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2018-10-22 11:30拉措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剖宫产

拉措

【摘 要】目的:研究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116例孕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产期护理,观察组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症状(肿胀、疼痛、温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剖宫产产妇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利于产妇的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围产期护理;剖宫产;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3--01

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剖宫产技术越来越成熟,我国剖宫产率不断提高[1]。而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也不断增加,由于产妇术后保持平卧时间长,容易出现腰酸背疼等不适,增加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会诱发急性肺栓塞,严重影响产妇的术后康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产妇会出现下肢肿胀、行走困难、疼痛等症状,临床为了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应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促进产妇产后的快速康复[2]。本文作者结合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116例孕妇临床资料,探究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116例孕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5.81 3.01)岁;孕周39-41周,平均孕周(39.30 0.66)周;初产妇31例,经产妇27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6.01 2.93)岁;孕周39-41周,平均孕周(38.79 0.54)周;初产妇30例,经产妇28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年龄23-38岁;均为剖宫产产妇;无精神病史、无血液疾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实验方法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实验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即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指导术前相关检查,告知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等。

1.3.2 观察组 实施圍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3.2.1 孕期护理 临床产妇如果伴有肥胖、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剖宫产术后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故孕妇孕期应定期进行孕检,及早发现并发症并积极给予治疗和护理干预,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1.3.2.2 术前护理 术前向产妇讲解剖宫产相关知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并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以及预后,增加产妇的重视度。对于孕期合并并发症的产妇进行重点讲解,增加产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提高产妇的护理配合度。

1.3.2.3 术后护理(1)下肢护理:剖宫产术后将产妇下肢抬高,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下肢末梢血液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同时尽量避免在双下肢静脉输液,静脉输液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多次穿刺。输注药物尽量选择刺激小的药物[3]。同时护理人员应应密切观察产妇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是否肿胀等情况,做到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2)饮食护理:产妇术后6h给予流质食物,并应遵循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原则。同时在产妇第一次排气后,应进食汤类、稀糊等半流质食物。告知患者应多喝水,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防止影响下肢深静脉回流。(3)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指导保持有效的功能体位,即术后2h在床上进行伸屈踝关节。术后6h在床上进行翻身、膝关节屈伸锻炼,并指导产妇进行主动背屈伸、踝关节、双足内外活动。以防止产后下肢回流异常。注意避免身体下肢承压过重。术后18-24h拔除尿管,指导产妇下床活动,起初可进行床边站立、行走、静坐,注意合理控制时间。告知产妇衣物应宽松,不宜穿塑型衣,防止引起静脉压升高。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症状肿胀、疼痛、温度,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依次记为1分、2分、3分[4]。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所谓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发生异常凝结,通常多发于双下肢,会影响双下肢的正常功能。剖宫产术后,尤其使术后3-5天,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剖宫产手术的创伤使血小板发生改变,导致具有抗凝作用的蛋白质细胞明显减少,加之临床用药、情绪以及其他因素影响,影响产妇血液成分,出现血压缓慢与高凝状态。所以,临床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应给予围产期护理,即从各个阶段、各个方面进行干预,以改善产妇血液循环异常状态。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89%、下肢症状(肿胀(1.12 0.74)分、疼痛(1.14 0.62)分、温度(1.04 0.46)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0.68%、肿胀(2.46 0.78)分、疼痛(2.38 0.81)分、温度(2.29 0.57)分(P<0.05)。由此可见,围产期给予护理干预,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下肢肌肉状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产妇术后的恢复。

总而言之,剖宫产术产妇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产妇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徐贤平,屠瑶芬,朱金萍.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8):510-512.

孙维央.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2(23):3307-3308.

莫敏.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04-105.

邹清,李林鲜,杨宇翔,等.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8):3982-3983.

邵常雪.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5(20):19-20.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剖宫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
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