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婕
摘要:中职作为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型人才的摇篮,一直致力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服装工艺的设计一般都受到社会上各种时尚元素的影响,过去传统的服装工艺课程已经无法跟上现今的时装工艺设计潮流了。对此,本文就中职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探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达成其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职;服装工艺;改革探索
引言:服装工艺是一门新兴的教育课程,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服装的时尚要求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就目前而言,大多数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都没有从事本专业的相关工作,少数学生也只是对服装进行初级的处理加工,没能在真正意义上进行服装工艺设计。因此,中职学校应逐渐改进教学方法。
一、中职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现状
服装工艺作为中职学校的重点教学课程,应该培养中职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都是毕业后直接上岗,没有在社会上进行过工作,对于市场行情并不十分的了解,导致教师本身就缺乏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就是中职学校的教材比较老旧,相应的知识点不连贯,过度的侧重理论教学,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技能操作。还有就是课程的过度分化,部分中职学校的课程设计不合理,将服装的制图、工艺和设计进行分开教学,导致在同一个教学时间段不能将学习内容串联起来,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设计能力[1]。
中职院校要秉承着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办学理念,将学生和用人单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结合现今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并不匹配,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再加上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的落后,使得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很难凭借自身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
二、中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为了推进中职服装工艺课程的改革进程,逐渐完善中职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下文就其具体的改革措施进行分析论述:
(一)优化教学内容,紧跟潮流
人类最初对于服装的要求就是保暖,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对于服装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和审美眼光的不同,服装设计极其复杂很难把握。对此,中职的服装教师应该立足于教材,制定有一定方向的教学目标,并且紧跟潮流,根据社会现阶段的流行风向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变动。对于每年的“时装周”都进行分析解说,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潮流感应能力。但是也不能忽视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和规范内容,要将教材中的重点部分都讲清楚了,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并且对于一些新型的面料和工艺都要进行重点讲解,对于有代表性的设计也要进行一定的赏析,让学生先入门再提高。中职教师一定要学会灵活变通,开阔眼界,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中职学生对于时尚的敏感程度。而且不仅要对于服装有一定的专业认识,还要对于鞋子和包包等配饰有足够的了解,全方位的走在服装工艺设计的前列[2]。
(二)因材施教,全面培养人才
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体,现今社会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的发展,对此教师应该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正确教育理念,对于现今人才多样化的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别培养,结合每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状态因材施教,全面的培养。中职教师们应該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引导其在擅长的领域进行学习并做出一定的成绩。例如在服装工艺的设计课程当中,有些学生擅长装饰的搭配,有些学生在款式设计过程中别出心裁,还有的学生在服装管理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这些就要依靠中职教师的发现引导了。中职教育作为学生的职业教育,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职业潜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教学目标,有条理由规划的为社会培养人才。还有就是要注重校企联合,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给学生安排实习工作,让学生在相关企业的实践过程中提升服装设计能力,学习一些在学校没有接触到的相关专业技能,全方位的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和适应社会潮流的能力。
三、结论
总而言之,中职的服装工艺课程必须紧跟社会的服装潮流,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练习磨合,逐渐掌握服装的工艺技术。服装工艺的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要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的培养综合性人才。
(作者单位:四川省蚕丝学校)
参考文献
[1]张越.中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大众文艺,2013,(16):218.
[2]高凌燕.中职学校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技术,2014,(3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