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的联合作用在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中的应用

2018-10-21 02:49孙振艳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0期
关键词:职业卫生应用

孙振艳

摘 要:通过回顾分析2013~2016年检查报告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毒物联合作用对劳动者的影响,结果显示对象尿常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噪声、粉尘、毒物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明显较差,应以预防为主,加强个人防护,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毒物的联合作用;职业卫生;评价工作;应用

1 前言

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对神经系统有可能产生毒性效应的化学物质不少于1000种。早期识别、发现、监测毒物对人体的不良效应,对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工作场所中,一个作业点同时存在多种有毒有害挥发性物质的情况时,空气成分变得复杂。空气中毒物浓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由于气体的流动性以及工艺、技术和温度变化的影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气体随着空气的流动而扩散,特别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毒物,更能迅速地从毒物发源地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2 内容和方法

2.1 工作场所及作业点的特点

在化工、制造等行业的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添加剂、中间产物、半成品、成品中也都会产生有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来。这些物质分别以气体、蒸汽和气溶胶的状态存在。有的是已知物质,有的是未知物质;有的毒性大,有的浓度高。众所周知在喷漆、印刷、建筑防水作业环境的空气中都是同时存在多种化学物质。这些都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也是我们职业卫生监测工作的范围。

2.2 毒物联合作用的评价

当工作场所中存在2种或2种以上有毒化学物质,并且共同作用于人体的同一器官、系统或具有相同的毒性作用时(如神经作用等)[1],在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中应考虑到多种化学毒物的联合作用。对于单种毒物而言,K=C/L,C:所测得化学毒物的浓度(mg/m3);L与其所对应毒物的容许浓度限值(STEL)。当多种毒物同时存在时,K=∑(Ci/Li);i=1~n;Ci:所测毒物的浓度;Li:所测毒物的相应的容许浓度。每种化学毒物所测得的浓度(mg/m3)与其所对应的毒物容许浓度限值(STEL)的比值相加。以此计算出联合作用K值,当K≤1时,表示未超过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反之,当K>1时,表示超过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3 现场和分析方法

3.1 样品来源

我们选择了家具制造、印刷和具有喷漆作业的汽车制造与修理等行业的工作场所进行了测定和结果分析。在这些作业中经常出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溶剂汽油、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物质。这几种有毒物质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损害人体神经系统。

3.2 分析方法

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溶剂汽油、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有毒物质用活性炭管采集,热解吸后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分析条件:GC-9A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经聚乙二醇-6000柱。柱温为100℃,检测室、汽化室温度为150℃,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3.3 样品采集

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以0.5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3.4 样品分析

把样品管进样口与100mL注射器相联,放在热解吸装置上,用氮气以30~40mL/min的速度于300℃解吸,解吸体积为100mL。取1mL解吸气进样。

3.5 计算公式

X=C×100/V

式中:

X—空气中苯、甲苯等的浓度,mg/m3;

C—所取解吸气中苯、甲苯等的含量,μg/mL;

V—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L;

D—解吸效率。

4 結果

2014—2015年,我们对有上述几种毒物的工作场所,共有38个单位、138个作业点进行了取样测定,检测数据按毒性相加作用的公式计算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138个作业点的检测数据中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溶剂汽油、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的均数都没有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这只是显示作业点单种毒物的平均水平。但是在多种毒物共存时K值却大于1,表示超过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所以在进行卫生学评价时要考虑到毒物的联合作用。

在技术含量高的印刷行业、汽车制造修理行业中,由于企业规模、类型、设备、防护设施、通风条件、自动化程度比较先进,企业和管理人员重视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所以这些企业的劳动环境优于家具制造和其他行业。家具制造的企业规模较小,自动化程度较低,这是造成劳动者作业环境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场所劳动环境的监测及对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5 讨论

在一般情况下,剂量是决定机体对毒物毒性反应强度的主要因素。剂量与反应之间又与反应类型有关,分为直线、非直线和S型曲线关系,剂量-反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是工作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关系,也是判断毒物毒性作用规律的根本。只有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处理,为职防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对于个体而言要结合接触者本人资料,做全面分析评价。为防治上述神经毒物的职业危害,对职业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职业接触者的作业环境进行评价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各行业检测作业点单项毒物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乙酸丁酯、乙酸乙酯、苯乙烯,其平均水平无一超标,但在考虑毒物的联合作用时K>1,印刷行业超标15.69%,汽车制造修理行业超标的为29.41%,家具制作行业超标的为38.71%,其他行业超标40.91%,由此显示,在职业卫生工作中,在对操作岗位毒物危害的作用进行评价时,应该从多种有害毒物作用方面综合考虑,造成身体损伤往往与毒物的浓度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单种毒物存在时,只要不超过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对于劳动者就是相对安全的。但是有几种共同作用于人体的同一器官、系统或具有相同的毒性作用的有毒物质时,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时必须考虑到毒物的联合作用,也就是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计算K值后进行评价。接触噪声、粉尘、毒物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明显较差,接触的种类越多,健康状况越差,因此职业病应以预防为主,开展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组织接触噪声、粉尘、毒物等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体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内容,确保劳动者工作的场所、环境和条件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加强个人防护,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魏荣祥,黄厚今,朱志良.深圳市宝安区2006~2011年职业病信息统计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3(1):74~76.

[2] 农工党中央.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确保劳动者身心健康[J].前进论坛,2012(6):50~51.

[3] 韩兵.有关噪声职业病的危害与其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32):50~51.

[4] 牟宏霖,刘泰超,江丽.噪声职业病的危害分析及预防对策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4):53~55.

[5] 周燕琴.睢宁县粉尘作业者职业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26):68~70.

猜你喜欢
职业卫生应用
对做好油田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
浅谈应如何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工作若干问题思考与探讨
实用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S-H评估法)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