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昌平
摘 要:“善阅读,乐表达”一直是我们璧山实小语文学科最看重的两项关键能力。如何培养“乐表达”素养,那就是依托课程评价,促进素养落根。即基础课程“练内功”,评价目标引方向;特色课程“用方法”,评价激励促发展;生活语文大舞台,评价内化凝素养。
关键词:评价 表达素养
一、依据核心素养,确定能力目标
全国小语会陈先云理事长指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语言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我们学校凝练形成“青.雅”文化特色,确定了“培养具有雅言、雅行、雅趣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结合全国小语会将语文课程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板块的思路,我们将“善阅读,乐表达”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
细化两项能力指标:“善阅读”即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阅读兴趣,恰当的阅读方法,积极的阅读思维,丰厚的阅读积累,具有较好的独立阅读能力,初步的阅读审美能力;“乐表达”则是在课堂上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习作中乐于写下独特的见闻感受。
二、评价助力课程,促进表达素养落根
(一)基础课程“练内功”,评价目标引方向
我们依据课标,结合校本训练目标,制定表达评价的标准。
1.口语交际
一学段
说普通话,大方有礼;乐于表达,讲述完整;认真倾听,明白大意。
二学段
用普通话,积极交流;主動表达,具体清楚;认真倾听,把握内容。
三学段
积极讨论,灵活应对;主题表达,生动有序;认真倾听,抓住要点。
口语交际课上,我们紧扣年段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训练表达、倾听和应对的能力。
2.习作表达
一学段侧重句子落实乐于写话正确通顺词汇丰富
二学段侧重段落落实有话可写清楚明白生动有趣
三学段侧重篇章落实言之有物言之有法言之有情
课堂上,细化标准,设计表达评价清单,让教学目标化作学生评价修改的方法。一张张评价清单,引领着学生表达能力的真实生长。
此外,在识写字、阅读、综合性学习中,我们都很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特色课程用方法,激励评价促发展
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频繁,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能力之一。在传统教学中,人们多关注书面表达,口头表达主要通过课堂常规交流、口语交际等作为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平台。为给每一个孩子的口语发展提供更大的展示平台,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提供更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更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导。结合学校青雅文化,创新评价方式,开辟了“青雅讲坛”表达阵地。
1.“课前三分钟”演讲
组织形式:我们坚持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时间,先让一位同学上台围绕主题讲述,然后师生共同评价。通过自评、生生互评、师评等评价方式,让评价标准内化于心。每生每期至少两次以上机会,取最好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的成绩。
我们紧扣课标要求,结合校本训练目标,梳理了各年段演讲内容和评价标准,以期六年一贯,促进素养形成。
演讲内容:低段讲故事,中段说见闻,高段谈话题。拟出各年段主题共24个。
评价标准:我们就各个年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录制了6个演讲范例,制作了码书。
通过评价,培养了孩子用心倾听的习惯,锻炼了学生上台发言的胆识,训练了他们评价、交流、演讲的口才。
2.“青雅之声”竞赛
组织形式:利用每周一、三的中午1:20——1:40时间,组织班里学生开展活动。每次三位选手上台,有三个环节,三级课堂,三个奖项。
三个环节:
我型我秀——个性展现,大胆表达
巧舌如簧——即兴发言,畅所欲
(答题箱抽取话题,准备三分钟;然后做3分钟以内的自由发言。话题按低中高年段各有侧重,依次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板块。)
对答如流——现场提问,有问必答(台下的小伙伴或在场的老师,针对所听的内容,对台上的任何一名选手进行现场提问,要求选手作答。)
三级课堂:
班级小课堂班里分享(海选1-2人)
年级中课堂集中分享(半决赛2-3人)
学校大课堂学校风采展示(决赛9人)
三个奖项:
决赛活动评出:最佳表达奖、最佳台风奖、最具智慧奖。
(三)生活语文大舞台,评价内化凝素养
语文源于生活沃土,也服务于现实生活。语言承载情感,课堂传递思想,表达叩开心门,评价引领智慧,我们所做的一切,旨在真实的生活场中,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思维清晰,语言灵动,谈吐文雅。生活语文中的表达历练,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校内活动优雅表达
学校每一项活动中,孩子都是主人。你可以惊喜地看到,在我们学校的各类常规活动、特色活动中活跃着孩子们的身影:红领巾广播站,青雅电视台—央视两度走进,升旗仪式主持,国旗下的展示,校长小助理,实小小导游,各个课堂上的发言讨论。
2.社会参与个性表达
开学节,研学旅行,慰问敬老院……一系列语境中运用表达。活动之后,我们的孩子还很善于总结、梳理和分享。孩子用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着活动中的收获和快乐。这里的每一个词句、每一段交流、每一篇习作凝聚的是孩子的表达智慧,展现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从这些成果中看到,孩子们已经把对表达的评价要求内化为自我发展的需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按照表达评价标准锻炼提升自己,这就是一种素养;他们在评价的引领下,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这才是我们对教育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洪镇涛.我的语文教学思想(下)[J].陕西教育(教学),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