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萍
(广东省湛江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二二医院肿瘤科,广东 湛江 524005)
老年肿瘤患者因胃肠道改建而影响健康营养食物的消化吸收,再加上蛋白消耗过度和手术创伤应激引起的高分解代谢因素,使其对能量及蛋白营养的需求都出现增加变化[1],因此,对行老年胃肠手术的病人应加强营养监测,谨防出现营养风险,术后应尽早评估营养状况,及时干预,以改善其营养风险和预后。本研究选取了70例老年胃肠道肿瘤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组对比发现,护理干预质量对其营养风险及预后效果作用显著,总结报告如下。
在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本院胃肠科新入院的老年胃肠道肿瘤病例中抽选7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5例,其中男女比例为21:14,平均年龄为(74.5±5.7)岁,原发病:胃癌24例,结直肠癌11例,肿瘤分期:Ⅰ7例,Ⅱ25例,Ⅲ3例,合并高血压30例,合并糖尿病5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9:16,平均年龄为(74.9±5.6)岁,原发病:胃癌26例,结直肠癌9例,肿瘤分期:Ⅰ6例,Ⅱ27例,Ⅲ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31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其他慢性病1例;两组病历中年龄、合并症、肿瘤分期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内容有营养风险筛查、严格遵行营养医嘱等,实验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1)评估营养风险:借助NRS2002型评分法加强对老年患者具体营养风险的测评及监测,积极主动地和主治医生沟通,保证为老年患者提供对症营养支持;2)辅助实施营养支持:配合医生落实好营养支持措施,对无营养风险者,仅需施行合理饮食指导,对有营养风险者,应充分考虑病情后给予其合理营养支持;3)营养支持管理:以营养风险为主题制定专用观察表,认真记录好老年患者主诉情况、个人NRS2002测评分数和有无并发症等信息,并要加强监测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干预方式的老年患者的肝功、电解质和肾功等体征指标;4)建康教育:自接诊并开展营养风险评估、筛查起即可给予患者科学健康的饮食指导,就营养液成分等进行讲解,使患者了解营养液的作用,是其认清使用营养液的重要性,积极配合院方给予的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
以NRS2002法测评患者营养风险,比较两组评分;比较护理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数据用率数%表示,配用x2检验,计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配t检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护理干预后两组病患营养风险平均评分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营养风险评分对比 ( ±s,分)
表1 两组患者营养风险评分对比 ( ±s,分)
分组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35 3.20±0.22 2.18±0.15 22.66 0.00实验组 35 3.17±0.35 1.23±0.12 31.02 0.00 T 0.43 29.26 P 0.67 0.00
实验组感染0例(0.00%),对照组感染4例(11.43%),差异显著(x2=4.24,P=0.04)。
国内调查发现,我国住院病人当中约27.3%存在着营养风险[3],其中老年住院病人营养风险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胃肠道肿瘤病症患者往往因伴有蛋白质代谢紊乱问题与机体免疫力抑制情况而易出现营养情况恶化、负氮平衡异常事件,严重影响其预后,故此尽早发现胃肠道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恶化问题并及时给予合理营养支持治疗都非常重要。鉴于胃肠道肿瘤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术后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应加强术后营养监测,做好营养支持及护理。老年胃肠道肿瘤病人的营养风险事件之所以高发,据分析可能是因为老年阶段人类机体免疫防御能力衰退,老年恶性肿瘤病患体质量相对较差,同时多有严重进食障碍[4],此外,据分析其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在NRS 2002营养风险测评法实施过程中,营养受损这一指标的评分占比过重[2]。本研究中,经NRS 2002测评,干预后两组平均分较干预前的平均分明显偏低,提示术后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老年型胃肠道肿瘤病人的营养风险率,但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便提示了优质护理干预在降低营养风险上的作用更强;另外,护理期间实验组胃肠道肿瘤病人感染事件少于对照组,后经对比证实差异显著,则提示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营养风险,还能改善胃肠道肿瘤病人的最终临床结局。
总之,护理干预质量对老年胃肠道肿瘤病患的营养风险及并发症安全风险有重要影响,优质护理干预作用明显更优,因此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