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
摘要:在新闻采访中,人物报道常常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搞好人物的宣传报道呢,本文做了具体阐述:一是要提前做好策划;二是与采访对象聊起来;三是拍摄环节“动”起来;四是组稿取材“挑”重点。
关键词:人物采访;前期策划;亮点、热点、焦点和动情点
干新闻工作这么多年,有个体会,做电视专题类的人物报道就是要会讲故事。有故事的新闻才是好新闻。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接到选题,马上就去拍,至于采访什么,拍摄什么,心中没底,回来编片时,才感到有效素材短斤少两,遗憾多多。这就需要我们从采访的前期策划,采访过程中的沟通交流来寻找亮点,挖出人物背后的故事,这样我们报道的人物形象才能更加鲜活、生动、丰满,更具有说服力,产生反响和共鸣。
一是前期策划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做前期策划时,我们要未雨绸缪,了解项目的每个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这就要求我们要先对所报道的内容进行主题和角度的准确的定位;再就是要对采访对象的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浅显的了解,如年龄、职业、地位以及所处地区的风俗习惯,地理特点等。比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一档大型的《大国工匠》系列报道,这是一则央视新闻频道为“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策划,并用心进行采访录制的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主题的报道,力求把每个细节都清楚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报道中我们可以准确的了解到多个领域里平凡的工匠艺人,报道中用最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工匠艺人的日常工作故事,在这其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画面中看到他们工作的熟练,感受到他们精巧的技艺,从而更加贴合我们所要宣传与弘扬的中心思想——“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在《大国工匠》的一系列报道中我们所要倡导和颂扬的是在中国平凡普通劳动人民的职业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贡献力量,同时这也是对“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口号生动形象地讲述。同时,这样就使《大国工匠》在一开始的选题上就做到了立志高远,同时还拥有了广阔的视觉体验与宏大的气势。
我们从事拍摄、采访工作,是电视新闻栏目中最基础的部分,往往会报道一些积极先进的典型人物。其中就有机关干部、医生、老师、社区调解员,还有行政执法者,这些先进典型的共同特征就是爱岗敬业。报道他们时,一定要结合他们的职业特点。机关干部报道角度就是勤政为民,乐于奉献;医生就是关爱患者,医术精湛;老师就是要突出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社区调解员就是要突出为社区和谐,帮助百姓调解矛盾......所有这些,都要在采访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防止出现人物特点不够显露,闪光点不突出,事例不足以吸引人,报道主题不够新颖、简单的现象。
二是采访中要注重与采访对象的沟通交流
我们开始对人物进行采访的过程中,与人物的谈话与交流,即一对一“聊”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在采访前,我们可以采访对象开机拍摄。认真倾听他们的故事,拉近采访者和采访对象间的距离,打消采访对象的不安和忧虑,让其打开心房,畅所欲言。从而有助于发现他身上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亮点,让采访报道鲜活生动起来。如《大国工匠》中,记者们就跑到了产品的生产前线,用现实的目光去看待生活,用最真实的镜头展现生活,诚心诚意的与工匠艺人们一对一的交流,倾听他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声音,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他们一件件光辉的事迹,采取一种平等的态度,用现实的眼光和真诚的内心去记录交流,从而让观众深刻了解到工匠们的工匠精神,更好地进行中心思想的宣传。
其中,最让笔者记忆犹新的是报道中的那位参加了C919大飞机制造的钣金工王伟。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民用飞机生产线都相继下线了,很多工人被迫转业。但是和他们不同的是王伟带走了工厂的一块废弃的金属板,这块金属板成了他对于钣金工工作的寄托。闲暇时,他还和从前一样,练习钣金功夫,开始的时候,他把金属板用木槌打造成了碗,最后再把碗敲打成板。在他进行这一系列动作时,他就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以前工作的时候。终于,2006年政府制定了加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使自主设计制作大飞机不再只是梦想。
经过十年的岁月,王伟再次回归。靠着自己精彩绝伦的技艺,凡是经他敲击过的舱体与工装,距离都极小,就相当于一毫米的百分之九,可见他技艺的精湛,工作之细心。他再次用实践证实了他手里的钣金锤就是完整意义上的霸主。
经过一系列的沟通了解,我们了解到王伟自身对于职业的沉迷、精密细致……从而使我国大飞机历经的种种曲折历史形象鲜明的展露在观众和广大人民的面前。
三是拍摄角度要充分展现画面的动感
在进行拍摄时,镜头设计的角度问题很重要。首先,我们要学会观察细节,对采访对象要适当的捕捉能够在电视机中播放的带有动感的细节,一些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人物认真仔细做事的细节动作;再就是镜头要接地气,贴近采访人物的平凡生活,还是以《大国工匠》为例,报道中有八位工匠艺人,他们做的都是极细致的工作,不管是焊接,打磨还是钻孔,在他们的眼里都是要极仔细的完成的,而且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岿然不动。像这样的简单单一的动作,怎样才能让镜头将其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对于这个问题,在拍摄过程中,采访的相关工作人员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跟在工匠艺人身边,形影不离,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即使是几个小时也不松懈。缝纫针百分之一般粗细的精准密度,怎样让电视画面出色的呈现?我们先开始采用的是100微距的摄像头,努力把工匠艺人的每一个动作细节都记录下来,从而带给观众精彩的审美体验。其中记者们都摆脱了环境的障碍,宁愿什么防护措施都不做,也要把工匠艺人的精巧技艺拍摄出来,工作人员的这些行为让许多工匠艺人都为之感动。三是在关注主要采访对象的同时关注好别的人物的配合,俗话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采取多方面的角度。
四是整理稿件,提取材料时“挑”关键
最后的整理组织稿子,是一个耐心加细心的过程,因为播出时间和篇幅有限,面对繁多的拍摄素材,选材取舍要突出重点, 细心的选择最能展现报道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特征的起关键作用的片段与对话。这其中就包含着闪光点,中心点,热点和情感点。另外,要思考到时效性的問题等等。《大国工匠》共八集,它在中央电台新闻频道播出时间一般每集要大约十分钟,但在《新闻联播》中播出的经过改良后的《大国工匠》平均每集都不足五分钟。虽然这种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不算是大制作节目,但是效果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同期某些大制作栏目。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编导们对镜头和画面的细致入微的反复检查所展现出来的认真负责态度,很大程度上展示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记者和其他幕后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同时也表现着中央电视台新闻人对大国工匠真实报道,鼓舞观众学习匠人精神的自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