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那尔别克·再那尔汗
摘要:牛瓣胃阻塞是由于瓣胃收缩力变差,导致内容物停滞、干燥,造成瓣胃扩张和秘结的一种疾病。一般来说,如果病程比较缓慢,病牛采取保守疗法在1~2周左右之后即可康复;但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牛,通常急性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经过3~5天就会卧地不起,出现昏迷,最终死亡,因此要加以防治。
关键词:牛;瓣胃队塞;病因分析;临床症状;诊断;保守疗法;手术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10-0093-01
1 病因分析
原发性瓣胃阻塞,主要是由于牛长时间饲喂混杂泥沙的饲草或者无刺激性的农副产品,或者摄取钙不足,都容易导致发病。继发性瓣胃阻塞,一般是由于牛患有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皱胃变位、皱胃阻塞、皱胃溃疡、生产瘫痪、腹腔脏器黏连以及恶性卡他热等疾病而继发该病。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牛主要表现出前胃弛缓的症状,精神较差,阵发呻吟,产奶减少;食欲不振,排出干燥、深色的粪便,通常呈球状或者饼状;口腔干燥,分泌津液量少,伴有磨牙,舌质及眼结膜偏红;体温、呼吸、心跳基本没有变化;瘤胃略微臌气,瘤胃和瓣胃蠕动音变小或者完全消失,用手在右侧第7~9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上下触压,会产生痛感。随着病情不断发展,病牛精神萎靡,快速脱水,鼻镜变得干燥;停止采食,反刍减缓或者完全停止;体温升高,脉搏增数,呼吸加速;穿刺瓣胃具有阻力,且其没有收缩运动;一般排出干小粪球,有时甚至停止排粪;站立时伴有稍微腹痛的症状,如经常更换后肢或者踢腹,有时在躺卧姿势会伴有后肢后伸或者后肢踢腹的症状。用拳头在右侧最后肋弓下部向前方进行冲击性触诊,有时能够触到后移的瓣胃,且触感坚硬。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瓣胃叶发生坏死,会引起肠炎以及全身败血症。病牛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大约40℃;减少排尿或者完全停止,停止排粪或者排出少量粥状或者算盘珠样的黑褐色粪便,上面附着黏液,并散发恶臭味;鼻镜龟裂,结膜发绀,出现脱水和自体中毒,无法站立。
3 诊断
根据以上发病症状,只可初步诊断为瓣胃阻塞,如需确诊还要进行瓣胃穿刺。判断瓣胃是否发生阻塞,是根据穿刺阻力是否发生明显变化。如果发生瓣胃阻塞,穿刺会有结实感,且阻力变大,特别是将温水或者药液注入到瓣胃内,会感觉到阻力明显增大,一般达到正常的3~5倍,此时即可确诊为瓣胃阻塞。
4 防治措施
保守疗法。主要是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病牛症状较轻时,可内服泻剂和刺激前胃蠕动的药物,可取400~800g硫酸钠或者硫酸镁、1000~2000mL液体石蜡油、10000~15000mL常水,充分混合后给病牛一次性内服;取100mL5%的氯化钙注射液300mL10%氯化钠注射液、5000mL復方氯化钠注射液、20mL10%的安钠咖注射液,混合均匀后一次性静脉注射,用于刺激前胃神经兴奋,加速前胃内容物蠕动和排出。病牛症状严重时,常取300g硫酸钠、500mL甘油、1500~2000mL常水,充分混合后一次性注入到瓣胃内;也可取3000mL常水、400g硫酸镁、3g吠喃西林、2g普鲁卡因、200mL甘油,充分混合后一次性注入到瓣胃内。要注意的是,选择在右侧第9肋间与肩关节水平线相交处、稍向前下方为注药部位,进针深度适宜控制在10~12cm,确定针头已经刺人瓣胃才可注入药物。
瓣胃清洗手术治疗。如果病牛在采取保守治疗的效果不理想时,一般要尽快采取瓣胃冲洗法进行治疗。临床上,瓣胃清洗主要采取通过真胃或者通过瘤胃途径来进行。通过瘤胃冲洗时,病牛要呈站立姿势保定,麻醉后切开瘤胃,将胃管通过瘤胃和网胃伸到瓣胃,接着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清洗;通过真胃冲洗,病牛要呈横卧姿势保定,麻醉后切开真胃,将胃管通过真胃伸到瓣胃,注入温热生理盐水进行清洗。病牛术后要静脉注射1000~1500mL10%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g维生素c注射液以及10mL20%的安钠咖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配合肌肉注射青霉素400万IU和链霉素100万IU,避免病牛发生继发性疾病。
加强饲养管理。日常要经常对牛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出现异常要尽快采取有效治疗。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少喂质地坚硬的粗纤维饲料,增加饲喂多汁饲料和青饲料,确保供给充足饮水,保持适量运动。
5 小结
该病早期治疗主要使用泻剂和刺激前胃蠕动的药物,促使瓣胃内容物软化,尽快排出。但如果发生急性瓣胃阻塞,由于病程持续时间短,只要到发病后期就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此时也无法确保效果。为此,如果病牛采取保守疗法没有效果或者已经确诊为该病,要尽快采取手术治疗,避免症状加重。手术一般选择在左腹部操作,尤其要注意切开瘤胃前必须充分隔离瘤胃和腹腔,最好铺垫瘤胃洞巾,避免发生腹膜炎;冲洗前应取出1/3~1/2的瘤胃内容物来减小腹压。对于继发性瓣胃阻塞,病牛治疗时还要注意同时治疗原发病和继发病,且由于此时机体往往症状严重,无法承受手术,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