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孔子教育智慧 推进当代素质教育

2018-10-21 12:55郭吉仁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

郭吉仁

摘  要:《论语》系统记录了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其中有很多方面对当今的素质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甚至有的内容与今天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基本契合。下面从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四个角度浅析《论语》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重视德育  启发诱导

《论语》系统记录了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其中有很多方面对当今的素质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甚至有的内容与今天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基本契合。下面从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四个角度浅析《论语》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一、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面向全体,要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处于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历史变革时期,“学在官府”已逐步变为“学在四夷”,因此孔子大胆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他曾说过:“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于是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加于落实。对于弟子,不论地位贵贱、家境贫富、天资贤愚、地域远近、品质优劣,只要诚心求学上进,孔子均一视同仁,教导他们。他的弟子可以说是形形色色,无所不有。有鲁人、卫人、吴人,也有陈人、齐人、宋人等;有聪明的颜回、子贡等,也有智力普通甚至天资较差的子羔、澹台灭明;有极少数像孟懿子、南宫敬叔这样的贵族,更有大多数出身于平民阶层的弟子。“有教无类”主张包容了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素质能力、性格特征等的个体差异,这就是今天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有教无类”的实质甚至可以说教育普及与教育公平的理念。因此,“有教无类”主张的提出,开了中国教育民主化、大众化和平等化的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变革。

可惜当前教育随着选拔功能的不断强化,素质教育屡遭应试教育的挑战,“有教有类”的现象屡见不鲜。面向全体学生还债市停留在口头上,多数教师还是“嫌差爱优”。回首从前,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与前瞻。不需要考试成绩,只要追求知识,孔子均一样施以教育。今天要真正做到教育大众化和平等化,恐怕还是要从“有教无类”的思想中汲取进步与合理之处。

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素质教育强调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个性。关于个性教育问题,可以追溯到孔子“因材施教”主张。孔子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同一问题,对于不同的学生,孔子的回答往往是难易、深浅、详略、繁简各不相同。这在《论语》中不乏其例。如在《颜渊》中,同样问“仁”,他有不同的回答:颜渊问,答“克己复礼”;仲弓问,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樊迟问,答“爱人”。这是孔子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不同的答案。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孔子也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是大有启发的。“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通过对学生准确、全面的了解,各依所长,兼据其短,从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出发,帮助扬长避短,取得应有的进步。教学中教师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落实个别指导、分类推进,采取差异化教学,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重视德育的教育内容

孔子一生实践教育活动,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他所采用的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孔子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以仁人君子的德才标准为依据,确立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礼、乐重德,乐兼含美育,书、数重智,射、御重体,“六艺”可谓诸育兼备,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这说明孔子对教育内容的设计,已经考虑到德、智、体、美诸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非常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整体发展,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的要求。

孔子将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放在培养君子的首要位置,所谓“君子怀德”,即一个人要成为君子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他认为德育是教育的根本,应放在第一位,“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在学好知识之前,道德更是重要。这与当前教育所提倡的“德育为先”不谋而合,也吻合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今日的中国教育,许多学校德育流于形式,为追求升学往往忽视了比“才”重要的“德”,致使学生片面发展。因此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使学生先为人,后为才。

四、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是孔子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启发式教学法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学生对某个问题积极思考,在他还没有完全想通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诱导;当学生对问题思考到已经有所得,但未能清楚的表达出来时,应给予引发;同时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论语》中记载了一些孔子启发施教的事例,如《论语·八佾》“子夏问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日:‘绘事后素。日:‘礼后乎?子日:‘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的回答并非直解诗意,而是一种譬喻。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孔子就是这样善于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甚至闻一知十。

孔子启发式教育的实质,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前的课堂教学形式虽已发生巨变,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并没有过时。我们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学习和领会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正确地运用孔子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使其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

總之,《论语》是一部古代教育经典之作,比较全面记载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有着重要的启发价值和借鉴意义。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孔子朴素的教育思想,让孔子那博大精深、充满智慧的教育思想更好地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魏荣洪.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高中语文作文分层合作运营教学的实践探索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对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