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忆
摘要:称呼语无论在哪种语言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语言交际的先导语,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称呼语主要有社会文化标志功能、礼貌标记功能等作用。一个的国家的称呼语体现了这个国家的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的镜子。不同国家间称呼语的文化差异体现了国家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了解称呼语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减少汉英间的语言屏障,有利于人们在两种语言环境中的交际交流。
关键词:称呼语;功能;差异
语言学家认为,称呼语是人称指示语的一种,属于指示性词语。汉英称呼语在功能上大致相同,但因社会结构、血缘关系和文化取向等方面存在不同,从而使得中西方在称呼类型及称呼方式的选择上有较大的差异。
称呼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交际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语言习惯,称呼语类型多样,功能丰富,同时也是体现民族文化背景的一个重要元素。英语和汉语分别作为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和使用规模最大的语言,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反映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别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从称呼语的类型、功能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三个方面浅谈汉英称呼语的差异。
一、称呼语的类型
称呼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型,这是世界上大多数民族语言的称谓语所共性的类型特征,其中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两种主要分支类型。
1.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是指对血亲、姻亲的称呼,或具有血亲关系、姻亲关系者的互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亲属之间长幼有序,界限清晰,关系明确。亲属之间按血缘或姻亲关系有一一对应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亲、母亲、舅舅、舅父、阿姨、姨妈、叔叔、婶婶、伯父、伯母、堂姐、表弟等称谓,可使人轻易分辨长幼尊卑,清晰具体。
而相较于中文,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就模糊许多,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不同,西方更注重个人的色彩,所以大多数的亲属称谓都只是一个笼统的观念,例如“grandmother、grandfather、brother、sister”等在中文中都没有与之唯一对应的亲属称呼,它仅代表了亲属的辈分关系,对于各成员之间的具体血缘关系并没有强调。
2.社交称谓
社交称谓是指除亲属称谓之外的,反映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在社交场合应用的称谓习俗。主要由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两大分支构成。
3.非亲属称谓
非亲属称谓是指以社会生活中的人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外的那些人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在大部分非亲属称谓中,汉英的称呼方式区别不大,但是在仿亲属称谓中,而这存在较大的不同。
首先,在中国,仿亲属称谓表示双方关系密切,在任何情境下都可使用,如“称兄道弟”一词,人们通过以兄弟相称表示与对方感情的深厚。
而不同的是,英语中的仿亲属称谓一如Uncle Lee、Aunt Ann等,仅是表达对年长于自己的人的敬称。同时,英语中“姐妹”、“兄弟”等词仅用于宗教职事称呼,如Father John(约翰教父)等,在家中,即使是亲兄弟,也要互称名字。
4.语境称谓
语境称谓指的是在一定的具体的社会交际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称谓俗语,如谦称、敬称、婉称等。汉语中以称昵称表示亲近,拉近对话者的关系,以称全名表疏远,关系不亲近。在英语环境中,以称名表亲近,称姓表疏远。这是语境称谓中汉英的一个主要不同。
二、称呼语的功能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称呼语的大致功能都大致相同,主要的功能有交际指示功能、礼貌标记功能,会话结构功能三大类。作为指示语,称呼语在交际中首先起到指示作用,即谈及一个人时对他的称呼,如“张老师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David will go abroad for business next week.”等,这里的称呼语“张老师”和“David”就起到了交际指示作用。为了维护自己或对方的面子,对别人表示礼貌,使用称呼语可以拉近距离显示尊重,同时表达交际者的感情,被人称作一种“保全面子”的策略(face saving strategy),分为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两种,分别是为了表示亲近和疏离,这便是称呼语的礼貌标记功能。再者便是会话结构功能,有表示号召、回应、询问、问候、告别、请求等毗邻应对的功能、转换话题功能和维护原话题功能、争夺话轮的功能对话题信息的回应功能。
三、称呼语差异产生的原因
造成汉英称呼语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文化不同,同时还有地理环境和经济体系的不同造成的。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早期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耕作方式为主,土地無法移动,地主阶级读书人无法离开土地,所以中国的传统社会制度便是家族制度,农耕经济为主要经济制度。在这样的地理环境和经济体制下,中国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称呼语体系,阶级分明,称谓具体,由于社会长期的稳定和无外来因素干扰,所以一直传承下来形成了现在的称呼体系。
而西方大多数是海洋国家,人口流动性强,以商品贸易经济为主的经济体系,这三者决定了西方人注重改变与创新,对于传统的细节称谓语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体系为人沿用。
结语:
综上所述,汉英称呼语,在不同的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有文化的因素,也有地理环境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特点。随着全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地交流日益频繁,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交际交流的顺畅,很有必要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和表现,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亚红.汉英称呼语的语用变异[J].语言文学研究.2011(10).
[2]钟馨.浅谈东西方语用文化的差异—称谓、打招呼、赞美[J].科技创新导报.2013(09).
[3]王晓红.称呼语的社会文化标志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