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亚君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重症监护室,江苏 苏州 215000)
危重监护室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伴随科技的进步,医疗事业的发展,各种监测技术越来越多,为建立更优秀的人才队伍提供了条件。在此次研究中,我院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了以组为单位的全程责任制护理模式,从分组、确定组长职责等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我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结果如下:
选取我院60名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对照组,其中参照组年龄最大和最小分别为:46岁、20岁,平均为(28.9±2.12)岁;对照组年龄最大和最小分别为:45岁、21岁,平均为(29.10±1.01)岁;所有护理人员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分别为:37 名、18名、4名、1名,在重症监护室工作时间少于1年为4名,2-5年为33名、6年以上为23名,本科以下和以上学历分别为:31名、29名,纳入标准:①该研究所选病例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所有护理人员均采取自愿原则参与此次研究,且签了知情同意书;④均为女性;排除标准:①在研究期间家中发生重大变故者;②配合度较低者;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1分组
根据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年资和能力进行分层,工作时间超过6年的护理人员通过理论测试等方式产生组长,将其余工作人员平均分配于各组中,共计7到8组,并以组为单位建立QQ或者微信群[1]。
1.2.2确定责任护士的工作任务
通常情况下,第一次负责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人员为责任护士,对于组长人员需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能力来确定,责任护士的护理年限在最短为1年,最长在10年以上,责任护士做好患者的各项工作之后,需要马上告知患者家属有关自己的基本情况,包括自己的联系方式、患者住院之后的治疗过程和相关注意事,处理基本的治疗和护理之外,护理人员需要时时掌握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将关于患者的皮肤、管道等特殊情况及时放到QQ群或者微信群中共享,如果患者的病情恶化,可以在群中讨论解决对策,组长对其进行把关,组长认为可以则可将其付诸实践,责任护士下班时应做好相关的交接班工作,本组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应及时告知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72小时跟踪,直至转到普通病房为止[2]。
1.2.3组长职责
组长的主要职责便是监护本组护士的护理服务水平,发现一般的问题应及时告知负责人,如果遇到严重问题且普遍存在,应找护士长一同商量,找出解决对策,同时责任护士在查房过程中对之治疗方式进行了调整,应将相关信息通过微信或者电话告知本组护理人员[3]。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指标,我院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形式调查护理满意度情况,总分100,结果为三种,90-100为非常满意,70-89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总满意人数/总例数)*100%。
用计算机软件收集数据,将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20.0软件中,对其进行分析,用T和x2检验,若P<0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参照组护理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护理质量指标比较
参照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重症监护室实施以组为单位的全程责任制护理模式近些年逐渐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4]。我院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该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全程责任护士模式主要依靠团队协助能力,对患者进行连续、全面护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水平,保证护理质量[5]。
表2 护理满意度比较(n/%)
郑秋霞、杨峰桃等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与此次研究基本接近的结论,其中采用相同护理模式得到的护理满意度为95.52%。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参照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护理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采用以组为单位的全程责任制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有较好的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