和完善好“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其统领下,各专业、各课程、每一名教师、每一名学生建立各自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围绕目标依据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制定标准,以此激发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内生动力,推动教师、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树立问题导向意识

(一)从管理入手找问题

教学诊改就是要解决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果从事关教师切身利益开始查找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即从学校管理层面解剖自己,就比较容易得到教职工的认可和赞同。例如,学校或者校内各部门、各处室每年都要进行评选先进以及职称晋升的推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存在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何破解,可由学校职代会牵头集中全体教职工的智慧,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先进教师标准、职称晋升标准,全校公开。标准发放给每一位教职工,你要当先进教师,就对照先进教师的标准去做;你要晋升职称,就对照职称晋升的标准去做。有了先进教师、职称晋升的标准,就为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减少了许多人为因素,避免了人为因素引起的矛盾和内耗。这种由发现学校面临的问题到为解决问题而制定标准,以此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搞好教育教學工作,就是实实在在的教学诊改。

(二)摸清家底诊断问题

教学诊改首先要填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基础数据,这是开展教学诊改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摸清家底的环节。教育部职成司指定的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包括10大采集项目,65个采集数据表,4个自动汇总数据表,1个补充说明表,985个采集字段(数据项),1个逻辑校验表,176条注释,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的数据,可从这些数据的逻辑计算窥出学校的办学全貌。填报基础数据也许暴露了学校的基本办学理念不先进、管理制度不健全、专业教师缺乏、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甚至有些方面没有达到国家的底线标准等一系列问题,问题的暴露正好印证了教学诊改制度设计的意义。学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的适时更新,可以反映出学校自主诊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不断改进的过程,反映学校追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所做的具体工作,反映学校内涵品质不断发展的轨迹。暴露问题不可怕,怕的是出现了问题不正视、不改进。学校要通过基础数据认真分析现状,诊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正视自己的办学差距与不足,对照国家办学标准要求制定学校发展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改进。

(三)精准聚焦个性问题

目前,国家层面中职学校的教学诊改遴选了9个省份27所学校进行试点,旨在为全面推开中职学校教学诊改提供实践经验,并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学校开展教学诊改切忌避免指导思想上的拿来主义,切忌照搬别人的模式和经验不加思考地照葫芦画瓢,那注定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结果。全国中职学校固然有许多共性特征,呈现许多共性问题,但更多的是各个学校的个性化问题。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办学经费投入、学生情况等各个方面都呈现不同的状态。学校开展教学诊改要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思想方法,不仅要研究试点学校提供的成功范例,更要对自身教学工作状态进行解剖,既要找出与其他学校共性的问题,更要突出学校的个性特点,诊断学校自身的特殊性,根据学校实际对症下药开良方。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整改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寻问题找短板,深入分析问题成因,提出对策思路,补齐“短板”,倒逼工作落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诊改就落到了实处。

六、树立逐步诊改意识

(一)融入日常工作,分层推进诊改

教学诊改不能急于求成。学校推进教学诊改一是要把教学诊改内容化繁为简、化整为零,融入到日常具体工作中,不能游离于工作之外另搞一套。不要人为增加工作负担,要从目标标准管理、痕迹管理、制度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的思维去设计诊改的路径,体现工作的前瞻性、规范性、计划性、科学性,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无序性、随意性、临时性。二是教学诊改涉及到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启动教学诊改不需要一次性全面开花,可以选择学校在这五个方面存在的最薄弱的环节上开展诊改。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学校领导班子做起,从领导班子成员的岗位职责做起,从领导班子分管的工作做起。从学校领导班子的示范引领,进而推广到中层干部,再到教师的个案建立一个个诊改“根据地”,逐步扩大教学诊改的范围,分层推进教学诊改。

(二)找准教师参与诊改的突破口

谈到学校教学诊改,就会遇到6个项目16个诊断要素99个诊断点、5纵5横1平台、10大采集项目65个采集数据表、4个自动汇总数据表、1个补充说明表、985个采集字段(数据项)、1个逻辑校验表、176条注释、8字螺旋,坚守19个文件的底线等,这些容易让人产生为难情绪,感觉教学诊改太难做。学校开展教学诊改,如果把这些数字先入为主地对教职工“洗脑”,不仅教职工不愿接受产生抵触情绪,就连中层干部也不一定愿意接受。学校大可不必大讲特讲这些“数字”理论,就从日常工作碰到的个别问题入手,从某个岗位职责入手,从某个管理问题入手,从一个个小点开始,再到面,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诊改,从而形成“星火燎原”的教学诊改形势。

例如,有的任课教师时常抱怨学生上课不听讲、做小动作玩手机、不做作业、迟到甚至旷课。教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就引导教师制定一个学科成绩考核标准,把出勤、作业数量及质量、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态度、上课违纪情况、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纳入考核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上课的实际情况,并征求学生意见,确定各项内容在学科成绩考核中的具体份额,构成一个操作性强的规范学生上课秩序提升学科学业水平的学生学科成绩考核标准,并向学生公开发布实施,由学生和任课教师共同做好记载,对学生在考核项目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谈话提醒预警。这种在标准引导下,在教师及时预警提醒下,学生对照标准约束自己,逐步改变不良习惯,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像这种以解决教师教学碰到的现实难题为突破口,由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来开启教学诊改应该是水到渠成之事。

(三)教学诊改永远在路上

教学诊改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不断循环。因此,学校开展教学诊改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终结。只要学校存在问题,就会有诊改,学校就是在不断的教学诊改中持续发展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发展在路上,教学诊改也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2]杨应菘.诊改,不是加给学校的“紧箍咒”[N].中国教育报,2016-07-05(5).

[3][4][5]杨应崧.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7-09-26(11).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意识质量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消防意识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