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讨

2018-10-21 00:56张增来
文存阅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师德教材教育

摘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工厂生产次品可以回炉再造,而教育出次品就会殃及社会,产生不良后果,使国家受到损害,人民跟着遭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鞭策着我们要具备良好的师德。

关键词:教育;德育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往往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

一、作为教师,强烈的敬业意识和忠诚自己本职工作的事业心,敬重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本职工作的使命感,是从事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

做敬业的教师首先要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要热爱自己选择的事业,只有用爱撒播希望,用心浇灌智慧,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要体现对学生的亲和力。让人惧不如让人敬,让人敬不如让人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还要注重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增加一些讲课的幽默和与学生的互動,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真正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

二、严谨治学,甘坐“冷板凳”

在当前受市场经济影响、社会比较浮躁的情况下,教师应当铭记当年范文澜先生的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

要不断充电,尽力完善自己。教书育人,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教师须学识渊博,学业精深,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结合力,能够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更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存储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做终身学习的楷模,这样才会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妙语连珠,深深地吸引学生。

要严谨笃学,甘于忍受寂寞。春种夏长,才会有收获的金秋。由于教育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严谨笃学,甘于忍受寂寞,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需要依靠强大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自己凭着良心去备课、讲课和面对学生,需要沉下心来学习各种相关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要刻苦钻研,舍得付出心血。教师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付出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想讲好更多的课,在更多的班级受欢迎,就须刻苦钻研,从事艰苦的脑力劳动。干好教师这份工作,要舍得付出精力和心血。

三、转变观念,全面创新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这种创新应该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教育观念的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诠释前人的思想和即有的知识,要想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真正受到学生欢迎,在当前新的国际环境和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就要大胆探究,踊跃投身于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根据课程的不同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内容很通俗,学生能够读懂时,就超越教材,列出专题精讲,拓宽学生知识面;内容非常重要,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时,就紧扣教材,深入浅出,或通过搞活动,让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

教学方法的创新,处理好传授与学习的关系。教师教育学生,要通过言教,这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更多是通过身教实现的,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学会做人和做事。“以人为本”,就是在传授与学习的相互活动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准备时,不仅要“备课本”这是学生手中的学习依托,分析如何处理教材,还要“备学生”,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可能困惑的问题。

教学形式的创新,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教学变革的关系。新时代教育的实施给师德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师职业技能的建设就成为师德建设的重要主题。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形象,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熟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直接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给学生更多、更新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淡泊名利,追求崇高境界

要有无私奉献的远大志向。教师作为社会上文化层次较高、价值取向理性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仅从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的角度提高道德水准是不够的,还应从深层次上即从理想志向等思想根源上分析。教育工作是无止境的、艰辛的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的价值无法用具体的器械来度量,教师的工作是“树人”工程,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获,因而不能换回等价的报偿。这样,教师用以调控自己工作的职业道德必然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

要理智对待名与利。作为自然的人、生物的人,人对金钱、财富、地位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一个理智的、社会的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有奋斗目标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而要追求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对自己的事业有感恩意识。一名受学生爱戴的称职教师,虽然会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会缺少一些令人羡慕的名誉地位,但也在收获着其他职业没有的欢乐。

总之,正如俗语所言:“教师职业是种良心活”,只要教师加强了自身的师德修养,用无私的“大爱”去感召和影响学生,就能起到催人奋进、育人无痕的作用和效果。

作者简介:

张增来(1971年—),男,山东沂水人,日照市北京路中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师德教材教育
教材精读
致良知与师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