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岳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科技革新,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对信息科技的有效运用,多元化渠道中已衍生出许多数字化教学的辅助产品。文章作者从数字化资源应用角度出发,通过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列举了几项研究内容,并对其进行了再思考。
在教学中利用数字化资源似乎已经随着时代的深入改革变得更为广泛。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也逐日递增。从教学资源形式多样化,到教学资源渠道多元化、资源结构多层次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增长。
一、数字化资源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能完美契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多方位渗透,充分提高教学水平。一方面,在面对越来越多高新技术的产出和利用上,纸质版本的课文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的快速更新与需求。教师若不加以拓展和广泛实践操作,则不能跟上时代的脉搏,会制约初中学生有效吸收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速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数字化资源的运用,摒除了传统信息教学的呆板与枯燥,利用多渠道资源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可观赏性。通过增加趣味性的实践操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对信息技术产品的可操作性进行了一定的改观。另一方面,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学识的基础,相对了解信息技术产品。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有效利用该阶段学生的特点,来帮助他们巩固和更新现代信息科技知识,发挥创新意识和多角度思维,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更快与时代相接轨,为将来运用好信息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化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数字化资源的利用范围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根据其课堂内容与教学目的,清楚数字化资源的可利用范围,以满足其课堂知识要求,支撑其教学目的。例如,在八年级信息技术的《创建逐帧动画》一章中,该单元环节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围绕“帧与图层”展开,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帧与图层的应用,并掌握帧与图层的操作。在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时候,教师应明确相关知识点,并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一方面,在帧与图层的认识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清晰展示各种帧与图层的概念、逐帧动画的应用,同时对其操作功能进行明细介绍。另一方面,在学生通过统一练习,初步掌握帧与图层的基本操作后,教师再将多种相关素材资源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选择素材资源,完成制作后互相欣赏,产生成就感。所以教师只要明确其所需的数字化资源,就能加以合理安排在其信息技术课堂上,摆脱了纸质教材的局限,以更为清晰化的方式呈现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类型
教师在明确划分课程所需的数字化资源时,还应当对其类型进行合理运用,通过数字化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以多种方式填充信息技术知识,以满足教学过程中的多方位需求。例如,七年级信息技术《计算机组成硬件》的教学就充分利用了图片和视频资源。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放映计算机的各个组件图片,尤其是对日常无法明眼看见的内在硬件,大至各种存储硬盘,小至中央处理器和内存条等都无一例外地被展示出来。放映图片后,教师还可将计算机拆解下的实物部件与图片比较,并在学生中互相传递,通过触摸实物增强观感。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形成更明细、更完善的认知。通过视频的讲解和对计算机的组装示范,教师将图片与知识点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形成更为完善的计算机知识框架。这样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单方面讲解,给学生带来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教学状况。其他类型的数字化资源还有很多可供选择的,如趣味游戏类型的资源,也可运用在本章教学中,在课件的尾端加上一个有关计算机组件的拼图游戏,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互动中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加深知识的运用。
3.多方位渠道收集数字化教学资源
在明确利用数字化资源范围和类型后,教师应当积极筹备资源的收集工作。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收集过程中,在课本和既有的校园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应多利用互联网技术,从多方位渠道获取和收集教学资源,以破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利用的数字化资源的内容及其形式上的陈旧枯燥的情况,也避免给学生带来千篇一律的信息技术学习体验。例如,在八年级信息技术《网站初步创建》一章中,教师从多渠道收集各大网站的优秀展示作品和章节示例,在对这一章相关小节(如网页基本操作、表格编辑、超链接设置、网页动画、图层使用,配音、数据输入和站点发布等)基础操作进行学习时,不再依靠纸质教材中的简单网站页面和校园资源网络中陈旧的网站页面进行学习和利用,而是通过数字化资源的生动性、多样性来进行教学内容革新。同时在章节结束之后,教师布置一份创建网站的作业,鼓励学生从多渠道获取和利用必要的网站创建资源,进行网站的模仿学习或独立创建,发挥其创新意识。这样多渠道的数字化资源收集在一定的程度上摆脱了固有的教材知识框架,以更新颖的教学课程内容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最终展现其优秀的教学成果。
4.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整体统筹和优化
教师对所收集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统筹数字化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优化其整体课程的内容结构,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七年级信息技术《演示文稿的制作》一章中,教师的多媒体电子课件就覆盖了演示文稿的各知识点,首先利用文字的思维引导作用,对其演示文稿的基础认识和制作流程做出明确的知识点框架;其次利用图片资源来展示必要的细节点,如针对文稿演示中的功能图标,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记忆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内容多样性,避免了枯燥学习;最后,通过视频资源的示范作用,统筹演示文稿一章中独立分散的知识点,从而达到系统化的串联效果。教师通过对资源类型的有效利用,加入知识框架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并进行合理排版和统筹,优化了其对课程内容的辅助效果,提高了多类型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节节递进地将演示文稿内容有效地输出给学生。同时,演示文稿这一章又与文字处理章节相呼应,通过不断地巩固学习和利用实践,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要点留下深刻印象。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数字化资源的思考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数字化资源应用不单单是时代的感召作用,也是这个阶段初中生的热切需求。在目前的实践和探究中可以看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利用数字化资源上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也逐渐步入成熟。对信息技术教育者来说,虽然数字化资源的运用会增加教师的前期准备时间,但教师若不能加强对数字化资源的运用,不能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在影响自身任教水平的同时,也会对接受教育的学生造成不利影响,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能力。在外部的设施支持上,数字化资源对于计算機硬件与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学校还没有更新电子基础设施,也没有做好定期的维护工作,导致设备陈旧或者损坏的情况时常发生,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应积极地落实基础设施的完善,以便课堂教学能更好地与信息化大时代相结合。
数字化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虽然还在完善中,但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课堂效率,极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一线教育者应该迎合时代的需求,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加大数字化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赵丽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合理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6):243-244.
[2]张 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研究[J].黑河教育,2015(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