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刍议

2018-10-21 00:56龙慧军
文存阅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实践应用中职院校因材施教

龙慧军

摘要:中职院校要培养符合社会各领域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创新其教学模式,使其课堂教学满足改革需要。而因材施教法在中职院校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因材施教;中职院校;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在中职院校,其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或辍学生、高中毕业生、进城农民工子女等等。在这样的生源结构下,中职院校要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就需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数学学科是中职院校专业体系中的必修基础课程,中职数学教师要在新形势下贯彻有效教学理念,落实因材施教。

一、中职数学课因材施教的应用特点

(一)充分突显学生的优缺点

因材施教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志趣和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具有参差不齐的缺点,而且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能力都比较差,尤其是数学学科。数学是比较抽象性的内容,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但中职学生并不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在因材施教模式下,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闪光点和短处。因此,这一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具有充分突显学生优缺点的应用特点[1]。

(二)充分尊重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要求教师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化情况。因此,在教学应用方面,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虽然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但是每个学生依旧是独特的个体,都具有其个性化特征。因材施教模式建立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可以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中职学生的基本情况

中职学生多数都具有不良的学习习惯,为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教学难度。导致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的原因,通常是家庭教育状况不佳、学生以往学习生活中受到不良风气影响而积淀所致、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性与抽象性等等。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不良习惯一般体现在课前不做预习、课中开小差和睡觉、课后不注重做作业和巩固知识[2]。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升,甚至会使其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中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缺乏成功的体验。因此在失败比较多的情况下,学生慢慢丧失学习信心,容易在内心形成自我否定的想法。尤其是学生认为就读中职院校的前途比较渺茫,就会出现厌学情绪,缺乏上进心,自我控制力也不足,严重者会发生打架斗殴的不良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开展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性,并考虑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心理特征,全面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教学。

三、中职数学教学的因材施教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划分,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在中职院校中,可对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划分。A层:学生具有较强学习欲望,且数学知识基础较好;B层:虽然有上进心,但是数学基础相对较差;C层:缺乏对学习的动力,而且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中职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明确清晰的划分之后,可为其制定相适应的学习目标。比如在《不等式的应用》数学课程中,教材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使其可以掌握数学知识,结合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然后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数学能力。在这一总目标之下,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层次化学习目标。对于A层的学生,要求其结合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熟练列出不等式,进而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对于B层学生,要求其可以对比较复杂的数学問题的数量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可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列出不等式。对于C层学生而言,一般要求其可以基本理解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根据其数量关系而列出相关不等式,然后进行不等式的解答。

(二)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在因材施教模式下,教师需要对各层次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有效教学,同时也要注意适当满足学生的整体需求。因此,教师可先对基础知识内容进行整体的传授,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结合符合自己认知能力与学习需要的数学内容进行学习,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加强其掌握知识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要[3]。比如在椭圆标准方程的教学过程中,一般要求A层学生结合教师推导的椭圆标准方程的由来,对相关推导过程进行有效学习;B层学生则主要是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掌握;C层学生则要求其针对椭圆形成的画图过程进行了解,从而掌握相对应的数学知识。通过这样的因材施教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课后阶段的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进行课后知识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其可以在数学练习过程中掌握数学解题的思维及其数学奥妙。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以上分类的学生而布置不同的课后任务。比如对于A层学生,教师可布置不同题型的数学课后作业,以增强其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对于B层学生,则布置一些固定题型的习题,帮助其巩固知识;对于C层学生,则主要布置数学的发展及功用等方面的课后作业。

结束语:

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中职数学教师应该加强这一教学法的运用,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而划分好学生的层次,并有针对性地展开有效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数学素养,以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钱琴.因材施教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感悟[J].中学课程资源,2015(2):54-55.

[2]王军英.因材施教——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1):108-110.

[3]陈瑞霞.中职数学教学如何因材施教[J].未来英才,2015(11):131-131.

猜你喜欢
实践应用中职院校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