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

2018-10-21 03:19谢珍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9期
关键词:渗透法治小学语文

谢珍

【摘 要】加强学校法治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法制教育势在必行,让法制教育之花盛开在语文教学之中,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有效地让他们健康成长,既是新理念教育的内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治

加强学校法治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教师的义务是教书育人,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做人,要求学生具备社会生存能力,更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实施法制教育势在必行,让法制教育之花盛开在语文教学之中,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有效地让他们健康成长,既是新理念教育的内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而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都是其他学科的前导,这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是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地把握尺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我在教学中做了大胆的尝试:

一、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来讲法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将会使用到不计其数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词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不妨尝试一下用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为。为此,不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讲,我们都需要对生活中的词语进行最详尽最全面的了解。

二、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要借助课文内容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法律知识。

课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利用学习课文的机会向学生潜移默化的传输法律知识,可以说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渗透途径。当然要充分挖掘小语课文中教育因素,还得要把握时机,适时渗透,才能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治教育。如二年级下册《泉水》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泉水奉献的精神所吸引。在学生了解这些感兴趣的内容之后,师要注意引導学生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从而认识到泉水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泉水不仅具有“多、清、甜、美”的特点,泉水还能浇灌果园,为花朵增添光彩,又能为人们提供甘甜的饮用水,泉水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水资源。教师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坏境保护法》,保护法第二条说了:“所谓环境就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第六条又说:“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病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让学生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坏境保护法》,爱护我们的坏境,爱护我们的家园。让学生对泉水无私奉献认识更加清楚、深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坏境保护法》,给那些滥用药品污染水资源的人们写一封信,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会得到极大的增强。

三、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要搞好课堂之延伸来渗透法律知识。

开放性练习题要具有多样性和明显的层次区分,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强的探索性。采用开放性练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法律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教学二(下)选读课文《特别作业》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说这是“特别的作业”?一石激起千层浪:“要是我们乱摘花朵,那不就与“爱护花草”相违背吗 还有就是另一个同学他为什说:“我的作业是一只蜜蜂,等大家观察玩了我就把它放回自然。”他为什要这样做呢?通过文中具体事例拓展学生思维,既能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又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法方面的教育。这道开放性的练习题,只要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懂得什么情况下应该怎样做,什么情况下不应该怎样做,这样就能把学生对遵守坏境保护的法律、制度等认知转化为行动,从而养成爱护环境,自觉守法的好习惯。这样就能达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的目的。

四、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要借助生活实例来渗透法治知识。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在四年级下册《万年牢》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故事情节上。在充分了解了故事之后,引领学生关注我们食品的卫生和质量上来,学生立即意识到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几食品的卫生情况不仅是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同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安全法》和《中华人名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的想关规定,让学生知道我们可以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将法治教育渗透到课文的讲授之中。

课文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应该消极回避这些知识,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譬如,四年级下册的《自然之道》一课中提到大家都一起行动起来拯救小海龟的的时候,让学生立即意识到这中捕杀狼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教师要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

六、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中要将法治教育渗透到语文活动中去。

每学期,语文教师都会在班里举行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我们还可以将法治教育巧妙地融合到这些活动之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在口语交际课上可以开展“珍惜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

总之,把法治教育引入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法治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教育,让学生根除大脑中的各种贪心邪念,不违法乱纪,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适时、适度,点点滴滴地渗透法治知识,并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表率,老师必须以身垂范,让法治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李翠君,《对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方法及手段的探讨》,教育实践与研究.

(作者单位:贵州省晴隆县紫马乡紫马小学)

猜你喜欢
渗透法治小学语文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