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探讨

2018-10-21 02:46毕然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24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探讨建设

毕然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城市内涝、缺水以及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海绵城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现阶段,我国正大力倡导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建设模式,海绵城市从提出至今已经有五年时间,它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何?对于试点城市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有没有实际的效果?是否能够在全国进行相应的推广?文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并以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果来进行说明。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探讨

1 引言

目前,大多数的城市发展建设对于绿地系统的设计研究都存在着较多问题。海绵城市理论的诞生与实践研究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城市蓄水能力的提升、降水的净化均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降低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几率。

2 海绵城市的建设定位及内涵分析

2.1 海绵城市建设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关系

在对城市建设进行规划时,城市的绿地建设要与海绵城市体系建设互为指导、参考。对于城市的绿地规划管理就是对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各项绿地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对城市发展规划建设进行系统的考虑,如绿地的建设性质、规模、位置等因素,以此对城市的发展规划建设进行合理的设计安排与布局。这样对城市发展建设进行系统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城市百姓在最大限度内接触到绿地资源,让绿地资源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生态服务功能。在海绵城市概念体系中,对于城市发展规划的绿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范。城市的绿地系统要重点突出对降水量、雨季水流峰值、水污染的控制需求。根据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安全格局的协调发展,在规划建设中必须要对城市的绿地系统进行侧重规划,尤其是城市发展中的生态敏感区域,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必须要以大面积的绿地建设为主,确保该区域内水资源的生态安全。

2.2 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

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工厂废水,电器辐射、汽车尾气等环境问题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渴望看到蓝天白云、绿色的草地,想呼吸新鲜的空气。人们迫切希望尽快改变城市的发展现状,建设更加适合人们生活的居住环境。面对这样的生活需求,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建设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让城市的发展建设更加贴近大自然。并将各种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统筹与规划,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与污染,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 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在对城市进行规范发展建设时,避免不了会破坏到城市原有的土地资源、绿地资源和河流湖泊。而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冰箱中的氟利昂对大气层有破坏性,会加强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汽车尾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加速温室效应蔓延。只有对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进行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与研究,才能保证城市在建设前原有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通過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能让城市的生态系统变得多样化,有效地降低生态系统被破坏的频率,让城市的生态发展呈现多样化,真正实现城市与自然共同发展。

2.4 海绵城市的建设实施

传统的城市建设排水理念是将水快速排入排水沟,再通过排水沟和排水管道将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或河流中。这种传统的排水设计系统存在着较大的隐患和危险,当城市遇到特大暴雨时,因排水管道或排水系统出现堵塞,亦或是管道泄漏等原因造成排水困难,就会引发积水量猛增,从而引发洪涝灾害。海绵城市理念支持下的新型城市排水理念是将雨水进行截流,让雨水缓慢渗透到绿地中,通过城市湿地、公园、绿地、树林等集中蓄水区对雨水进行分流处理,通过渗透净化,在干旱的季节再将渗透净化后的雨水排出,减少地表水的流量,提升对雨水的高效循环利用率。

2.5 海绵城市建设作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指导下,城市的规划建设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海绵城市建设能将自然界中的雨水进行充分的吸收利用,建立起顺应生态环境发展的天然水资源循环系统,有效的将雨水进行积蓄,并通过绿地等进行渗透、净化和二次使用。这样不仅能有效改善城市缺水问题,还能保证城市发展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对水文特征进行保护,确保城市湿地、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与城市原有的水文特征协调发展,形成统一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

3 建设海绵城市的方法

3.1 维护修复天然海绵

在城市的建设中,维护修复天然海绵体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自然形成的海绵体我们要多加保护。例如,城市周边的湿地、湖泊、森林、草原等都是重要的天然海绵体,这些天然的海绵体可以净化污水、调节河水的流速峰值,它们对建设海绵城市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保护这些天然的海绵体可以通过强制的法律措施来实现,设定保护区,禁止这些地方的城市建设。同时也需要我们去修复那些已经被破坏的天然海绵体,如疏通河道、栽种植物和生态砌岸,这些措施有效的修复了天然海绵,从而使得自然形成的海绵体发挥本身的强大功能。另外,构建生态长廊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设有利于海绵城市发展的生态走廊例如河流、水渠和植物等,结合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将其相连接,形成的生态海绵体,往往能够将天然海绵体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3.2 人工建设海绵体

使用人的智慧对海绵体进行改造建设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如果当某座城市由于种种原因处于生态海绵体比较匮乏的状况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人工,建出更多的海绵体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并促进城市的综合发展。人工改造建设海绵体的方式有很多种,由于篇幅原因,简单列举。人工建设园林和绿地,建设城市公园,除了有提高城市防内涝的能力外,还有着较好的削污、排污作用;在城市地理面积和经济水平都合适的前提下,对绿地进行升级,将传统的大而少的绿地建设改造成更科学合理的小且多的下沉式绿地,以上措施可以大大提升城市对雨水的海绵蓄积作用,而且还提高了对洪水的弹性应变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现代建筑的一系列设备,将所用道路建筑材料进行改良,使材料透水性更好,更有利于对雨水的储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分析城市的每次内涝的地点、原因、降雨量大小等数据,从而精确得到城市海绵建设的不足之处,并弥补其问题,在建设海绵城市进程中如果能够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那么整个建设将事半功倍。

3.3 科学合理设计城市规划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要注重城市地块内部的统筹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地块的用途,这是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城市与生态关系应该得到重视,对于不同的部门协调运作应该做到统筹规划。此外,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必须对城市必须有深刻的调查、详尽的认知,以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有效快速的解决。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城市绿地建设系统的有机结合有效的维护了城市生态的平衡发展,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发生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海绵城市理论与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结合不仅对城市的绿地建设进行了完善,还对绿地建设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的规划与设计。有效的保证了城市绿地系统的水文特征,构建出了新的城市生态园林绿地景观,提升城市防洪抗旱的能力,保障了城市水资源的安全和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 何瑾,冯祥源,高莺.基于低冲击开发理念的“海绵城市”规划策略探究[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生态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阳市人民政府,2015:11.

[2] 仝贺,王建龙,车伍,李俊奇,聂爱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4):108~114.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探讨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