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周新华,是1964年生人,老家在湖北省孝感市,具体地址是孝南区新铺镇楼庙村,这个是我身份证上的家庭住址,也就是婆家的地址,我娘家离婆家也就三五里路,两边都是二三百人的小村子。但是我现在的实际常住住址是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享堂新村。对,我就是你们本地人嘴里说的“南蛮子”,哈哈哈。你看整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做买卖的还不尽是我们外地人?要是没有我们这些“南蛮子”,这个市场能有这么繁荣?
1
我娘家是开磨坊的,在当时的村子里算是中等人家,尽管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但是我记忆中没挨过饿。所以,我过得也算是无忧无虑。
我初中毕业后就在村里种田。我们那边一年能种两季水稻,一季小麦,另外我们还种油菜,就是榨菜籽油的那种油菜。我们那儿地少,人均也就一亩地。我嫁过婆家去以后,村子里也没有给我分地,所以属于我的责任田还是在娘家那边。说起种田,以前我们那儿有灌溉用的水渠,弯弯曲曲地绕过村子,每家都有水田,能种水稻。现在人们对种地都不太上心了,水也供应不上,所以好多田地都撂荒了。我今年过年回老家后,拍了不少照片,好多地里都长着野草,看着真是可惜。我就想,等我们老了,回去是不是还可以再种种地。这么多年离开土地,想想还是有点怀念当年下田干活的日子,毕竟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我是1986年嫁到婆家去的,我丈夫名叫黄关清。他家很穷的,当时我有个姑奶奶,清楚他们家的情况,劝我说,他家那个村子可是全镇最穷的村子,他家兄弟姐妹又多,嫁到他家你可是要吃苦的。可谁让我喜欢他呀,他比我上学多,高中毕业,大我三岁。他做事稳重,为人老实,我觉得这个人能靠得上,也没管那么多,就嫁过去了。
他们一大家人只有三间旧房子,就是那种土坯房,一下雨屋子里都是水,特别潮湿,还得穿套鞋。我们那边的习惯,中间是堂屋,不住人的,就是一左一右两间房能住人。他家还有弟妹,我又很快生了两个孩子,实在是太挤了,我就想着借钱也要盖房子,赶紧独立出来。
黄关清高中毕业以后,出去拜师学了个瓦工的手艺,不是家传手艺,他家世代务农,是他自己想学这门手艺。他那时候到处给别人盖房起屋,可我们自己的房子直到一九九一年才算盖起来,而且还是四处借钱才盖起来的,是用红砖起的二楼,预制板的房顶,总之就是最简陋的那种。有了地基,有了墙,有了顶,可连白泥都没有抹,我们就又没钱了。原本想等了黄关清能结一笔工钱回来的,结果那个包工头也跑了,钱也要不到。可我真是急等着新房住,就厚着脸皮去找我大姐和姐夫借。姐姐姐夫两口子对我们很好,非常痛快地借给我们两千块钱,我们这才安上门窗,把一楼抹了白灰,赶紧搬进了新家。
黄关清着急还债,就和几个老乡远走他乡干活儿去了,他们不知道听谁说的,说是去俄罗斯能挣到大钱,那个时候好像是苏联刚刚解体,其实挺乱的,去了以后干了一年半的活儿,可也没赚下多少钱,后来他们干脆回了国,在哈尔滨那边揽活儿干,又干了有两三年。可是给人家包工头干活是有风险的,那就是年底不一定能结清工钱,倒也不是包工头不想给,大部分原因是人家给不了他钱,他也没钱付工钱。那几年,黄关清从年头到年尾都在工地上给人家干活,可就是挣不下钱。腊月快过年了,黄关清人倒是回来了,可拿回来的钱也就刚够一家人过年,欠下的债还是还不上。
2
一九九六年春节,黄关清回来过年,遇上了他表弟,他表弟当时在太原小商品批发市场做买卖,他说那边活儿多,人手不够,问黄关清愿不愿意去帮几天忙。我们两口子一商量觉得可以去看看。正月十五一过,黄关清就和表弟他们一家人坐火车来到了太原。他帮表弟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感觉做生意也挺有意思的,又有表弟帮衬,就想着自己也租一间铺子做一做。
我当时还在老家种地,他就打回电话来跟我商量这件事。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要去太原做买卖的话,有两个困难,一是他一个人不可能单打独斗,必须我过去和他一起干,可当时我已經有三个孩子了,要去的话,最多只能带一个小的,另外两个大的只能留在家里给公公婆婆带。第二个困难是主要的,我们没有本钱,做生意得有本钱啊。他大概算了一下,最少得三万块。可我们那个时候只有盖房子欠下的外债,根本没有任何存款。怎么办?
