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管理活力 助力企业发展

2018-10-21 10:29王昭泰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绩效管理者管理

王昭泰

【摘要】文章首先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应该怎样正确理解管理,即管理者应该让下属清楚哪些需要做哪些不需要做;管理是一门学问,用结果评价,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管理就是授权一线员工一定的管理权限,然后从绩效是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和经营决定管理、管理为经营服务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观,最后提出有效管理者应该做好三件事:时间管理,系统思考,培养接班人。

【关键词】管理;管理者;管理观;绩效;有效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就必须重视管理的地位作用。因此,研究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什么是管理

当管理者对管理理解有偏差的时候,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也会出现偏差,因此需要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它。

(一)管理者应该让下属清楚哪些需要做哪些不需要做。一些管理者认为下属做的事情达不到要求,便认为是下属的能力不够。其实下属能力强不强,能不能够执行到位,很大原因不是取决于下属,而是取决于管理者,即管理者是否让下属清楚哪些需要做哪些不需要做。一些管理者认为自己讲的东西如果太直白了会显得自己没有水平,有的管理者在表扬下属的时候甚至夸奖下属有悟性,可想而知,下属要凭悟性才能听懂,一般人则很难听懂。在一些企业中,在重要领导讲话之后,全体上下员工都要学习领导讲话,进一步领会领导意图。悟性、领会,这两个词在管理当中都是浪费,管理就是要直截了当、清晰表达。管理者有权做决定,但有权做的决定是这样的决定,即不断地决定下属应该做什么,让下属明白理解,一层一层传递下去,这样整个管理流程就会非常有效。管理者平时做的决策大部分是一些细节安排、一些规定和要求,决策、讲话应该变成指令,这样可以直接操作。管理者在管理岗位上不应该再和下属谈思想和观点,而要谈方案、要求和行动。这样去说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把哪些需要做的讲清楚了。

(二)管理是一门学问,用结果评价,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一提到学问,人们常常把它和知识联系在一起,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学问是指有规律性的认识,一个人读过很多书或者学历很高,一般会认为这个人是有学问的,这个叫作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对事物规律的理解非常明确,能够有效解决问题,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如果一个人有很多知识却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其实是没有太大用处的。学习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拥有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必须要知道知识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否则很难解决问题。管理的基本规律就是用结果评价,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因为管理效果用结果评价,所以不必过分追究管理者所做的具体措施是对还是错,而是要看最后的结果,一切以结果为导向。只有明确了管理的这条基本规律,管理者掌握的管理知识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如果把员工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最优秀的一部分,这部分不太需要管,他们其实是自我管理,管理者要做的是对他们授权;第二种是很有潜力的和非常普通的一部分,基本上要用培养和培训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潜力;第三种是有能力解决问题但又不完全认同企业的一部分,基本上要用激励。可以看出,对于这三种员工没有涉及管的问题。日本企业的品质管理是非常成功的,这是因为企业所有员工都要做五件事:整顿、整理、整洁、清扫和素养。日本企业并没有管人,而是紧紧抓住了这五件事,只要每个人都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了。所以管理不管人只管事,人应该是理解和尊重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管理就是授权一线员工一定的管理权限。一线员工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直接面向市场,面向顾客,掌握的市场信息更为真实和丰富,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海底捞无疑是很成功的,它给一线员工较大的管理权限。一般餐饮店可能只有大堂经理才有的免单或者送客户菜品的权利,而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拥有这样的权利,可以在最短时间和最佳的机会里解决客户的不满等问题,客户的满意度是能成为回头客的最大的基础。这是它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管理者应该思考:一线员工有多大的权限?这个问题是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实际上大部分企业一线员工几乎没有任何权限。只有授权一线员工一定的管理权限,管理才真正落实到位。

二、一种新的管理观

管理观就是对管理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对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管理者除了要对管理正确理解之外,还应树立正确的管理观。

(一)绩效是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德与才的关系是一对非常重要的关系,也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对关系。众所周知,企业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企业希望自己的员工绝大多数甚至全部都是德才兼备的,但是现实中德才兼备的往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管理者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可能大部分人认为品德比才能更重要,因为一个才能很高品德极坏的人破坏性巨大,而且这种破坏是企业不能承受的。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本性是善的,西方认为人本性是恶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没有遇到巨大挑战的时候,特别是在利己利他冲突的时候,其实真的不好评价他的品德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因为绩效是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才能对企业绩效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在管理中,才比德更重要,德要转化为才。我们不能简单判定一个人是好还是坏,作为管理者应该让员工没有机会犯错,这是管理者要做的事。毋庸置疑,员工犯错他自己肯定有责任,但是管理者也有责任,也就是说管理有漏洞,让员工有机会犯错,管理者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让员工没有机会犯错。另外有两种情况德比才重要。一种是在招聘时。因为当一个人20多岁大学毕业的时候,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已经确立,品德也基本形成,所以要选择品德好的理念认同的,这可以通过做背景调查、面试等方式来判断他的品德状况;一种是在提拔人的时候。美国管理学家彼得认为

“只要假以时日,并假定层级组织中存在足够的级别,每个员工都会晋升到不胜任阶层,并且一直待在这个阶层。”并得出推论“每一个职位最终都会由对工作不胜任的员工把持。”也就是说更高位置的人其实能力是不足的。既然能力不足为什么还可以解决问题,因为他靠群体的力量。品德高尚的人在集体中往往会有很高的威望,也就是德高望重,这样大家才会依随他。所以在提拔人的时候不能只看他的能力和绩效,更要看他值得信任的程度以及他对企业的认同。

(二)经营决定管理,管理为经营服务。企业面临两大问题:经营问题和管理问题。经营和管理经营是选择对的事做,管理是把事做对。如果事情做对了,但这件事却是错的,其实就白做了,所以选择对的事做更重要。有些企业管理做得非常漂亮,但最后还是失去了竞争力,原因就是管理太好,经营太差。

三、有效的管理

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管理的有效性的,比如把同样的人和资源交给不同的管理者,最后的结果会有差别甚至相去甚远,这就和管理的有效性有关。有效的管理者关键要做好三件事:时间管理、系统思考、培养接班人。

(一)时间管理。管理者要把时间分层,按重要性排序,重要的事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也可以根据柯维的时间四象限法,把时间分为很重要很紧迫、不重要很紧迫、很重要不紧迫、不重要不紧迫四类。普通人往往就把很紧迫的事都做了,但是优秀的管理者除了要做很紧迫的事,还应该安排时间在很重要不紧迫的事上,有一天它会变成很重要很紧迫的事,这时就会成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二)系统思考。管理者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做任何事都要想到整体。如果一个部门的优秀是牺牲其他部门为代价的,这个部门的管理者不但不應该奖励,还应该被批评,因为这损害了企业整体利益。

(三)培养接班人。对于比较优秀的员工要对他们授权,让他们有机会发挥作用;对于一般普通的员工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对于有能力但不愿意做的员工要加大激励力度。授权、培训、激励这些都是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体现。我们常常会发现,越能干的人培训的机会越多,非常普通的人机会却很少,当那个能干的人得到培训之后,又得不到授权,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样就容易跳槽,导致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美)劳伦斯J·彼得,雷蒙德·赫尔.彼得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绩效管理者管理
窗口和镜子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管理的另一半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