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峰
摘要:无人驾驶技术是人工智能与汽车制造控制相结合的一项新兴应用技术,它所展现出来的应用前景十分诱人。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主要概述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制约无人驾驶技术发展普及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无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制约因素
现代人出行,汽车是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但是,驾驶汽车是一门技术活,只有具备合格驾驶技能、拿到相关驾驶许可证照的人才可以驾驶机动车辆上路行驶。对大多数人来讲,首先拿驾照就是一件越来越不容易的事情,需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学习并参加考试,达标后才可以获颁相应证书;其次,驾驶本身也耗费体力和精力,长期驾驶容易身心疲倦;最后,驾驶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意外,可能给驾驶者带来身体和财物的损害。
能不能通过一些科技的手段,根本性地解决上述问题呢?研究者们已经开始探讨无人驾驶技术了——研究和制造无人驾驶的汽车,创造适合无人驾驶汽车行驶的软硬件环境,从而实现汽车自动驾驶、根本性降低人力驾驶成本并最大限度杜绝交通事故的目的。
一、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人们也开始把眼光聚焦到无人驾驶技术领域。汽车制造商、汽车出行服务商甚至是专业导航服务商都敏锐地意识到无人驾驶技术可能带来的巨大商机。目前,把无人车运营列入远期商业目标的公司包括巨头级别的企业如Google、滴滴,初创型的企业如Pony.ai (小马智行)、Roadstar.ai (星行科技)等。这些平台都试图及早占领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市场,在未来“去司机化”服务领域抢先占据有利高地。
美国谷歌公司是最先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公司,并且在2017年11月率先进行了不配备安全驾驶员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而在我们国内,百度、长安等企业以及国防科技大学、军事交通学院等军事院校的無人驾驶汽车走在国内研发的前列。长安汽车、百度汽车都已经进行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并初步取得成功。
除此而外,无人驾驶技术也引起了公共交通领域的重视。在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部门已经将无人驾驶公交车项目纳入到未来发展的计划,甚至有的已经开始了前期的测试工作。
二、普及无人驾驶技术需解决的问题
人工智能(AI)与汽车的结合,必将开启未来无人驾驶技术的崭新时代。但是,在这条“承前启后”的路上,要实现无人驾驶的真正普及,还有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
从专业角度而言,无人驾驶技术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车道偏航预警和紧急刹车辅助;第二个层次是AutoPilot功能,通过自动驾驶仪来实现部分无人驾驶的目的;第三个层次是特定条件环境下的结构化道路自主驾驶;最后一个层次就是实现全天候的完全自主驾驶。完全达到了最后一个层次的要求,才标志着真正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但是,我们现有的技术条件、环境条件和法律条件,距离这个层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首先是技术条件。实现汽车自动驾驶的控制系统不是最大的问题,无人驾驶汽车最大的技术难题在于“车联网”系统。这是一个相当复杂、技术难度和集成度都较高的系统,涉及到汽车本身的有效自动控制技术、高精度和同步性的导航技术、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难关如果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真正意义的无人驾驶便无法实现。
其次是环境条件。全面实现汽车的无人驾驶,必须要有完善的行驶条件,包括街道路面的改造、交通指挥信号的改造等。无人驾驶汽车没有人的控制,全部靠预先设置好的程序自动行驶,所以行驶的道路条件必须根据汽车行驶的各种状况进行设计,务求让每一种可能出现的状况都有安全解决的环境条件。另外就是交通信号系统要进行彻底完善,使之适应自动驾驶的特点,不致造成交通秩序的混乱。
第三是自动驾驶技术在普及实施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自动驾驶技术一旦发展成熟,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让公路交通系统变得更加有条理、有秩序。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保证不出任何问题。自动驾驶完全脱离了人的操控,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在责任的界定、赔偿等方面,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所以,要实现无人驾驶的真正普及,不仅仅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还要完善交通环境和法律环境。前途光明,但任重而道远。
三、结束语
新信息技术的革命,必然会改变甚至是颠覆传统的汽车驾驶模式,让我们从辛苦而繁琐的人工驾驶当中解放出来。但是,要实现这样的模式,我们的研究者和从业者们,还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从而形成一套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驾乘新方式。
参考文献:
[1]倪继平.基于机器学习的无人驾驶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18 (6).
[2]顾彦.四重难题让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深陷信任危机[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 (2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