没过几天,黄关清干脆从太原回到老家,开始四处筹钱。他首先想到的是他姑父,他的这个姑父是孝感市的一家银行支行的副行长,我们就想找他姑父帮忙贷点款,可他姑父觉得我们没有做买卖的经验,又是去那么远的山西,万一我们做买卖赔了,还不上钱,他可没办法跟领导交代,所以他姑父很快就拒绝我们了。怎么办?好不容易有了一点梦想,这么快就要破灭了,难道我们就该注定一辈子受穷?我不信!
这时候我又想到了我姐姐和姐夫。我姐夫在一家中学当老师,是挣工资的,他听说我们想创业,说愿意为我们担保贷一笔款,所以我们就找人贷了三万块钱,当时人家要两分七厘的利息,跟个人借钱就是这样的,利息肯定高,可是我们急等钱用,也只能借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确实是挺冒险的,要是买卖做不成,那可是连我姐夫都要连累的。
一九九六年春天,黄关清带着钱回了太原,他花了两万多的转让费接手了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一间小铺面,就六七个平方大。又花了三千块钱买了货架什么的,然后就基本上没什么钱了。多亏了有他表弟,他们是一九九四年来太原的,所以两年下来已经站稳脚跟了,他就在进货时帮我们也带一点回来,我们就一点点把生意做起来了。
做买卖这事儿和打工不一样,需要人手,最好还得是自己人,人家不是说夫妻店么,一个看店,一个进货、送货,怎么着也得两个人。所以,我五月份也来了太原,当时只带了我的小女儿,那年她五岁。两个大点的孩子因为已经上了小学了,就都留在老家了。
刚来的时候,我们也没有信心,说是我来守摊子,黄关清呢,再出去揽一点瓦工的零活儿干一干,这样也能多一份收入。可后来发现,这个批发生意还不错哦,足够两个人忙的,他就没再做瓦工了。特别是到了那年九月开学前,那个生意还真是很好,我们这下就踏实下来了,好好干,这买卖能做。你看,我们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一直就是做文具批发。
第一、第二年下來,我们算了一下,基本上也没有结余下现金,但是我们的货多了呀,我们卖的主要是文具,别看小小的文具不起眼,可是花样多呀,杂八杂八的算下来也有很多。
要想在小商品批发市场做生意,必须有充足的货,而且花样得多,还得能跟得上潮流。黄关清每年都要跑两趟义乌去订货,两次都是开学前,我们卖文具的季节性很强,开学初肯定是旺季,旺季前得备好货,订货会每年都是八月份和一月份开。必须亲自去,因为你得看样呀,不去的话你就不知道今年时新什么,有什么新奇货。不去也行,可你不知道市场的风向,就只能卖一点自己以前卖过的旧货,旧款。你的货没有新意,买卖肯定就不好。
其实一开始我们去义乌也订不了多少货,因为人家都是整件的批,根本不给拆开来半箱半箱的拼货,比如说,每一种文具光颜色就好多种,我总不能每种颜色各买一件呀,一是我们成箱成箱地进货的话,怕一时卖不了,成了积压货,二是本钱太大,我们铺垫不起的。所以,我们只好去石家庄进货,石家庄那儿等于是二级批发商,他们愿意拆开整箱的货给我们拼,当然进价要贵一点,那我们也只能这样。不过,我们还是每年都要去义乌两趟,现在也是,主要是看样选货。我?我没去过,太累了,每次都是黄关清去。
3
刚来太原的时候,我们在小商品最开始建的那四个大棚里租的摊子,你还记得那四个大棚不?现在都拆了,准备升级改造呢。我们当时租的摊位只有六平方米大,冬天也冷,我们生了儿子以后,怕把他冻着,二○○七年就搬到文体城这边来了。文体城一共是六层,紧临解放北路,上下有货梯,这里面条件好多了,冬天也暖和。我开始时是在二楼,后来又搬到一楼的现在这个地方。
