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芳
一、教研思考
作为课程工作室组长,引领成员进行课程研发与设计,本阶段教研基于对大班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我是中国人”主题下,聚焦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的主题核心经验,开发设计一系列集体教学活动。一节教学活动不是一蹴而就,是教师心存核心价值培养,跟随课堂观察,以幼儿为本,通过教研平台进行动态教学跟进,能见教师对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意识与行动。
二、教研过程轨迹
1.一研:目标不够明确
调整:本次教研发现教学缺失核心目标,幼儿最近发展区已经高于目前个别学化习内容,
重新定位教学目标与教学形式,助推幼儿新的学习。确定目标:知道“四大发明”的重大成就,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教学形式:大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活动的思考点:教师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幼儿运用怎样的学习方式,共同达成目标。
2.二研 学习不够自主
调整:体验是为目标服务。在本次研磨过程中,我们发现要挖掘幼儿内心的文化认同感,运用体验与探究。“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又为我们支撑了培养目标:科学领域中指导幼儿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5-6岁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事物特征或前后变化。设计体验教学,为幼儿的感知四大发明提供了学习方法。
体验是幼兒主动学习。把握年龄特点重新设计环节与细节,调整指南针通过在房间寻找实物体验与生活的关系,修改竹简与纸张重量的对比,突出造纸术发明的伟大;增加印章与写字的比赛,通过比较速度,感受印刷术的发明原因。幼儿在观察、比较、分析中感受四大发明的重要性。于是产生出第二版本的教案设计。
3.三研 体验不够深入
调整:创新体验点——1.体验真正的应用,把指南针游戏变成大型探宝游戏,根据宝藏图去校园各角落的南方、北方,真正生活应用。2.体验真实的燃烧,不只是听声音,用一盒火柴,体验火药的燃烧。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体验,观察火柴头的燃烧变化,用点燃祖国妈妈的蛋糕感受与生活的关系。3.体验实验结果,创意点在于两张图片,充分发挥幼儿思维,“pk比赛什么?(时间和重量)”“谁和谁比?请观察桌子上的材料。”于是产生出体验印刷与手写的速度,竹简与纸张的重量,来感受四大发明的便利。
三、教研之后的思考
(一)行基于学,根植理念意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基于对理念的学习与内化,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教研组团队,能做到目标在心中,不断拨正教学,一次次接近目标的达成。从个别化学习中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需要“跳一跳,摘果子”,于是在中国人主题的契机下,确定大班幼儿对归属感的培养,而把抽象的归属感,通过中国文化感召,做成具体的情感教育。
正因为教师有充足理念与依据,在一课三研过程中不断的思考与定位教学核心价值,层层递进,最后坚定目标,围绕目标不断完善环节与细节。任何优质的教育行为,任何先进的理念,在教师终身学习的驱动中,与时俱进、长期不懈的学习与摄取理论养分是坚实的基础。
(二)行基于思,源于课堂观察
先行思考中,关注到大班幼儿社会领域中的“培养归属感目标”,用四大发明的素材点挖掘文化自信,是个别化学习不能取代的。设计教学的研讨过程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其成长足迹:
1.对目标的思辨
活动在教师不断的意识中,目标的整合,由社会归属感目标,整合科学探究目标,目标的定位准确,决定活动设计的环节、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看似简洁的目标,源于对核心经验的定位,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意识。
2.对幼儿行为的跟进
教学设计调整来源于课堂观察,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思考,给予跟进。教师观察到幼儿需要提供新经验,围绕幼儿的问题,“谁发明的?”“为什么发明”“火药可怕吗”设计在体验环节中,帮助幼儿解答质疑的问题。从预设的表征符合记录,到开放式直接分享结果,观察到幼儿在体验中记录表的干扰与限制,最后采用描述实验结果,发展其语言表述能力。
这些是集体教学活动中背后的教学支持,来源于对幼儿行为的识别与回应。这遵循了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给予台阶和适当的机会。
(三)行基于拓,创新教学思路
1.创新指南针游戏——关注学习品质
指南针在封闭的大厅变成大型探宝游戏,根据宝藏图去校园各角落找寻北方或者南方的宝贝,生活应用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思维力,是孩子们喜欢的体验。环节的创意,推动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索的学习品质,幼儿拿着指南针小组合作,专注地在整个校园进行寻宝活动,是体验指南针的真实作用。学习品质在幼儿期开始出现与发展,并对幼儿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
2.创新火药体验——放手信任孩子
火药从枪炮、爆炸声音体验,想到实物鞭炮体验,不断自我否定。纠结与否定重复着,“所有的创新来源于被否定。”最后一盒火柴擦亮我们的脑洞,火柴和火药成分都有硫化物,借此来观察燃烧。
顾虑又来了,花火柴安全吗?会被质疑吗?成人不缺乏对幼儿的关爱,却常常将关爱用错地方,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剥夺了他们探索的机会,我们的生命教育,培养的孩子就是要勇敢、会自我保护,有安全意识。这样的勇敢不是在缩手缩脚的包办中,而是在成人的信任中获得。孩子们享受的是点燃火柴的过程,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获得的成功。看似有争议的体验,源于教师的培养意识。
教研团队的教学活动设计,基于对课堂观察,对幼儿行为解读,从目标不够明确,幼儿学习方法不够自主,体验不够深入,不断发现教学问题,及时跟进教学方法与策略,落在实处。教师在实际案例中,不断分析教学背后培养行为,促使专业不断在观察与支持中上升,我们感受到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思维力,教师们对课程的执行力!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以幼儿为本”不是一句口号,最终我们的培养行为,受益于幼儿,关乎到幼儿终身的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