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2018-10-22 11:31杨俊秀
教师·中 2018年7期
关键词:思维语文课堂

杨俊秀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习效率,文章作者认为宜从六个方面着手:乘多媒体东风,扬学习兴趣之帆;拓宽阅读空间,提高语文素养;创新阅读方式,创建高效课堂;创新教学方法,营造理想课堂氛围;激励创新,绽放情境教学魅力;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一、引言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深水区,创新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语文为“百科之母”,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为学好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母语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鉴于此,笔者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进行了长期研究,诉诸文字,求教于大方之家。

二、关注现实,明晓现状

1.观念落后,创新匮乏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部分教师依然采用“我说你听,我讲你记”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一言堂”“填鸭式”灌输教学思维在部分教师头脑中依然根深蒂固。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学校过于注重追求升学率,教师和家长往往以学生的分数为评判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活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时代发展要求相脱节,提高人文素养更是无从谈起。

2.教法单一,效果低下

小学生处于认知水平的初级阶段,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部分教师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时程式化现象严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教学方法单一、固化,对知识的讲授往往是条分缕析,不关注学情,不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就导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激发,被动接受成为学习生活的常态,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逐渐降低甚至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了教学效果,甚至导致无效课堂的严重后果。

3.压制个性,兴趣缺乏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天使。小学生正处于贪玩的年龄阶段,喜欢无拘无束,不喜欢条条框框的束缚。而语文本身具有的特性、教学方式的守旧、作业设计的单调、教学内容的乏味,使学生学习语文变成一件苦差事,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存在着漠然、回避或恐惧、排斥心理,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多措并举,创新领航

作为教学中的引领者与参与者,语文教师应树立创新意识,更新教学理念,从注重学习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化,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教师应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1.乘多媒体东风,扬学习兴趣之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多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展开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灵活且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效课堂。这不仅可以实现生字词教学形象化、教学内容生动化,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知识盛宴,给学生带来震撼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譬如,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字、词、句,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视频和图片,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课文朗读视频等。这样,把枯燥的文字转化为栩栩如生的画面,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话语,无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拓宽阅读空间,提高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引导学生养成大量阅读的好习惯,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语文素养,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进而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完成阅读任务预留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向学生分门别类地推荐阅读书目,以培养其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鼓励家长进行亲子阅读,这样既能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又能使家长为孩子指点迷津;还可以成立班级图书角,创设阅读空间,积极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相信做到这些,语文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

积极开展课外读书交流会活动,让学生对所读书籍进行创造性改编,要单独或几位学生一起表演出来,辅以大胆的假设、夸张的表演,对阅读理解进行再创造,既能使学生对读物留下深刻印象,也能激发读书热忱。如笔者所带班级学生编排的《封神演义》《岳母刺字》《哪吒闹海》等,获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飞花令”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的热情,成为班级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创新阅读方式,创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朗读这个“神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水平、陶冶学生情操和发展学生思维水平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对字词的积累和朗读技巧的把握尚处于初級阶段,教师的指导与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可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热情。比如,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读某部分内容,让其他学生点评,指出该学生在字音、语连、情感、语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让其他学生在点评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训练学生的细心品质;举办小组朗诵比赛,评选出优胜小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小主持人”教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迅速提升,自然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做到创新性阅读,精彩有约。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会给你无限精彩;给学生一个放飞思维的平台,他们会让你真切体会到有一种爱叫放手的内涵;尝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就能让你感受到学生思维的活跃,答案的精彩。学生的思维打开,精彩会如约而来。

4.创新教学方法,营造理想课堂氛围

要营造理想的课堂教学氛围,必须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诸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编排课本剧进行表演,烘托课堂气氛;创建情景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营设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赏识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其智商和情商得到发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师在讲解文章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既能引起学生共鸣,又能学以致用,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师可有意在课堂讨论环节培养学生“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创新性思维品质。比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让学生改写《龟兔赛跑》的故事,要求以乌龟获胜、兔子失败结局。学生瞬间安静了下来,没多久,一个个兴高采烈地拿起笔,在稿纸上奋笔疾书。在交流环节中,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如约而来:把终点设在水中,让兔子不能到达;把起跑线设在山上,让乌龟滚下山去;让兔子弄错方向,犯“南辕北辙”的错误;让兔子被猎人的布置惊住,放弃比赛;让乌龟坐出租车到达终点,赢得时间;让奥特曼帮助乌龟到达终点……

5.激励创新,绽放情境教学魅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的,需要体现预设性和关注生成性。学习活动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就不应局限于书本,应该是生活中接触到的一切,即“世界是学生的语文书”。语文知识来源于现实,也服务于现实。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只有尽可能地将课文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才能同向发力,不断积累语文知识。教师应让学生利用语文课上掌握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设计比赛、表演、展示等合适的情境和场景,给学生创造机会、创设条件展现个人风采。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入电视中的益智节目形式,举办“语文知识比赛”“一字千金”“成语英雄”“我是小小书法家”“写作我最棒”“诗词大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在朗读、写作、书法等方面展现自己的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语文之美。通过实践来归纳知识、发现规律、探究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效果,教师则需发挥组织者的作用。

6.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呈倒U型,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兴奋点,与学习重点、难点同频共振,使学习效果最大化。此时学生发表见解和主张的热情最高涨,教师宜及时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问难,教师则予以点拨指导,把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引向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教师的教学或者教材内容产生疑问时,才能迸发出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质疑,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执教《凡卡》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封信能不能被收到,并鼓励他们积极进行独立思考,找出依据所在,让质疑成为学生思考的诱因,树立解决问题的创造意识。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际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创新是推动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是知识不断创新以及传播的主要根源,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高 艳.于永正“五重”教学思想与阅读教学经典课例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3]葉巧珍.让课堂“议”彩纷呈[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7):86-87.

[4]李 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学周刊,2017(24):53-54.

[5]刘汉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4):130.

猜你喜欢
思维语文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