说起这两年吧,生意也不好做,原因么,一个是学生少了,文具的销量也就下滑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修地铁。这个二号线正好从小商品门口过,一修就是这么长时间,路也不通了,公交车都改了线了,以前好多公交车都从这儿过,好多人都顺路过来买点东西,现在不行了,客流明显变少了。我们的买卖能一直维持下来主要靠的是下边的客户,就是各个县区、乡镇的那些老主顾,这么些年了,我们做的主要就是回头客、老客户的生意,时间长了我们都成朋友了,家里什么情况互相都了解,进货、配货、送货都不用他们亲自跑,打个电话就行了,我们配好货打包好送去货运部发给他们,货运部再把货款帮我们收回来。
小商品市场这两年一直在升级改造,你看南面那个挨北中环街新开的文百城,多漂亮,可惜就是铺面都太大,我们这些做小买卖的租不起,也没必要,而且店开大了肯定还得雇人,一个男工一个月得开四千块钱工钱,另外还得包一顿中午饭,我们觉得不合算,也没打算往过搬。就在这儿干着吧,反正客人肯定是少得多了。没办法。
我们夫妻两个同心协力,在太原小商品市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想想也挺不容易的。一年三百六十天,我们哪天不是起早贪黑,兢兢业业,风雨无阻守在摊子这儿的,中午也不回家,就用小电饭锅热点饭吃,所以说,挣的确实是辛苦钱。
不过,辛苦也是值得的。我们家里的外债是2002年前后还清的。说起来,还是太原这个地方,成了我们一家人的福地。说起来,在这个市场上我们这些远走他乡做小买卖的,哪一家不辛苦呀,但是总归都是有收获的,我们这就算很普通很普通的了,还有好多比我们做得大做得好的呢。就算我们很普通的,也买了两套房子了,太原买了一套,孝感市里买了一套。再看家里,四个孩子都长大了,最小的儿子已经上初中了,在太谷三中上学。他小学是在太钢二校上的,成绩还不错,我们就想着给他找个好点的能寄宿的学校,这个学校不错,老师挺负责任的,经常在微信上通报孩子的学习情况。他每个月月底放假回来一次,平时就住校。
三个女儿都嫁人了,二女儿在四川,婆家也是做买卖的。三女儿本来是嫁到武汉的,现在一家人去了青海,在那边打工,带着孩子一起过去了。
就是大女儿不如意,她小时候病过一场,高烧不退,我们也没钱给她好好看,就留下一点后遗症,脑子反应有点慢。嫁到婆家后,人家嫌弃她,不能给家里挣钱,就离了。现在跟我们在一起,平时也能帮我们做饭,看店。今天天气不好,人少,我就没叫她出来。
刚起步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在外谋生,也是吃过不少苦的,吃得很简单,肉都很少吃。我也基本不买新衣服,除非过年回家,那必须穿得好一点,要不让人家笑话。不过我们也不是每年都回去,都是暑假的时候接孩子们过来住一段时间,一家人团聚一下。过年就想把路费省下来。
4
我们刚来太原的时候确实挺困难,都没让小女儿上过幼儿园,就每天跟着我在市场上。后来等到她上小学的时候每年要多交一千块钱的借读费,这笔花费也不算小。等她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就把她送回老家上学去了。她愿意不?愿意,家里还有她两个姐姐呢,她愿意回去的。
要是让我儿子回老家去他肯定不愿意,因为他就是在太原生太原长的,他从小没吃过苦,也没帮我们干过什么活儿,我们主要就是想让他好好学习,但愿他珍惜现在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努力上进一点。我儿子在太原上学这些年,倒是没有以前那么难,上小学的时候就是进校第一年交过一千多块钱的借读费,后来就和本地学生一样对待了,老师也都对他挺好,他今年刚上初中,太谷三中是民办寄宿学校,学费一年一万二,我们就想让他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要受我们做生意的影响。
