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李红
【摘 要】作文是经过人的情节构思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小学生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生活中的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更加不注重培养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所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这正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要教好学生的作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學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虽然我们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被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为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增加阅读量,积累作文素材
很多小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目经常无从下笔,头脑中一片空白,或者有大概的构思,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究其原因,就是阅读量不够,在平时不注重对作文素材的积累,致使自己语言苍白,词不达意,文笔差。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读书速到一定的程度,有足够的语言储备,面对写作才能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文学素材的积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生要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篇章,还要注重增加课外阅读量。小学生自制能力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外阅读作业,一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赞美,在这种荣誉感的鞭策下,会促进学生更好好地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刺激学生学习和阅读,长期下来,学生就会主动地阅读更多的书籍,积累自己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借鉴,在作品的引导下寻找写作技巧,或者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通过每天的日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二、教师进行积极的、正确的指导和评价
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法,熟练掌握基本的写作手法,然后在写作中熟练的应用。写作要从模仿开始,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对优秀的作品进行模仿写作练习,通过模仿作品中的语言技巧、表达手法等,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积累写作素材,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主题,锻炼写作技巧,以达到帮助小学生有效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此外,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教师的点评和鼓励,因此教师要非常重视对小学生作文的点评指导,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不仅要进行指导,更多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正确的指导评价能够促使小学生在写作上获得更大的进步,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纠正学生的写作误区,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教师要不断完善和具体对学生的评价,尽量避免泛泛的评价,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三、创设情境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小学写作教学往往会从简单的记叙文开始,生活中每天都发生很多故事,都可以成为小学生的写作素材,小学语文作文是学生经历过的丰富多彩的事物集合在他们心中的印象。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大部分学生忙于上学,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见一见大千世界,所以教师需要在作文课堂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一定的生活假设,让学生在课堂中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点滴,去想象大自然的多彩风光,让学生们对此充满好奇和想象,在他们有时间有机会的时候去真实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多接触大自然就会让孩子们有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至于停留在无趣的生活之中,也无法让作文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宋磊.浅谈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17(56).
[2]范春晖.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124).
[3]陈静.浅谈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46).
(作者单位:1.哈尔滨市伍连德小学;2.哈尔滨市万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