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道玉
摘 要:新课改为了切实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出了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教学改革要求,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历史学习形成终身发展所必要的学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未来生活、学习甚至是工作中以历史思维重新分析人、事、物的发展规律,懂得以史为鉴。本文将介绍历史素养的基本内容,然后从引导学生自主生成历史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参与历史实践、以历史学科中的德育资源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三个角度分析初中历史教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实现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学科素养 历史解释 策略分析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可谓是历史教育的启蒙,而学生在历史启蒙教育中所形成的历史知识、历史能力与历史感官等都将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新兴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通过分析历史学科的教、育功效,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解释历史素养的内涵与本质。
一、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中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史客观规律的历史观念,是学生形成历史素养的保证条件,影响着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史的本质认识程度,决定着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剖析历史本质的分析能力。时空观念是指通过联系特定的地域、时间问题分析历史事件的思维意识,是历史素养的本质体现。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发生背景与历史意义,而这些内容便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资源。史料实证是指初中生通过历史学习分析与辨别历史材料真伪性,然后通过真实的史料验证历史的学科素养。历史解释则是学生客观、理性分析每一件历史事件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它与史料实证都是历史素养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生应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家国情怀体现的是初中生通过历史学习所产生的高尚情感,比如对国家、民族与社会的认可与自豪感,愿意为复兴中华民族而努力牺牲的自觉意识,等等,它是历史素养的价值观体现。
这五个学科素养是不可分割,相互统一的,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尽可能结合历史素养的教学要求重新规划与整合历史活动,切实落实核心素養教学要求。自提出历史素养这一核心概念之后,笔者认真分析了初中生所表现出来的历史能力与素养水平,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借助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时的经验不足,并不理解历史对现代人的积极影响,严重影响了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为此,笔者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作为切入点,从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探索、引导学生参与历史实践、挖掘历史学科的优良品质三个角度分析初中历史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做好准备。
二、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有效策略
(1)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探索,自主生成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主生成知识意义,全面把握学科知识的建构过程,才能让学生掌握学科规律。初中历史教师要想落实学科素养,也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建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参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唯物史观,让学生们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分析历史事件的生成背景,促使学生在历史探究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就如在“鸦片战争”一课教学中,笔者便引导本班学生自主分析中国爆发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战争经过、战争结果与历史意义。一开始,本班学生只从清政府统治的腐败性与普通民众的悲惨生活入手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国内原因,片面地认为英国在中国大量销售鸦片单纯是为了牟利。这个观点比较片面,没有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所以笔者便引导学生分析了中国爆发鸦片战争时的国际背景因素,鼓励学生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以及当时英国在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动机进行客观分析,完善了中国近代社会爆发鸦片战争的必然性与时代特征。然后,学生便需在背景引导下汇总鸦片战争的发生历程,以及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必然性,分析鸦片战争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此,学生便可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优化自己的历史思维,锻炼自身的唯物史观与时空观念等历史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历史实践,使学生形成历史感官
通过上文笔者对历史素养的细致分析可以发现,历史素养是十分看重学生借助历史知识与史料分析出对现代人生活有益的有效观点,而且十分看重初中生通过历史学习所形成的家国情怀。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历史实践,以实践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官,优化学生的历史认识,促使学生产生更加丰富的感官认识,为学生借助历史知识与现象解释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做好完善准备。同样的,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学生也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痕迹,感受历史的悠久与时空魅力。
就如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教学结束之后,笔者鼓励本班学生在课后调查改革开放以后本地经济与社会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便丰富学生的历史认识,加快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教育进程。由于初中生的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与实践学习经验,所以笔者将6名学生分成一组,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计划,然后由笔者修改指正,进而学生便可按照实践计划展开历史实践学习。比如,有一个小组便选择调查本地的退伍军人,这些军人年事已高,曾经参加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建设活动,便于学生小组收集到第一手历史资料;还有一个小组认为可以从普通民众的生活感受出发,认为让民众感到幸福与进步是改革开放政策最大的优势,所以他们选择调查一些70后与60后,希望他们可以讲述改革开放以来自己生活的具体变化,……。本班学生的实践计划设想可行性很高,而且能够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这一政策方针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意识到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进步与成长的。因此,笔者逐一肯定了每个小组所设计出来的实践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待学生实践活动结束之后,笔者鼓励各个小组撰写历史小论文,锻炼学生以史料分析问题与表达思想的学习能力,还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实践展示时间,拓展了学生的实践交流范围。
(3)挖掘历史学科的优良品质,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挖掘历史学科的优良品质虽然看似是直接指向了“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但是优秀的历史德育教学也会对初中生所形成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其他素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如果学生继承与吸收了各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思想精髓,便可以更加科学、完善的唯物史观来剖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还能从人文角度与理性思维两个角度展开历史解释,做出合理的时空判断,等等。因此,挖掘历史学科的德育内涵,优化初中生的思维品质,以德育教学全面促使初中生历史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历史学科中有许多丰富的德育资源,便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就如在“盛唐气象”一课教学中,笔者便收集了古代盛唐时期长安接受世界各地朝拜的史实资料,从唐代的科技水平、文学作品、衣着服饰等多个角度阐述了盛唐時期中国国力的强大,希望可以借此激发出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传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再如,在“抗日战争”知识教学中,笔者通过历史纪实片播放了日本侵略者惨绝人寰的侵略史,还为学生讲解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战的英勇奋斗史,希望学生们可以对当时中国的落后感到惋惜,对日本侵略者感到痛恨,对中国共产党英勇奋战的精神感到自豪与敬佩,等等。如此一来,学生便可时刻感受家国情怀,便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
总而言之,学科素养教学理念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初中历史教师的广泛拥护与认可,每一个初中历史教师都应认真学习历史素养的学科内涵与教学要求,根据初中生在历史学习中做出的行为表现与初中历史学科的客观规律落实核心素养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历史学习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施文峰.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138.
[2]林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以“美国南北战争”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8):23-24.
[3]叶敬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3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