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李薇
【摘 要】目的:分析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该病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3例成人I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31例,咽峡炎21例,颈淋巴结肿大 27例,脾脏肿大26例,肝脏肿大者10例,皮疹占13例;纳差、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12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 9/L 24例、淋巴细胞>50%19例、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者25例;尿常规:蛋白尿13例;血生化:ALT升高28例、AST升高(>40IU/L)30例、LDH(>220IU/L)32例、HBDH(>182IU/L)32例、BUN和CREA均未见异常;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抗体(E B V- IgA)阳性23例。结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淋巴结、肝、脾、肾、消化系统多器官受累的疾病,约1/3患者出现皮疹,临床上应注意全面及时观察,早期正确诊治。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成人;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5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3--0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 M)是由E B病毒( E B V)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咽峡炎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1,近年来,I M在成人中的发病增多2,我们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年01月01日~2 0 13年1 2月31日所收治成人I M 3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3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01-01——2013-12-31所收治,其中男2 3例, 女1 0例,年龄1 8~44岁,平均22.73歲。
1.2 诊断标准:1)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①发热②咽峡炎③淋巴结肿大④肝脾肿大(以彩超检查结果为据)⑤皮疹等;2)外周血常规示:变异淋巴细胞>10%;3)E B病毒抗衣壳抗原抗体:( E B V- IgA)阳性。如具备1)中的任意3项,同时具有2)、3)中任1项即可诊断3。
1.3 分析3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体征)、实验室(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肾功及E B V- V C A- I g A)检查。
1.4 预后评估 评判标准:1)典型临床症状、体征:①发热②咽峡炎③淋巴结肿大④肝脾肿大⑤皮疹全部消失。2)实验室检测:血常规(包括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肾功及肝脾彩超等检查全部恢复正常。3)E B病毒抗衣壳抗原抗体( E B V- I g A)转阴。痊愈:以上3条标准全部达到。好转:以上指标部分标准达到或好转.
2 结果
2.1 主要症状及体征 33例患者中,从发病到入院时间3-60天,平均14.55天;发热者31例(占 94.11%)、高热13例(占39.39%),颈淋巴结肿大者27例(占81.82%),咽峡炎者2 7例(占81.82%) ,皮损(躯干四肢针尖、米粒大小红色斑疹、丘疹12例,腭部密集针头大小红色斑点1例) 13例(占39.39%),纳差、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12例(占36.36%),肝脏长大10例占30.30%,脾脏长大26例占78.79% 。
2.2 实验室检测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 9/L者24例(占72.73%),淋巴细胞>50%的患者有19例(占57.58%), 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者25例(占75.76%);尿常规:蛋白尿13例(占39.39%);大便常规未见异常;血生化:ALT升高(>50IU/L)28例(占84.85%)、AST升高(>40IU/L)30例(占90.91%)、LDH升高(>220IU/L)32例(占96.97%),HBDH升高(>182IU/L)32例(占96.97%),肾功能未见异常;EB病毒EBV-IgA阳性者23例(占69.70%)。
2.3 诊治经过 患者出院诊断与入院诊断符合者11例(占33.33%),出院诊断与入院诊断不符合者22例(占66.67%):诊为发热待诊17例(占51.52%)、待诊2例(占6.06%)、药疹1例(占3.03%)、淋巴瘤待诊1例(占3.03%)、呕吐待诊1例(占3.03%)。33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30天。治疗予以病毒唑、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并发症均给予对症处理。
2.4 预后 入院时发热患者31例,出院时体温全部恢复正常;入院时颈淋巴结肿大者27例,出院时全部恢复正常;入院时咽峡炎者2 7例 ,出院时消失25例;入院时皮损(躯干四肢针尖、米粒大小红色斑疹、丘疹12例,腭部密集针头大小红色斑点1例) 13例,出院时全部消失。入院时 24例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患者出院时复查22例恢复正常;入院时25例异性淋巴细胞 >10%,患者出院时复查异型淋巴细胞消失有23例;入院时13例蛋白尿阳性,出院时患者小便复查全部恢复正常;入院时纳差、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12例,出院时消失10例、好转2例;入院时 10例彩超示肝脏增大,患者出院复查时8例恢复正常,入院时26例彩超示脾脏增大,患者出院时复查22例恢复正常;EB病毒 抗体-E B V- I g A阳性者23例,出院时复查阴转21例。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是一种主要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咽峡炎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淋巴系统增生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近年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成人中的发病增多4,并呈上升趋势。通过本组分析有以下临床特点: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与文献报道男女相近有差别,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少有关 ;2.患者绝大部分有发热(占94.11%),高热13例(占39.39%),与文献报道相比高热比例偏低5,可能与本组病例入院前病期较长(平均14.55天)有关,热型不定;3.颈淋巴结肿大者27例占81.82%。4.有24(占72.73%)例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10×10 9/L,25例(占75.76%)患者出现 异型淋巴细胞>10%。13例(占39.39%)患者中出现蛋白尿.但出院时复查均恢复正常;5.本组病例有1/3患者出现皮疹:躯干四肢针尖、米粒大小红色斑疹、丘疹12例,腭部密集针头大小红色斑点1例 。6. 纳差、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12例,可能与肝脏受损有关。7. 血生化异常的比例较高:ALT升高(>50IU/L)28例(占84.85%)、AST升高(>40IU/L)30例(占90.91%)、LDH升高(>220IU/L)32例(占96.97%),HBDH升高(>182IU/L)32例(占96.97%),肾功能未见异常;EB病毒EBV-IgA阳性者23例(占69.70%)。8..脾大比例远高于肝大:肝脏长大10例占30.30%,脾脏长大26例占78.79% 。9.入院时易误诊,出院诊断与入院诊断符合者11例(占33.33%)。成人I M易被误诊6,其原因可能有:①本病临床少见、表现相对复杂,早期不易识别 ;②许多病人有“上呼吸道感染后用药史”,有皮疹到皮肤科就诊时,由于对本病缺乏警惕,皮肤科医生最先想到的是“药疹”,易误诊;③未能动态观察异形淋巴细胞及血清E B V抗体在病程中的变化。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为减少成人I M误诊误治,要认真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发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躯干和咽部皮损等临床特点,应该做血常规检测,如发现血常规中淋巴、单核细胞比值升高,应注意其形态学改变,血常规发现异形淋巴细胞增多,对怀疑E B V感染的患者应动态观察其异形淋巴细胞及血清E B V抗体在病程中的变化 ,并结合流行病学综合判断, 尽早明确诊断,这是防止误诊的关键。
目前治疗以阿昔洛韦为或更昔洛韦主,其余对症治疗,不必使用糖皮质激素。大多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刘雯,许俊钢,朱丹眼,等.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6.10:2953-2954.
刘增荣, 雷霞, 杨洁,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CD19、CD21的表达.[J].医学综述.2013-9(18):3376-3378.
王爽, 熊域皎, 刘彦伶,等.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9例临床特点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03 :10-13
肖生平,付四毛,刘玉玲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7:408-410.
任媛媛,赵鸿,王艳等.原发性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合并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2,8:249-252.
袁利超,马安林,徐潜等.更昔洛韦治疗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8:73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