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学科素质的培养

2018-10-21 15:42徐延明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教育改革小学数学

徐延明

摘 要:面对一轮又一轮教学改革,如何引导小学数学教育正确改革,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新审视的问题。本文作者就以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为基础,分析了在当前教学改革环境下数学教师如何抓住改革的契机,在教学中融入智慧,将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目标,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学科素养

一、学科素质培养对数学改革的意义

在近些年的教学改革中,广大数学教师都共同面临着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基于两方面的因素产生,一方面,迫于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些变化引领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受某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许多教学改革仅仅流于形式,教师在改革上始终并未坚定立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在个人角色定位和教学目标定位中并未找准路径,很难将教学改革的形式真切地融入到课堂中来。这导致素质教育改革一直迫于形势而荒于过程。

要把握好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用现代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在理论研修上刻苦努力,通过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将改革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来。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实际上是人的改革,改革的目标和改革的主体都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在对学生的要求上,由以往的分数要求更多地向素质要求倾斜,因此,提高小学的数学素质,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改革要求。

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培养他们探究、创造习惯的基本能力。要立足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潜在的对数学知识探究、钻研、思考的热情。因此可以简单地说,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质不但是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

二、小学生学科素养形成的条件及因素

小学生的学科素养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经过一个内在和外在的变化,要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我认为,必须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对数学的认识,通过对数学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了解;其次是兴趣的产生,兴趣是学生对事物专研和探究的保障,学生要与数学学科建立良好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就必须促进他们与数学学科之间的兴趣;最后是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数学作为一门逻辑学科,要学习好它,一是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善于思考,敢于猜测质疑和探索。只有经过这些必要的过程,学生才会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三、小学生数学学科素质培养途径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注重小学生心理变化过程、情感需求、认知能力等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我认为,小学生的学科素养形成,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数学对数学的感知能力。

学习语文、英语有语感的说法,同样,相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善于运用感知去对数学知识猜测也是建立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良好方法。小学生性格单纯,他们的感知能力往往来源于直觉思维,他们直觉思维的产生不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直接感知。感知能力也是数学素养的一部分。教师通过对数学知识本质现象的阐述,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在脑海中经过简单的思维分析,对数学知识作出分析与猜测,这就是他們感知能力的必要过程。相对于计算而言,感知不通过其他辅助手段,仅凭学生对客观知识的认识而产生,是对学生质疑能力和猜测意识的培养。

感知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元素,也是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的第一前提,良好的感知能力可以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分析中产生的直觉更加灵敏,对他们思维的活跃促进和良好的洞察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思维迁移,举一反三。

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对学生讲学习数学应当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是因为数学知识点具有特殊性。数学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学科,认识数学知识的来源,定理的来源都是具有根据的。在同等的情况下,任何数学知识之间都具有共同性,不可能矛盾存在。因此,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共同性就为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养成提供了条件。教师应当贯穿知识点,针对知识点的具体情况,融会贯通,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这个知识点隐射到另外的知识中去,这样能够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小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这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就必须结合所学的内容,对他们思维能力进行激活,培养他们善于积极思考,获取多种问题解答的办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让学生学会变通思维,掌握灵活的个性化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学会变通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解放思想,打破陈规,不被成见所束缚。指导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分析问题。这样,不仅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而且可达到克服思维惰性的目的,使学生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我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通常把分析法、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即从“问题一条件”,分析问题,从问题“条件一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分析问题的又一方法——分析综合法,教给小学生分析综合法思考问题,可以初步培养其变通思维和连续思维的能力。这样,学生学有法,思有路,既善思,又会思,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简言之,培养学生的学生学科素养应当从小开始,小时候是他们建立数学意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开启数学探索和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就应当按照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对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的规划,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善于学习与总结,以使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罗黄小学)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教育改革小学数学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