那些年吧,我们在太原,最麻烦的就是住,因为是租房子住,不稳定,差不多每年都得搬一次家。一开始租人家的平房住,冬天还得自己烧煤炉。后来生了我儿子,我说冬天住平房太冷,怕把孩子冻着,就开始租人家的单元楼住。
有一年我又该换房子了,就到处打听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有一次看到路边一个广告说有个五楼的房子出租,我就打了电话约好房东去看房。我到得早了一点,房东住在市里,正往过赶。门房里有个老汉,问我干什么,我说想租房,他就说他家正好有一套要出租,是二楼。我一想,二楼抱孩子出进更方便,就说那先看一下吧。他领我去看了以后,问我租不租,我说约好的房东还没过来,怕人家过来骂呀。老汉说,没关系,我跟他解释,租谁的也一样。那就租吧。我问房租怎么付,他说你想怎么付,我说那就先付一个季度的吧。他说行。等我们住了不到三个月的时候,那个老汉打电话来了,说让我们交房租,可是价钱得涨三百块。他要从五百一下涨到八百块,我们接受不了这个价钱。我问他为啥要涨,他说一开始要得价太低了,现在的行情涨了。他在胡说,这才三个月怎么就能涨那么多?他就是欺负我们是外地人,想着我们肯定没地方搬,他要多少我们就得交多少。我偏不,我马上告诉他说,不租了。他就说,那你们马上搬。我说,那不可能,我们哪能马上就找好房子。反正我们按你涨了的价钱付你就行,多住几天就多付几天的。他不高兴,说,月底前搬不走,就把东西给你们扔出去。遇到这样的人我们也没办法。是,他其实不是想赶我们走,只是想涨价。我后来又好不容易托老乡找了一处房子,就赶快搬走了。搬家那天,那个老汉看见我老公了,跑过来说,房租给你们降一百算了,你们也不用搬了。我老公说,降二百还可以考虑。当时他想着这个房子的地理位置不错,留着当个库房也行。那个老汉说不行,最少七百。那我们就不租了。而且我们以后再也不想和这样不守信用的人打交道了。
我们老乡遇到過的事情比我这个还麻烦,说是楼下的邻居上来找他,说他家把水漏下去了,非要他赔偿人家的钱,其实楼下的人就是找碴儿,想找借口敲几个钱花花,还不是因为我们是外地人。
不过经过这件事以后,我就想,一定得有自己的房子。之前已经在老家贷款买了一套大红本的楼房了,在孝感火车站那一带,不算繁华地段,就是还可以吧。我们怕买卖不好做,一直也没打算在太原安家,可经过这么多年,我再也不想搬家折腾了,太麻烦了。我就和黄关清商量,我们在太原买房吧。
二○一二年,有人在市场上发传单,是卖房子的广告,我们就照着这个广告传单去看了看,然后就定下了,是享堂新村的房子,这个小区的位置不错,离市场也近。我们当时也贷了一点款,这个房不是大红本,不能从银行贷款,我们问私人借的。当时贷了十五万,一年的利息是一万五。这个钱早就还清了。我们打算等将来我们离开太原的时候,再把房子卖了,回老家再买。现在我们倒是也不愁太原的房子卖不出去。
老家的那套楼房贷的款明年就能还清。那套房子是拿我们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做抵押贷的,利息要低一点,所以慢点还。现在出租出去了。
5
要说起这些年的事情,哪能事事顺利,也有不顺的。
我们是外地人,总是要受些欺负的。比如,往外地发货,有两回,就让货运部的人把货款给骗了。
具体说就是这样的,我们经常要跟下面县区里的人做生意,他们打电话给我们,说要什么什么货,要多少,我们就把货准备齐全,打包好,送到市场里私人开的货运部去,托人家拉到那个县,再找到收货的人,把货交接清以后,货运部的人再顺便替我们把货款结回来,他们从中抽百分之几的钱。可是当年开货运部的人很乱很杂,有些居心不良的人,开货运部的目的就是骗货款,拉上二十几万的货,等货送到,把货款收到手后人就不见了。对,不干了,货运部不开了,人也找不到,车也找不到。我们去哪儿找人家要货款呀?
