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晶晶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历史课程进行了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2017年,福建省历史学科开始实行全省统考并闭卷形式,新形势下如何优化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值得我们认真探究。文章作者结合七年级历史教学实践,浅谈激活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期望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指正。
一、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前提
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学情,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循善诱,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大胆思考质疑,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和灵气。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我坚守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把激励带进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让学生瞬间出现的困惑、情感、智慧等都纳入课堂教学,使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乐学、愿学的兴趣是关键
(1)优化课前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教学《三国鼎立》一课时我播放三国主题曲,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说:“同学们,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相信你们在小说、影视中看过,你们最喜欢或欣赏哪位历史人物?并说说欣赏他们的理由。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三国历史。看看历史是如何描述三国时期的事件和人物的。”接着,我板书课题《三国鼎立》。学生兴趣被吸引住了,急切想了解新课的教学内容,很快进入了课堂学习的状态。
(2)巧用教材图片,深化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北魏的政治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一课时,“民族的交融”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通过文字概念解释学生难以理解,通过下图“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分析,则可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在进行图片赏析时,可理解在民族交往交流中出現各民族政治、经济、生活的交融现象,进一步体会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劳动人民共同缔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
(3)播放视频,创设历史教学情境。视频教学以其信息量大、动态感强、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广大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视频教学有利于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穿越时空,解决历史时代差距问题。学习“商鞅变法”时,我播放《芈月传》第一集开篇商鞅被追赶和处以极刑的片断,结合商鞅被处以极刑提问:“‘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兴致高涨,在感受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作出牺牲的同时,又可深刻理解变法的阻力,从而加深对“商鞅变法”历史意义的理解,使该课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得到保证。
(4)精选史料文献完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时,教师可展示史料:
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313年),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史载主要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是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他们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福建人口。[摘编自《闽西历史》(修订版)]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启示。”史料的选择及问题设计,既能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理解,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又可指导学生学习乡土历史,拉近历史学习的时空距离,让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促进教学相长。
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及能力培养是深化
(1)逐步培养学生预习自学的良好习惯。每一节新课之前,我要求学生使用教辅(优化设计)提前完成快乐感知预习的填空题,预先感知基础知识,思考教材中的学习难点。我在课堂上精讲重点,指导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这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好时机,也是一种促进学生成长的途径和方式。
(2)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图。每节课或每单元学完,教师可指导学生列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或示意图,在表述方式上可以是文字或图例等多样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教师对完成质量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合作转变角色,探究新知的能力。在教学《百家争鸣》时,我播放《芈月传》有关片断,接着提出问题:“在乱世中,假如你是君主,你赞成哪个学派的主张?请说明你的理由。”“在乱世中,假如你是平民百姓,你会接受哪种思想,理由何在?”然后,我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诸子的思想。为了更加直观地教学,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我在课堂上还演出了扔纸花一幕,让学生思考儒家、法家、道家可能说的话。学生思索一阵,儒家组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能乱扔纸花,影响教室卫生。”法家组的学生说:“你必须把纸花拣起来,并且要罚扫地。”道家组的学生说:“不用管他,地板脏了,自然有人扫干净的。”一个普通事例不仅活灵活现地将儒、法、道家观点展示出来,而且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4)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抢答竞赛。“石本无火,相击而发光。”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会因渴望竞争取胜而忘记事件本身的乏味,进而兴致勃勃地投入竞赛中。在期末复习课时,我指导学生限时背诵记忆历史知识点,并组织小组进行“抢答、PK最强大脑”,学生踊跃抢答,气氛活跃。
(5)导练结合,加强解题策略的指导。在每一节课堂中教师要配以适当的练习,做到讲练结合,使知识得以当堂巩固。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还要加强解题方法指导,特别是针对题型和要求进行专项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作题习惯,从而提高得分率。
在学习完“秦皇汉武”之后,教师应先指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三原则,然后指导学生利用表格对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对号入座,最后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易错易混点的区别(详见下表)。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方法:论从史出;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时代评价;一分为二是否符合当时时代发展,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主要阵地。教师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积极创设历史课堂的学习情境,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充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激活历史课堂教学,让师生充分享受历史教与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石学军,杜秋梅.发挥历史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文素养[J].中华创新教育论坛,2007(10):333-334.
[2]陈功明.刍议新课改中的历史教学[J].学园,201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