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方
要提高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的专业性,就应该对辅导员的任职条件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明确专业辅导的辅助性、加强思想辅导的导向性、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和深化辅导的渗透性。
要发挥导向作用,辅导员需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的规律,不断提高辅导能力。
2017年9月21日,我国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提出要“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普通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还不高,需要大力提高其专业性,这必将是我国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的专业性,需要做好如下四点。
目前辅导员的定位还不够准确,难以实现专业化。具体表现为如下三点。其一,辅导员的定位比较模糊,其本职和主业尚未分清。辅导员通常被统称为学生工作者,具体则被称为辅导员、思想政治系列教师、学生工作副书记、学工办主任、团干部和管理者等。辅导员的本职和主业到底是教育、管理、辅导还是服务,尚不明确。其二,辅导员的边界也不十分清晰。辅导员到底是思想政治系列教师、教辅工作者、学生管理工作者还是后勤保障与服务者,尚不清楚,只要涉及学生的工作,都找辅导员做。辅导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范畴尚未被深入研究,具体哪些应该和不应该由辅导员做,尚不十分明确。其三,辅导员的工作事无巨细,只要直接面对学生的工作,都找辅导员,辅导员成了千条线下面的一根针,要事无巨细地操持众多事情,例如催缴学费和宿舍消防安全与卫生检查等。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由此可见,辅导员之实是教育者(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这是其本职和主业,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辅导员之名是辅导员,其工作的主要方式是“辅导”,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辅导上。除了思想政治上的辅导外,其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也应强化辅导意识和发挥辅导作用,如学生入党就应该优先考虑学习成绩好、思想上进步和政治上成熟的学生,同时加以宣传和鼓励大家积极向他们学习,此即为辅导;如奖学金评选,在学业成绩难分伯仲时,就可以优先考虑讲奉献、肯负责和有担当的学生,并讲明理由和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这也是辅导。
提高专业性就必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当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是众多角色的合体和杂家时,其专业性自然不会高。要提高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就必须要为之减负,去除那些原本不该辅导员做的事务性工作,使之精力更聚焦和专注在“辅导”上,唯此才会有时间深入开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而持续提高其专业性。明确定位是提高辅导员专业性的前提。但要使辅导员准确定位和归位的前提与关键,则是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同时要配足、配优兼职辅导员。
规范辅导员入职与续职的专业性
某一职业要想成为专业和不断提高专业性,其从业人员就必须来自专业工作者,必须要对从业人员有严格的入职要求。辅导员工作也一样。如果不能规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入职要求,其专业性势必难以保证;如果专业与辅导员不匹配,其专业性也难以保证。要提高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的专业性,就应该严格入职条件,对辅导员的任职条件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基本精神和现实情况,辅导员的学历底线应该是硕士,专业要求应该是: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或至少本科、硕士或博士阶段修习的是相关学科。辅导员的最佳选择,应该是跨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如本科阶段的化学+硕士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适合做化學专业学生的辅导员;如本科阶段的历史学+硕士阶段的教育学+博士阶段的管理学,则无疑更适合做辅导员。此外,国家还可以考虑在辅导员基地所在校,设置班主任与辅导员专业,培养该专业的硕士和博士;还可以考虑设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资格证考试,使具备资格证书成为应聘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必备条件。
某一职业要想成为专业和不断提高专业性,其从业者的接续在职情况也很重要,决定着后续阶段的专业性。某一专业要想提高专业性,其从业人员最好一直从事该专业。如医生直到退休还是医生、大学教授直到退休还是大学教授,即便该大学教授兼职做了院长等,那也只是兼职,他仍然首先并且一直是教授。专业人员的去处应该直到最后都是该专业,这种稳定性是不断提高其专业性的保障。
要持续提高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专业性,就应该使辅导员直到最后都相对稳定在辅导员岗位上。在高校,有一种现象已经被大家默认,即辅导员都是年轻力壮的,随着年龄和资历的增长,当年的很多辅导员都分流和改变身份了,如辅导员转岗为团委书记或教师,学生工作副书记则可能转为组织员或书记。不具有一直到职业终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提高辅导员专业性的大忌。学生工作副书记是辅导员,待哪天成了专职书记就脱离了辅导员身份,其从事辅导员工作所积累的思想财富和宝贵经验就废弃了,确实很可惜。某大学教授做院长后,他仍然首先和一直是大学教授;照此,学生工作副书记做书记后,也应兼任辅导员,这无疑是提高专业性的正确逻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专职辅导员可按教师职务(职称)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已为此畅通了渠道和提供了保障。
加强辅导员管理,要抓牢、抓紧如下三点。首先,提高辅导员工作的专门性。要划清辅导员工作的边界,分清辅导员的主业和主责,清楚地列出辅导员的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将不应该由辅导员承担的琐碎任务移交出去。
