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昕怡
《新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作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读懂课程标准,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我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教师教学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興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数学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数学教学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创造和谐的、愉悦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性,创设求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驱动力。如在导入新课中可以采用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形式展开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后面的教学事半功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寻找素材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不一定都要按照课本预设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我就采用教室的门窗做为例子进行教学。推拉窗子就是平移,反转窗子就是旋转。门窗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常识,学生就便于接受,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他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学校后面居民的房屋,哪栋房子漂亮?为什么漂亮?房子的结构有我们认识的图形吗?再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一节抽象的课就变成了讨论美学的艺术鉴赏课。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愉快的学到知识。所以说,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入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二、做一个有学问的教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有学问的教师应体现在书读得比一般教师都要多,对事物的认识比一般教师都要透。没有什么事物能使他盲目相信,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立或独到的看法。因其有学问而具有某种独特的气质或教学行为,并且能被绝大多数学生和同事的认同。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遇到解方程的解题算理时,按照教学参考资料中利用天平的特性就可以推导出等式的性质1和2。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尽管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天平秤物品,观察物品在天平平衡时的状态,理解此时的状态可以和解方程联系起来,运用性质计算出结果,但还是不理解为什么结果是这样,感觉特别的深奥难懂。上完课后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很认真的听课,但我还是一点都不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我采取的措施是:把方程与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计算算理结合起来,学生从已知《四则运算》中各个部分之间联系去理解方程的解答算理就容易多了,学生既复习了旧的知识还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得教学事半功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止步于字面上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就会缺乏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更谈不上形成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应该通过具体教学素材的使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解方程的意义。一个老师如果没有厚积薄发的功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难于把教学目标提升到促进学生有效发展上来。
三、贴近生活实践,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
优先考虑和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践活动情景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这样可以将解决问题与计算算理学习二者紧密结合,让学生既经历计算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又能把学到的计算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如表内除法的练习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星期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游乐场玩。情景一:出发前,班长清点人数。老师:我先请班长清点一下,我们班今天一共来了几组?(7组)同学们看一看每组有多少人?(7人)老师:板书,一共7组,每组7人。老师:谁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情景二:开始出发,如何租车?课件画面:停车场里有8辆车,每辆车限座3人。情景三:来到游乐园门口,准备买票。课件画面:游乐园门口,张贴有游客须知及门票价格(每人2元)。情景四:进入游乐园,设计游乐项目及游览路线。课件画面:游乐园内各项游乐设施的价格及相关规定。情景五:休息,到游乐园内的食品超市购物。课件画面:游乐园内一食品超市内,矿泉水2瓶6元,汽水每瓶4元。在以上一连串相关的情景中,有明、暗两条线,明线是游览,暗线是“观察画面,搜集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合作交流,理解计算解决问题算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动脑,热烈参与,在看似游玩的过程中,既巩固熟练了表内除法,有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节课,始终围绕“游览”这一情景而展开,教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情景,又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体验与感悟,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中体验到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真诚交流合作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既要了解学生,有的放矢,也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