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中职语文课堂培育“工匠精神”

2018-10-21 00:56张琳
文存阅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工匠精神新媒体

张琳

摘要:工匠精神是当代职业发展教育中一种值得弘扬与培养的价值观,而中职语文课堂则肩负着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在人文素养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重任。随着新媒体时代的高速发展,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也需要做出顺应形势的改变。本文将从新媒体角度入手,探析中职语文课堂培育“工匠精神”的现状与发展形势。

关键词:新媒体;中职语文;工匠精神;现状与形势

一、“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

“工匠”一词,在古代文献中也被称为“工”“匠”“工巧”“巧匠”。《辞海·工部》说:“工,匠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者。”因此,传统意义的“工匠”是指从事手工制造和劳作、具有专业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如木匠、鞋匠、铁匠等等,只专一门技艺,忠于职守,默默劳作,一般文化不高,地位一般。现代意义的“工匠”,通常指受现代工业文明的熏陶,在现代工业文明中通过训练培育出来的一种专门人才,是在整个专门、专业活动中,按照一定标准掌握一定的技能、技术和技艺的人才,是与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浸润联系在一起的,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专业、专注。“精神”一般指的是人的思想、意识、观念、思维等。

美国作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中写到:“从古至今,‘工匠精神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世界的改变,倾心于技术提升和创造发明的‘工匠精神,是世界上每个国家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源泉。”“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是一种生命态度,并非所有的工匠都有工匠精神,只有那些热爱专业,精益求精,专心致志,练就了成熟过硬的专业技能,并达到了一定高度的优秀工匠才具备“工匠精神”。一般认为,“工匠精神”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就是以敬畏之心,不辞辛劳,追求精准和极致,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把职业看做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二是持之以恒的专注精神。就是心无旁骛,保持内心的宁静,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工作。三是可持续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上,更要体现在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新成果上。

二、“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分析

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用“工匠精神”涵养职业院校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实际意义。这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与学生未来成长成才的需求,此外也有助于孕育社会文化的健康内涵,并促进其持续发展。由于职业教育是与科技进步、企业发展、社会繁荣紧密关联的教育类型,那么重振、培育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职业教育这个途径。当下,确实存在不少职业院校不够重视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尽快补齐短板,走出过于重视各类技能传授而忽视职业素养培育的误区,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稳根基,进而对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蝴蝶效应”。

(二)中职语文教师对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工匠精神”与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弘扬“传道、受业、解惑”为教师本职的语文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相通性。中职语文教师一直扮演着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角色”,是中职教育的美育灵魂。这对中职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养对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所以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体现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础。工匠精神就是要追求精益求精的素养,对于中职语文教师来说,需要不断完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凝练教学智慧、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教学手段、追求教学上的精益求精。这就要求教师在培育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的同时,首先自身硬件上应具备工匠精神,不断提高教学素养,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自己的学生,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新媒体视阈下中职语文课堂培育“工匠精神”的现状与发展形势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现状

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学习缺少兴趣,文化基础弱,沉迷网络与游戏;二是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希望一蹴而就;三是贪图享受,没有长远职业规划,或者有远大的人生理想,但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境而放弃。在语文教学方面,也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式的生硬教学方法,缺乏榜样式、陶冶式教育,难以形成具有带动力的学习氛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发展水平,提高综合实力,我国正在逐步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在这种情势下,我国对具备高端技术以及高职业素养的技术性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教育作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越来越被学校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职业前阶段,二是职业中阶段。职业前阶段主要是在学校进行,而职业中则主要依托企业。一通常来讲,职业院校在进行工匠精神塑造时都会利用语文教学,其主要原因在于语文学科更加能够与文化底蕴、精神文明、文化涵养相结合。但从当前阶段来看,我国中职语文教学课堂在工匠精神的融入上起步较晚,无论在课程规划还是在教学设计方面都还缺乏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入。

(二)新媒体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新形势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实现了“所有人向所有人”的社会化传播,这使得大学生能够通过新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出生并成长在网络时代的中职学生,天生就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介结缘。他们通过新媒介接受的信息和文化远远多于传统主流渠道。这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在国家“文化复兴”、职业教育强调“文化润校”的大背景下,新媒体可以储备大量信息”,但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俗化效应”,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映射和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尽管目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首先,由于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搜集和传播渠道等方面的迅速发展,以及形式与内容的新颖性等特点,新媒体为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新的多样化媒介,诸如网络、微信、微博、慕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素养、学习心态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其次,新媒体促使中职语文教学的形式发生变化,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师可以运用电子化课堂和多媒体教学,在新型的教学方式下,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提高语文的课堂效果。第三,新媒体的发展促使中职语文教学出现了新特点。新媒体环境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师对教材的了解程度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一方面,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自己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有意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让学生掌握的知识面更广。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要熟练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这可以使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更为密切,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总之,在新媒体的不断影响下,中职语文教学呈现着互动性与拓展化的良好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陈玉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年第12期

[2]李忠華.工匠精神渗透职业教育培养途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6年第51期

[3]吴婷.探析新媒体视阈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现状[J].教育理论研究,2016年第28期

[4]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探析[J].职教论坛,2014年第22期

课题项目:

2018年山东省职业教育专项课题“新媒体视阈下中职语文课堂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18SVE109)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工匠精神新媒体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