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小学基础,孕育数学数感

2018-10-22 11:31江达峰
教师·中 2018年7期
关键词:数感生活数学

江达峰

摘 要:了解数的意义是培养数感的基础,掌握算理是提升数感的关键,实际运用数学是培养数感的最终目的。文章结合教学实际经验,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多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将数感培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中,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数感。

“数感”的形成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的一种学习过程。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感形成有赖于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字,准确地把握数的概念,以真正建立数感。从小学生数学数感整体现状来看,学生对数学敏感度明显偏低。一方面是因为教育理念上的不重视,教师多将教学重心放在提升学生数学技能方面,而忽略了数感培养;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对“数感”的渗透比较少。教师多喜欢培养学生精算能力而忽略估算,重视学生计算速度而忽视了学生数感。基于以上的两种问题,文章上基于教学实际经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改进。

一、结合生活实际场景,加强数的意义和数表示方面教学

让学生真正理解数的意义,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关键所在。只有学生知道了“数”是什么,才能开展后续的数量关系、数字运算、数学应用等教学工作,因而在培养数感的首要环节中,教师应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

在教学实践中,通常教师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在课堂中引入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和运用来感受数字具备的交流表达功能,建立起初步的数感。在课下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谈论到生活中的数字,鼓励学生用数字来表达生活中各种事物,在不断运用中加强对数字的理解。

例如,在“时、分、秒”知识点的学习中,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小数的意义。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利用身边常见的一些事物和环境引入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

师:大家接触数学这门学科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了,大家也都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就比如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时、分、秒”,大家觉得这些计时方式在生活中运用得多吗?

生:很多。

师:有没有人主动说说,生活中哪些场合运用倒计时?

生1:每年看春节晚会的时候,大家都会倒计时。

生2:在体育比赛的时候,也会有专门人计时。

生3:我们每年上学都需要准点到达学校,我们上课时长也是固定的。

……

在学生们踊跃发表了自己想法之后,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如下板书:①新年倒计时10秒;②苏炳添2017年100米最佳成绩为10秒09;③一节数学课为45分钟。

师:大家看看这些表示时间的数据,它们表示的时间长短相同吗?

生:不同。

师:那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吧。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生活中案例出发,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带入课堂中,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计时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直观、更形象地感悟到“时、分、秒”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数感。可见,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着手,挖掘那些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让学生们发现数学其实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教师教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二、重视算理知识教学,积极向学生推广多样化计算方法

算理顾名思义是数学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对数学运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运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首先要想到用什么方法解决,选择什么算法解决,再算出具体的结果。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喜欢直接教学生运算法则,认为只需要将法则背下之后反复练习,就能够达到教学目的。殊不知算理是法则的依据,法则是算理的实践,这两者缺一不可。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在面对数学计算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走弯路,可能会出错,但这都是学生初步感知算理的过程;其次教师再帮助学生梳理、汇总之前运算中所依据的各种算理,结合相对应的法则,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涵义;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算理的意思,这很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

在“加减法”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直接将10以加减法计算方式和结果告诉学生,中间省略了探究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利用图片加深学生理解。比如在学习“10-7”的计算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羊吃草的情境,在投影上展示了三幅图画。图一中有10只山羊在山底吃草,图二中有4只山羊在山底,有7只山羊向山顶奔跑,图三中山底只有3只山羊了,这时候教师问学生:“原先这10只山羊都在山底吃草,现在有7只奔向了山顶,大家想想山底还有几只?如果想不明白,可以参考下图片。”在这种情境模拟的教学方法中,有的学生可以很快想出答案,有的学生抽象能力比较薄弱,但是通过观察图片内容也很快找到了答案。通过这种情境模拟的教学方法,教师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记忆和理解。

三、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数感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学生能选择适当的算法,并且对自己的计算结果予以合理的解释,这才是数感的最佳表现。因此,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各种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适当地采用变式教学或者开放性问题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促进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数学技能。

例如,在上文的“10-7”運算中,教师可以按照图片顺序引导学生学习数字的减法运算,同时也可以逆过来让学生回顾加法的计算方法。又如,在学习“时、分、秒”的知识点时,学生刚开始对时间没有很强的概念,因而在认知上难免会出现困难。教师为了让学生感触更深,播放了《时间像小马车》的课件,在这个课件播放完毕之后,询问学生们大概看了多久课件,看看哪位学生和标准答案比较接近。教师也可以组织活动,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在心理默数一分钟,到点之后看看哪位学生计算得最准,哪位学生与标准时间相差最远。通过这些小游戏,学生们对时间有了最直观的体验,也感受到了分与秒之间的速度差距,这无疑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前,通过与家长和其他小伙伴的互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而要想让这种数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依赖于正式的小学教育来实现。教师要在具体教学实际中挖掘教材内容,有效地创设具体教学目标,以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可以说建立数感是个长远工程,仍然需要每位教师精心打造,每位学生认真探索。

参考文献:

[1]刘 军.小学生数感培养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版),2010(12):349.

[2]吕继风.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有效策略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1):101-104.

[3]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59-61.

猜你喜欢
数感生活数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