为进一步分清辅导工作和事务性工作,建议将辅导员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分设,明确规定两个办公室的人员都是专职辅导员,只是学生工作办公室的人员会兼理学生事务性工作。其次,明确辅导员的主路和辅路。《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专职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这还不够,要提高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应该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主路是教师,辅路是管理人员,而且必须首先受主路规约。唯此,才有利于确保辅导员终身都稳定在该岗位上,才有利于持续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持续提高其专业性。如果不分主辅,辅导员就容易随意变道,当争取待遇时,他们要求与教师相同;当考核时,他们则要求与管理人员一致。确定主辅随之就确定了辅导员的待遇、考核和评职称等,即都必须接受教师的标准,就如院长(如果是教授)必须接受教授考核一样。再次,明确和严肃辅导员的评职与考核。时下,一些辅导员的搭车(搭所在学院教师的车)现象比较严重,依靠与辅导员工作风马牛不相及的成果评职,导致文不对题和变相作弊,不利于提高辅导员专业性。今后,辅导员评职和考核所凭据的成果,必须与辅导员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等高度相关;同时,也可以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成果评职与考核。
加强辅导员培训,要做细、做实如下四点。首先,追求思想理论的高度。当前辅导员队伍的弱项是思想不通透、理论性欠缺、眼界有局限和思路不开阔。针对此问题,培训要大力加强引领和不断拔高,通过课题研究、海外培训、前沿理论培训、国外一流大学参观和辅导员基地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与开阔辅导员的思想、眼界、思路与境界。其次,大力提高培训的精度。按需施训是提高培训实效的保障,辅导员培训也要提高精度。针对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辅导员,有的放矢地安排针对不同主题和问题的培训。初级培训指向问题和经验,旨在培养技器精良的骨干型辅导员;中级培训指向理论和规律,旨在培养道理精深的标兵型辅导员;高级培训指向创新和思想,旨在培养术道精通的专家型辅导员。再次,持续加强经验的厚度。辅导员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经验的依赖性很强。各高校可通过定期编辑《辅导员工作动态》《辅导员宝典》和修订《辅导员培训教程》等,持续更新和丰富辅导员工作的经验。各高校要加强辅导员定期培训和自主研修,使之自觉研究和悟道,自觉地梳理、反思和总结经验。在辅导员培训中,要增加现身说法和工作案例分析,加强经验的集聚、总结和升华,加强经验的交流、打磨和汇通,以增加辅导员经验的厚度。最后,不断推进研究的深度。《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研究”,故辅导员培训也要深化研究性,通过真问题、接地气、小切口、深挖掘的研究性培训,提高辅导员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性。
辅导员是教育者(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者。高校的核心使命是育人——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管理也意在育人,故辅导员最终是教育者,其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辅导。凸显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就应该深入研究和大力提高辅导的专业性。通过长期与身边的辅导员共同研讨,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笔者认为,要提高辅导的专业性,就需要明确专业辅导的辅助性、加强思想辅导的导向性、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和深化辅导的渗透性。明确专业辅导的辅助性。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专业教师是学生专业成长成才的主导者;辅导员的主阵地是第二课堂,辅导员是学生专业成长成才的辅助者,所以辅导员在专业教育上是辅助性的。在专业教育方面,辅导员应该主动研究分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现状和思想动态,积极主动地与系主任和专业教师交流,准确把握他们的努力方向与意图,辅助他们做好学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教育上,辅导员要将自己定位为辅助者,要与系主任和专业教师们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不自定调子和争功,要积极主动地支持、辅助和配合,自觉做好配角。当然,配角也要积极主动作为,通过有效开展第二課堂活动,促进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
加强思想辅导的导向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是骨干力量和主导者,要发挥导向作用。要发挥导向作用,辅导员自身必须做到政治上成熟和思想上可靠。要发挥导向作用,辅导员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发挥导向作用,辅导员需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要发挥导向作用,辅导员需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的规律,透彻研究学生的思想意识变化规律和成长成才规律,不断提高辅导能力。
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唯有提高针对性,才能精准辅导,提高深入性和实效性。提高针对性和追求实效性,是辅导专业性最重要的表征。唯有提高针对性,才能提高辅导的实效性;要提高针对性,就必须全面透彻地研究学生。研究学生,首先要研究学生的整体特点、专业学习情况和思想政治现状,其次要研究学生的小群体特点、专业学习情况和思想政治特征,再次要研究个体学生的特殊性和思想波动变化特征。
当辅导员确认自己已经深入透彻地了解学生后,就要有针对性地做好辅教、导学、扶困、解难和救危工作,即通过辅助系主任与专业教师的教育,针对学习上的问题和特殊性指导学生的学习,切实而有效地帮助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学生,扶助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和走出生命的困惑,搀扶学生走出生命的陷阱(如协助学生摆脱校园贷)。
深化辅导的渗透性。通常情况下,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干部、有入党可能的学生、有评奖学金和助学金可能的学生、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和有问题的学生,即作为小众的小部分学生,这确实是少部分辅导员工作的常态。事实上,仅波及小众,只是辅导员工作的初级阶段,其专业性比较低。要提高专业性,辅导员应该眼里是身旁的小众、心中是身后的大众,应该抓小众、带大众,这就需要提高其工作的渗透性。通过提高渗透性,使每一项工作都波及和深入到全体学生,旗帜鲜明地指引学生,唯此才是专业性强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