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冀连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学硕士 《问药师》创始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儿童发病率最高。其他也可发病。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没有明显的预兆,多数宝宝突然起病,早期表现主要是发热,随后会出疹子。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种透明的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肛门周围,疹子不痒、也不会留疤。出疹子的同时,宝宝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
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皮肤病,一般是因为食用过敏性食物、药物或者昆虫叮咬而出现的水疱、丘疹等皮疹。荨麻疹的疹子呈淡红色或淡褐色,摸起来较硬,大小不等,周围无红晕,多会剧烈瘙痒,以夜间尤为明显,严重影响宝宝睡眠。可群集或散布,多见于胸背和四肢。手足口病的疹子多为大米状的椭圆形白色水疱,周围有红晕,不痒,散布于指腹、手掌心、脚掌心、口腔等部位。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水痘的疹子一般会遍布全身,以前胸后背部最多。此外,头皮、脚底、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现疹子,非常痒,呈现透明的水疱,疱内液体较多。
手足口病的疹子则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脚和屁股等部位,疱内液体较少,比较干瘪,同时伴随口咽或口腔溃疡,宝宝会因咽痛导致拒食。
疱疹性咽峡炎是种比较特殊的感冒。在门诊中,一般每100个感冒患者中就有5~10个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手足口病多为嗓子里先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并伴有发烧。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初为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有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根据病情轻重可以将手足口病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占比99%左右的轻症手足口病,只是发热和出现疱疹,可以居家护理,只要对症护理得当,随着身体免疫力的提高,自己可以把病毒清除掉。宝宝1~2周可以自愈。
第二种情况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占比1%,多由EV71感染引起,需额外引起注意,一定要住院治疗,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后出现的指甲脱落比较常见。不用特殊处理,等待新甲推掉旧指甲即可。在旧指甲掉落前,注意指甲周边连接皮肤处不要因为旧指甲翻转而撕裂。
跟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类似,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病症都比较轻。目前还没有针对肠道病毒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所以治疗手足口病主要是缓解症状。
比如,手足口病宝宝出现了高烧症状,就使用退烧药;如果出现了呕吐和脱水等症状,就给他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食上应给予流质偏凉食物,吃清淡、易消化的粥或面条等,以避免刺激溃疡造成疼痛。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对于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签蘸淡盐水轻轻擦拭口腔。
手足口病的隔离期应该是感染后14天。通常潜伏期2~7天,建议再隔离3~4天,带着宝宝到没有小朋友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既能满足宝宝玩耍的需求,又能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别的孩子。
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导致手足口病。因为病毒种类比较多,各种病毒间,甚至同种病毒不同血清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保护,因此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宝宝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种病毒(或不同的血清型)而导致多次发病。所以,即使得过手足口病的宝宝还是要预防这种病。
开喉剑和利巴韦林都是药物,不属于疫苗的范畴,起不到预防手足口病的作用,滥用反而会带来新的疾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种,但通常引起重症和死亡的主要是EV71病毒。目前我国已经自主研制出预防EV71病毒的手足口病疫苗,研究试验设计相对规范,临床前和部分省、市临床使用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推荐6月至5岁的儿童接种,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该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体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
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成人在和宝宝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因此,成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宝宝。
另外,家长也应关注宝宝周围其他小朋友生病的情况,避免与生病的宝宝密切接触。还要注意环境卫生以及宝宝的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公园、商场等,以避免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一定要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人类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成人大多因已经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成人即使感染了手足口病的病毒,在自身抵抗力强时也不会表现出症状,但当成人忙于照顾生病中的宝宝而疲劳过度、抵抗力低下时,也会有部分被宝宝传染而发病,通常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人会误以为是口腔溃疡。所以提醒家长们在照顾宝宝的同时,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爱心提醒:出现下列情况,家长需要带宝宝及时就医。
★ 持续高热不退。
★ 频繁呕吐。
★ 四肢抖动、瘫痪或者抽搐。
★ 精神差、白天过度睡眠、容易惊醒、烦躁不安。
★ 呼吸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紫。
★ 面色苍灰、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