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清
(湖北省武穴市第三医院,湖北 武穴 435400)
普外科患者治疗过程,常常会使用管道支持治疗,这也使得管道护理成为普外科护理中的重点[1]。受患者自我护理知识缺乏、对管道护理重视度不高等影响,普外课管道放置后出现导管扭曲、移位、堵塞等情况屡见不鲜,这对患者疾病治疗及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了降低管道不良时间发生,本院近几年在普外科管道护理中开展了健康教育,在保证管道安全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普外科接收的71例放置导管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神志清晰,可正常沟通交流;(2)疾病治疗以导管辅助的方式;(3)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带导管治疗的患者;(2)精神障碍及表达能力障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6.3±4.1)岁。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5.9±4.3)岁。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留置导管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为患者讲解管道作用、管道自我护理要点、常见并发症护理知识等。观察组在患者留置导管期间对患者开展系统的管道护理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 设计普外科管道护理健康教育内容
根据实际需求,普外科护理人员设计系统设计教育内容:(1)结合各个管道特点或者引流颜色,采购颜色醒目的留置管道,并对各种留置管道的作用进行标准;(2)拍摄带管护理、翻身等指导性小视频;(3)设计管道健康教育卡片,卡片内容应精简易懂。
1.2.2 管道护理健康教育策略
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情况,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健康教育指导,具体如下:(1)置管前。护士同患者及家属解释沟通,详细介绍置管目的、置管路径、置管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为患者及家属播放小视频及健康教育卡片,让患者了解置管护理方法[2]。(2)置管后。置管后对患者病情情况、置管类型、陪护家属等进行评估,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具体健康教育上,针对所有置管患者,为患者讲解引流目的、引流液正常表现、带管床上翻身及下床活动方法。针对留置管不同类型的患者,给予患者个体化的自我管道护理方法演示,通过演示让患者掌握自我导管护理方法,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3)拔管前。根据管道放置位置的不同,评估患者情况也应有差异。比如评估患者肠蠕动及肛门排气,平复内容包括日引流液体颜色、引流量、导管留置时间等,同时向患者讲解放松心情及拔管的必要性。(4)拔管后。为患者讲解拔管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使患者有所准备[3]。同时拔管后还需要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如胃管拔除后,为患者讲解排气排便、饮食活动的正确方法;引流管拔出后让引导患者自己感受是否出现腹胀、腹痛情况;尿管拔出后指导患者观察自身是否存在尿道黏膜损伤情况。
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程度,主要借助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量表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症状越严重。此外,借助医院自制的管道护理质量评分评价两组管道护理质量,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也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管道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将健康教育应用到临床护理中也成为护理人员的基本共识。对于普外科留置管道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有计划、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留置导管的认识,降低各种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治疗效果[4]。同时,留置导管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正视自己,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疾病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普外科留置导管患者的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焦虑评分改善情况及管道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充分表明健康教育对提升护理整体质量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普外科留置导管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可通过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管道护理质量,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