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探路“新民营经济”

2018-10-22 01:56张司飞张硕
决策 2018年5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武汉经济

张司飞 张硕

民营经济的苏南模式,造就了中国乡镇企业的崛起。而温州模式让家庭作坊的小商品走向大市场。“新民营经济”的武汉模式,又将带领武汉经济走向怎样的未来?

“新民营经济是富民兴汉的源头活水。要努力把武汉打造成新民营经济集聚地。”2017年6月,在新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武汉发出大力发展新民营经济动员令。

一年来,新民营经济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创富惠民为目的、以新“四军”为主体、以新经济为特征、以创新为动力,不仅成为破解武汉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核心密码,更成为激活经济发展一池春水的“关键一招”,极大地提升了武汉民营经济的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苏南模式,造就了中国乡镇企业的崛起。而温州模式让家庭作坊的小商品走向大市场。“新民营经济”的武汉模式,又将带领武汉经济走向怎样的未来?

“新”在何处?

民营经济发展不足,一直是武汉的短板。原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这样形容武汉经济结构,“国有经济这条腿长,民营经济这条腿短”。

数据显示,2016年武汉民营经济仅占全市GDP的42.5%,不仅远低于杭州、深圳等城市水平,也低于全省55.1%的平均水平。在武汉百强民营企业中,有研发经费投入的仅60家;全市高科技民营企业1900家,远低于深圳8000多家;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武汉仅8家,而杭州则有50多家。如何拉长民营经济这条短腿?武汉开出的“药方”是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特征的新民营经济。

传统民营经济最大特征是劳动驱动、资本驱动、山寨驱动和需求侧推动,而新民营经济是民营经济在新发展阶段的新形态,财富共享度更高、创新动力更足、捕捉市场能力更强、体制机制更活,是传统民营经济的升级迭代发展版。新民营经济既带有传统民营经济“立足民力、依靠民资、发展民营、注重民富、实现民享”的基本属性,又呈现出知识驱动、品牌驱动、创新驱动、供给侧驱动的内涵特征。

具体来说,武汉发展新民营经济的主攻方向,是以“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即以发展光通信、5G、量子科学、脑科学等新技术;移动互联、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智慧物流,网络直播等新业态;共享出行、共享空间、新零售等新商业模式;这些是新民营经济的典型基因。而新近毕业大学生、“海归”人才、科研院校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等新“四军”,成为新民营经济的主力军。

于市场需求而言,以“四新”为特征的新民营经济,将是武汉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够敏锐捕捉商机,较快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发展新民营经济,有利于武汉企业更有效率地“走出去”“引进来”,促进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断塑造新动能、扩大新供给、实现新发展。

于创新角度来看,新民营经济创新动力更足,有利于武汉在科技产业变革中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跨越。并且新民营经济自主性更强、灵活度更高、成长性更好,有助于武汉培育一批引领高新高效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

“新民营经济的内涵特征与武汉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高度契合。毫无疑问,武汉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但必须走新民营经济发展之路。”武汉发展新民营经济思路清晰,目光长远。

“优势”在哪?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人口超千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城市,区位优势突出,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将成为武汉发展新民营经济最好的机遇期。

作为“创新之城”,武汉承担着一系列国家战略和改革创新试点任务,特别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聚焦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等重大改革试点落户武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创新机遇,能够形成新民营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作为“大学之城”,科教发达、科研实力雄厚,大学生和武汉校友是武汉发展新民营经济最独特的“种子”优势。91所高校、130万在校大学生以及300多万高素质校友,为发展新民营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正在实施的“一留一回、两个百万”战略举措,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和武汉校友加入新民营经济发展的队伍;构建“武汉+母校+校友”同心圆,吸引更多的校友回汉发展新民营经济,成为创业创新创富的新典范;“城市合伙人”计划,将成为一种综合效应,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就能集聚一个创新团队,培育一个创新企业,甚至带动一个创新产业。武汉科教发达的优势,将成为新民营经济发展的独特资源和创新动力。

作为“九省通衢”,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水陆空交通枢纽,以武汉为圆心,无论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还是西安,都在直径为1000公里的圆周范围内,作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武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经济辐射面广,商贸物流成本较低且便捷通畅,具有发展新民营经济的优越区位和基础条件。

作为“百湖之市”,武汉宜居的生活环境,“大湖+”招才引智策略,适中的房价,成为新民营经济发展吸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蓄势未来的百年亮点区块规划建设,也为发展新民营经济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和沃土。

民营经济的弄潮儿

当下,武汉正在成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弄潮儿。

一场斗鱼直播嘉年华,35万人现场“围观”,1.7亿人次网上点赞,一群年轻人用3年时间打造出武汉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全国首个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板鸣钟开市;武汉新民营经济招商大会闽粤港专场签约1358亿元;3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集体挂牌;校友资智回汉,投资超过万亿元……这个民营经济的“2.0版本”,既承续了以民为主的民本经济,又不断更新着敢于创新、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开辟出一个又一个蓝海,完成一个又一个华丽转身。

在新民营经济的强力推动下,武汉新经济势头强劲,创新因子被激活,激发出劈波斩浪的市场伟力,让武汉再次成为“现象级投资风口城市”。

2018年2月,云锋基金为武汉带来了“新民投(筹)”,携手共建中国新民营经济创新区,合力打造新民营经济集聚地,探索政企共建中国新民营经济创新区模式和收益共享机制。在产业发展方面,将重点发展“五新+2H”产业,即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和幸福生活、生命健康产业,通过企业抱团、集群式发展,形成强大合力。“新民投(筹)”将会吸引更多全国顶尖民营企业来汉集聚发展,特別是在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把武汉作为出发地,抱团走向世界,成为推动对外开放、吸引世界要素资源的集散地。

这其中,2017年以来,20多家一线城市互联网企业进驻光谷,形成了独特的“第二总部”现象,成为武汉新民营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小米、小红书、摩拜单车、ofo小黄车、慕声科技、跟谁学、江民科技、尚德机构、猿辅导、东方梦幻……当这些“第二总部”的创始人被问到,武汉吸引他们大迁徙的要素究竟是什么?答案惊人一致——不是土地,不是税收,而是人才储备和开放的政策,重商、亲商的新经济生态环境。武汉提出发展“新民营经济”,为区域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巨大机遇。

在武汉企业联合会、武汉企业家协会和武汉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武汉企业蓝皮书(2017)》中,武汉市民营企业数量以两位数增长,到2017年底已超过34万户。民营企业贡献了近一半的企业税收,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两成,增长势头明显。报告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促使新创业主体、新产业形态和新商业模式正在大量涌现,武汉新型民营创业企业实力快速增长。

在未来武汉新民营经济的谋篇布局中,武汉将围绕创新驱动,引导支持民营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力争到2021年,武汉实现“4个70%”,即70%研发机构建在民营企业、70%研发人员在民营企业、70%科研投入来源于民营企业、70%专利产生于民营企业。这是武汉发力新民营经济的雄心与梦想。(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武汉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决战武汉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