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欣
【摘 要】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项艺术性活动,而在文学创作中,语言是最为基础的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其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文学创作中,构思虽然十分重要,但是通过语言将构思付诸实践更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因此,在实践中全面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学作品;语言功能;重要性
前言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最先展现给读者的就是它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不管是多么优秀的艺术表现手法,或者是深刻的思想情感,都需要用语言来表现出来。语言是文学作品中最为基础的构成部分,通过语言功能可以将作者内心的艺术构思、情感通过文学性的手法将其刻画出来,只有保证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色,才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1.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
在文学作品中,对语言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在文学作品创作中,要采取精当、确切的字、词、句将相关思想表达出来,不管是写人、叙事,还是抒情、绘景,都需要用语准确无误。这就要求在文学作品创作前,对客观事物进行仔细、准确的观察,寻找最能表达相应思想的字词语句,同时还要考虑到词语的情感色彩,造句符合语法逻辑。(2)简练,著名作家老舍提出“世界上好的文学作品,大多都是文字简练的作品”,简练要求采取简洁、精炼的语言,尽可能多的将相关内容表达出来。文学作品的语言美首先是表现在简洁精炼上,如果文字语言拖泥带水,就会对整个文章的形式美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到思想内容表达。(3)生动,主要是指语言要充满活力、感染力,要注重语言形象,可以有声有色的将内容呈现出来,引起读者想象,带给读者一个具体可感的画面。当然在文学用语上,还应该尽量有自己的特色,从而做到新鲜独特。
2.文学作品中语言功能的重要性
2.1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美
对于文学语言,其属于艺术性语言,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象,而要想保证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就需要看重每一个字词的作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既有色彩美的形象,又表现出了作者东山再起的情怀,“绿”字是生命、希望的象征,其既可以当做是形容词,也可以看做是动词,具有深入的文化内涵。又如在“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到”字,通过以动写静的手法,形象的将夜晚江面的寂静与寒山寺清脆的钟声契合在一起。在文学语言作品中,要想体现出语言的形象美,就需要注重具体、可感语言的选择,借助一些与表象联系比较紧密的词语,让读者在接触到这些词语时,很容易联想到相应的表象,这就会产生良好的形象感,让读者可以感受到更加生动、形象的画面。
2.2文学作品语言的情意美
情意是文学作品的灵魂,缺乏情意的文学作品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语言则是情意的外在体现与直接实现,作者往往会通过具有情感性的语言来展现出文章的情意。在汉语中,有很多词汇本身就带有相应的情感色彩,其不仅可以表达出意思,同时也可以展现出表情,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情感色彩的语言运用,可以很好的将作者情感表现出来。由于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意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更好的展现作者情意,其可以在文学作品中通过象征、比喻等手法,借助写人、写景、叙事等过程来表现出来。如在苏轼的《江城子》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其形象的表达出作者对十年来多亡妻的无限思念,诉说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面对这样的语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而与作者產生情感共鸣。
2.3文学作品语言的音乐美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音乐美主要是表现在语言韵律、节奏上,从而带给读者一种类似听觉上的感触,在文学作品中,借助语言的音乐美可以传达出特殊的韵致及情味。在古代诗歌中,有四言二顿、五言三顿、七言五顿等节奏,而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通过特意安排,也会形成很强的节奏感,如在新月派的诗歌中,提倡“绘画美、音韵美、建筑美”,借助语言的节奏美来抒发相应的情感。在汉语中,不管是古代语言,还是现代语言,都有声调之分,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中,可以通过对平声、仄声进行有规律的搭配,这样就可以形成富含节奏的语言。此外,在文学作品中,还可以通过一些语言技巧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如押韵、叠音词的运用等,以叠音、叠词为例,其可以让语言获得振玉贯珠的效果,如在余光的《听听那冷雨》中“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读者在读到“听听、看看、嗅嗅闻闻、舔舔”等词语后,会产生一种情趣盎然的感受,带给人一种品雨、听雨的感受,读起来朗朗上口。
2.4文学作品语言的风格美
对于文学作品,是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采取时代公认的流行语言进行情感内容表述的,由于这种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因此其具有一定的共性,也正是这种共性语言的应用,才使得作者的作品可以获得大众的认可。但是对作家而言,语言又不同于常人的生活工具,其具有一定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具有稳定性、独特性、多样性的特色,其形成与作家本身的个性有很大关联,李白的清新飘逸、郭沫若的热情奔放、莫言的方言特色等都是语言风格的体现。一般而言,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强调的是文学的词语艺术,作家的文学创作风格经常会在词语特点中表现出来,读者对文学作品风格的认识及感受也大多是从词语的色彩、格调、节奏中获取的。
总结
综上所述,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读文学作品时,必须对语言艺术进行全面剖析,借助艺术性语言将作者的美好心志、内在情感表现出来,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程晓彬.“辞令”管文学之“枢机”——试论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7(8):112.
[2]王小丽.试论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环境对句式应用的影响[J].经贸实践,2016(22):189.
[3]邱晓蓉.论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及其关联性语境[J].西部皮革,2016(10):266.
[4]郑遨.论文学作品语言功能的重要性[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6,(3):59-67.
[5]彭汝偲.文学作品语言分析[J].长江丛刊,2018(04):152.
(作者单位:郴州市永兴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