后来,市政府出面帮我们整顿了一段时间,才算好了点儿。我们当时也登记过了,两回一共损失了有一万多块钱。后来也没能要回来。
刚来那年,我还遇到过这么一件窝心的事。有一天下午来了一对夫妻,他们问橡皮怎么卖,黄关清说一块钱三块,他们还问批发一盒多少钱,黄关清告诉他们说买一盒的话,一块平均下来两毛九。然后他们就买了一块钱的走了。可过了几分钟他们又回来了,说是我们少给了他们一块。非要再拿一块,可是一块钱拿四块的话,我们就赔钱了。黄关清说,要不把一块钱还给你们,你们去别家买吧。他们不同意,非要再拿一块。我们不卖,他们就骂我们。那时候,市场里经常有吵架,可他们很厉害,开始动了手,我们后来就打起来了。人家非要拉我们去市场外面去,当时好像他们已经叫了朋友来帮忙,我们肯定不会去,就拉他们去市场里的派出所,可到了派出所,我们才知道那个男人本身也是一个在派出所工作的。人家是一家人呀,我们只能认倒霉。明明是他们先骂的我们,先动的手,可非要我们赔偿。派出所叫我们都去医院验伤,我的伤比对方的重,他们这才罢休。
近这几年吧,从总体上看,这个市场的经营环境还是在一步一步向好的。现在很少有严重的纠纷,有什么事情大家都能心平气和地商量,管理方面也更人性化了,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原来那些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现在都变成服务者了,态度好,服务也热情。
我们做的是小本买卖,这市场可有比我们干得好的,比如前面那家做办公用品的,看人家的铺面多大,因为人家的生意好做,他们做的都是面向单位的大生意,利润大。不像我们,主要面向的是小文具店,不和公家打交道的,利润小得很。前几年我们也考虑过要不要也改做办公用品,可当时犹豫了一下,也就错过那个机会了,现在再做也不好做了。
6
说起老家的情况,也不算太好。我公公八十多岁了,一个人住在村子里我们当时盖的那个小二楼里。我那个二楼我就住了五年,那五年里,我还置办了不少农具,婆家没有多余的给我们,我们就只能自己一件件地买,可等差不多全买好了,犁呀、耙呀、浇水的水车呀什么的,都买齐了,结果我们都出来了,东西就都扔在那里了。房子后来有点漏雨,水泥预制板的房顶时间长了肯定要漏的,大概是二○○○年吧,我们就又花钱重新修整了一下,加盖了半层,这才不漏了。
我公公身体还算不错,现在还能自理。婆婆去世有十年了,突发脑出血,去得太突然,当年我两个女儿都是她帮忙带大的。去年冬天,我们叫我公公来太原,告诉他说太原这边冬天有暖气,屋里可暖和了,可他不愿意来。他说他听不懂这边的人说话,出门一个人也不认识,还是住在村子里好,有些老乡亲老熟人,热闹一点儿。是的,我们这些年回去得少,已经适应不了我们老家那边的冬天了,太冷了。我们那边冬天是没有暖气的,又湿又冷,我上次过春节回去以后,感受冷得受不了,穿了那么厚的衣服还是冷,头上不戴帽子根本不能出门,风一吹就觉得脑袋上像是连头发都没有。人就是这样,可能是这些年变得娇气了。
我小叔子一家过得也一般,我们前几年还叫他们到太原来做过一段时间。我们花了四万多块钱替他们租了一间铺面,让他们也在市场里做文具批发,可是他们嫌挣钱少,各方面也不适应,干了半年多就回老家去了。那段时间,我和黄关清各守一间铺子,可后来实在是太累了,就把一间转给别人做了。
我大姐一家在最困难的时候帮过我们,现在我姐夫退了休了,两口子基本上就靠我姐夫的退休金生活,主要是儿子挣不来钱,那年他还来过太原,在晋祠路那边的那个什么大学旁边给人家打工,可是在外打工又要吃又要住,也攒不下钱,后来他就回去了。回去毕竟吃住花得少。他在那边一个月也就挣个两千块钱,养活一家人根本不够,他结婚了,孩子都上幼儿园了,是呀,正是费钱时候,我姐夫还得贴补他们一点。
我小妹妹家的女儿不上学了来太原帮我们做过一段时间,后来就在这边找了个对象,男方家里也在小商品市场做买卖,结果就看上她了,她嫁过去有几年了,他们过得挺好的。
所以说,你看,我们两家兄弟姐妹们一比,基本上还算是我家过得算不错了,所以,是一九九六年那一步走对了。黄关清的表弟?他前两年不在市场上做了,他去做包工头了,揽下工程,再找工人干,他有那个本事,也有那个本钱,这几年做房地产挣钱还是要快一点的。他还让我们家黄关清也去跟着他一块儿干,黄关清说,老了,干不动了,干那个太操心,还是做自己的小买卖,简单一点,也做惯了。
说了这么多,反正就是一句话,人活着不容易,要想活得好更不容易。我们现在的情况,不算太好,也还算过得去。不管多难,我们在太原的生意还是要做下去,因为还得考虑儿子,他是在太原生,太原长的,还要在太原上学,我们就算不为别的,也得考虑多挣一点,让他把书读好。
最后,我希望地铁早一点通车,希望我们的生意能重新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