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既从事教学工作又从事科研工作的特殊青年群体,在科研道德素养上有其特殊性。本文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研究了导致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道德失范的原因,并探索了防御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道德失范的方法措施,以期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健康优良的学术环境。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道德;失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家越来越注重对科研和教育投入,大力培养了重众多科技人才。在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成果丰硕、学术气氛活跃的良好局面。
然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科研道德相违背的学术不端行为也在各个研究领域内滋生。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快速成长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科研道德失范的案例屡见不鲜。
高校教师即是科研工作者又是教育工作者,部分高校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将导致我国整体科研道德状况的滑坡,还会对整个社会风气产生恶劣影响。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重正在逐年加大,正逐步成为高校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建立起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道德失范的防御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伪造科研信息
科学研究都是基于一定的调查、实验、计算来展开的,但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丧失基本的科研道德底线,凭空捏造实验数据、篡改实验结果、夸大科研成果。[1]
科研数据的真实性是科研道德的直接体现,伪造的数据将是对该项研究的课题最直接的挑战,将致使其他学者难以向前展开研究,造成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由于科研时间不充分,科研材料和场地得不到保障,难以展开充足的实验室研究或调查研究,其科研成果多出自笔下的编撰,其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对论文的雕琢。
(二)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他人公开发表的论文、学术著作、他人实验研究的数据、研究报告等。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其他科研工作者的利益,是目前学术界反应最强烈的科研道德失范行为。特别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高校教师,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严重违背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品质。
(三)低水平重复性研究
在国内学术界目前仍然存在许多低水平重复性的科研工作,这其中又以高校青年教师最为严重。很多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学术历练不足,或限于有限的科研条件难以承担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只能制造出一些粗制滥造的低水平重复性研究成果。这些科研工作学术水平不高,而且大多已经被反复验证。同时,在科研课题申报中,部分青年教师将同一科研课题通过不同渠道重复申报。国家不同层次的资金支持却落到了同一项目中,低水平重复性的工作浪费了大量资源。[2]
(四)违规骗取科研经费
在立项环节,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为了成功获得经费资助,在申报材料中虚报谎报之前的研究经历和业绩,或在申报材料中编造项目的可行性及新颖性,或盗用冒用他人的申报材料。这类项目申报环节的学术不端行为在高校青年教师中时有发生。
在项目评审的同行评议环节,不分高校青年教师不踏实作好本职科研工作,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去“跑关系”,严重干扰了学术研究的公平性。
二、导致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科研氛围与科研环境的变化
导致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道德失范的宏观因素在于目前科研氛围的变化。由于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普遍追求经济效益,这使得在“象牙塔”中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青年教师们不得不面对“利益”和“效率”的问题。同时,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转折期,经济社会发展常引起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偏离。[3]
在学术界科研工作也与经济利益相关联,科研项目、论文、专著等学术成果直接决定了科研工作者的職称晋升与提拔任用。这使得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不择手段的去争取科研项目、滥发论文。在这样这氛围和“榜样”的感召下,部分高校青年教师逐渐走入了科研道德失范的深渊。
(二)科研压力与时间精力间的矛盾
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经历短、生活压力大,在科研中常常面临更多的问题。在工作中,高校青年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面对职称评审等带来的科研压力。在生活中,高校青年教师由于收入水平不高,通常还要面对更多的生活压力。
对于本来时间和精力就有限的高校青年教师,要承担来自科研、教学、生活等各方面的挑战,就难以保证其在科研上的成果了。同时,在目前的高校职称评审标准中,科研工作所占的比例又是很大的。如果没有科研项目和高水平论文,在职称评审中就很难晋升。
面对巨大的科研压力,又只有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部分高校青年教师难免出现科研道德失范的行为。
(三)监管与惩戒机制的欠缺
高校是青年教师所依附的行政主体,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自然也离不开高校的培养。但在科研活动中,高校通常只注重青年教师论文发表数量、科研立项数量等可量化的数据,而少有对青年教师科研道德的引导。
在对青年教师违反科研道德进行追查时,通常是由高校青年教师所在高校负责。但很多高校出于自身声誉和对青年教师前途的考量常常草草了事。缺乏对应的长效监管机制,同时惩戒机制也不严肃,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科研失范行为的发生。
三、防御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道德失范的措施
(一)引导培养科研道德修养
防御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道德失范,首先高校应加强对其青年教师的科研道德素质教育。高校应采取一系统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道德修养的引导。
如通过举办恪守科研道德的主题报告会等活动,倡导高校青年从自身做起培养优良的科研品德,营造良好的科研道德氛围。或展开“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优良品德”活动,用老一辈科学家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激励青年教师。[4]
高校及科研管理部门通过开展具体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青年教师在接受“科研榜样”感染的同时自觉加强对自身的科研道德要求。
(二)健全科研管理与评价体系
首先,针对高校科研工作,各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形成科研道德的规范和约束机制,如制定《高校教师科研行为规范》等,构建包括青年教师在内的广大高校教师认同的科研道德体系。
其次规范科研管理行为,如规范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规范计量器具的使用、开展质量认证工作、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等。通过这些科研管理规定,规范高校青年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行为,保证科研成果的真实性。[5]
最后,要建立科学合理考核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高校及科研管理部门应努力探索既有较强激励作用,又符合科研工作规律的考核体系。营造出既有利于端正学术风气,又宽松愉悦的学术氛围。
(三)完善科研法制与惩戒机制
针对高校教师的科研道德失范问题,教育部曾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文件,对高校科研道德修养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同时还印发了《高校学风与学术规范建设及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惩处指导手册》,[6]提出了具体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手段。
但上述措施仅限于部门规章,为进一步完善科研道德失范的惩戒机制,可在现有的《专利法》、《著作权法》之外制定专门针对科研工作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处罚办法。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科研失范的制裁。
四、总结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长远发展的保证,也是高校端正学风的保证,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科研道德素养的教育十分必要。高校青年教师既肩负有传道授业的教学使命,又担负着科学研究的重担,各高校应主动引导和培养其研道德修养、健全科研管理与评价体系,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工作提供健康优良的学术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晓伟.高青年教師科研道德失范及防治探析[J].科技信息,2013,26:5556.
[2]贾军.科研道德失范及其防御机制的确立[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3]杜鹏,杨燕萍,关晓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4:144153.
[4]黎本贵.加强科研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11,13(1):9091.
[5]高国俊,尹丽丽,赵小霞.加强自我教育强化研究生科研道德与学术规范[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8891.
[6]编委会.高校学风与学术规范建设及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惩处指导手册[M].北京:华夏教育出版社,2009.
项目基金:武汉商学院教研项目(2017Y007);武汉商学院科学研究项目(2017KY009)
作者简介:高俊,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