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高景利 崔静 刘晓娟 姜艳
【摘 要】目的:了解本地区煤矿生产过程中矿工伤的构成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83例2015-2017年矿工伤病人的年龄、损伤类型、损伤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主要发生在青壮年(30-49岁);住院天数大部分小于2月;主要累及四肢,骨折伤居多;损伤原因以砸伤最高;6-7月例数最多,12-2月最低。结论:本地区矿工伤主要因素为砸伤(矸石、煤块、木料等)、高处坠落、挤压(铁柱)、绞伤(钢丝)引起的骨和关节损伤、颅脑损伤、皮肤软组织挫伤。应加强矿工的安全意识教育,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矿工伤的发生。
【关键词】煤矿伤;工伤;骨损伤
矿工在生产工作中,受到矿山复杂作用环境的影响,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着各项法律法规(如矿山安全法、矿山救护规程)的完善,矿伤事故的发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矿山的救助体系也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矿伤种类有外出血、骨折、有害气体中毒、溺水、触电、烧伤等,最常见的是骨折,主要由矸石、煤炭、器具等的倾轧或打击而造成。本文对某地区三所医院2015-2017年收治的矿伤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为某矿区的矿伤发病规律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1 方法
选取2015-2017年的所有矿工伤病例,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调查矿工伤损伤部位、损伤原因、损伤年龄等。
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类资料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 283例,均为男性。工人279例,救护队1例,管理人员3例。年龄20-59岁,平均40岁,其中20-29岁49例(17.31%),30-39岁91例(32.16%),40-49岁111例(39.22%),50-59岁32例(11.31%)。住院天数1-485天,平均41天,其中1-14天56例(19.79%),15-30天109例(38.52%),31-60天65例(22.97%),61-90天30例(10.60%),90-160天16例(5.65%),大于160天7例(2.47%)。
2.2 损伤部位和类型
仅累及四肢的192例(67.84%),其中上肢90例,下肢102人,以骨折为主;仅累及头面部29例(10.25%),头面部以颅脑损伤为主;仅累及躯干33例(11.66%),累及多部位的29例(10.25%)。骨和关节损伤182例(64.31%),挫伤和挤压伤45例(15.90%),烧伤7例(2.47%),有害气体中毒2例(0.71%),颅脑损伤26例(9.19%),其它21例(7.42%)。开放性损伤87例(30.74%),闭合性损伤196例(69.26%)。
2.3 损伤原因
摔伤67例(11.49%),主要为高处坠落;砸伤118例(41.70%),主要为矸石、煤块、铁器、木料砸伤;绞伤、挤压伤84例(29.68%),主要为钢丝铁链绞伤及铁柱等挤伤;液压管崩伤、爆炸伤等14例(4.95%)。
2.4受伤时间
0-8点62例(21.91%),8-16点140例(49.47%),16-24点81例(28.62%)。
1-12月分别为18、22、31、27、25、23、41、28、14、21、24、10例。
可见,2015-2017年三年矿工伤每月人数趋势基本相同,总体而言,6-8月份例数较多,12-2月份例数较少。
2.5其它信息
进行手术的162例,甲级愈合84.10%。治愈271例,转院12例。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史122例,根据统计学分析,各年龄段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史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1,P=0.63,P>α),尚不能认为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史在矿工伤各年龄组构成不同。
3 讨论
可见,矿工伤主要发生在青壮年(30-49岁),认为此年龄段的矿工承担着来自家庭和事业的压力,导致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且易疲累,再者企业安全培训主要针对新入职员工,从而忽视了此群体的再培训,导致此年龄段的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不够,此外也不排除此年龄段的员工占总人数的比例较大而至[1]。发生时段以8-16点的白班为主,分析认为可能与员工意识有关,在夜班更重视安全,不排除根据生产需要,此时段生产负荷较大导致。6-8月份相对较高,12-2月相对较低,认为春节期间安全生产抓得紧,再者6-8月天气炎热,作業环境温度较高,作业人员易疲倦。
矿工在狭小的井下环境主要受到煤矿、矸石及木料的砸伤及煤、矿车的挤压而致损伤。从部位看,多发于四肢,与已有文献报道相一致[2]。虽然累及头面部、躯干部及多部位的例数相对较少,但是此种病例往往较重,如头脑受到外力打击引起的颅脑损伤,是比较严重的损伤,临床症状为昏迷时间长,头痛剧烈,呕吐,甚至死亡;胸部骨折引起的心肺损伤及气胸;腹部受到外力撞击会引起内脏的损伤;脊柱损伤引起的脊髓损伤等可引起多脏器损伤;同时绞伤和挤压伤可使肌肉、神经及血管造成损伤,爆炸伤引起的烧伤易发生感染。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我国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且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临时工,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生产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大多没有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素质普遍偏低,生产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能力和自救意识不强,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3]。加强培训,提高技能水平,经常教育。
参考文献
[1]纪绍思.土城矿工伤事故规律性统计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5):57+59.
[2]易明杰,刘铭,谢飞,等.煤矿多发性骨折273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医刊,2013,48(05):66-68.
[3]田卫龙,周华龙. 矿山救护[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玉芳(1975-),女,研究生,从事医院感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