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8-10-21 17:39严晓红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城市智慧问题

严晓红

摘 要:由于城市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主要家园,因此,智慧城市成为智慧文明的主要载体,对智慧城市研究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建设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智慧;城市;问题;对策

1 前言

智慧时代的城市与环境研究,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与统计数据,着力于城市环境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与信息增值过程模拟与规律探索,并应用这些规律设计、建设与运营城市及保护环境,从而实现城市高效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目标。智慧城市就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城市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与城市治理智慧化,是未来城市形态和各国竞相发展的领域。

2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把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信息化相等同。百姓对智慧城市认识比较模糊,而且一些在政府、企业与研究机构中的专业人士也将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城市信息化,这对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十分不利。二是把硬件建设与应用软件开发相割裂。各地通常将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建网络、装探头,或者热衷于建云存储和云计算中心,而对硬件支撑下的智慧产业、智慧民生和智慧治理等应用领域软件开发力度不够,导致大量硬件建设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这就直接威胁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三是把数据采集与共享平台搭建相分离。在政府各部门积淀了大量统计数据与近些年来形成的大数据,可以支撑智慧城市数据平台建设,但由于利益掣肘,各部门都不愿意将各自的数据共享出来,导致城市统一数据平台难以搭建,直接制约着智慧城市建设。四是把技术研发与人文内涵建设相对立。大多数地方与部门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技术领域的事,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而实际上城市的主体是人,智慧城市建设离开了艺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势将弃本逐末。五是把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背离。智慧城市建设初期政府政策引导及顶层设计、规则制定和非市场领域的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但后期一些盈利项目可由企业参与建设,采取社会投资等模式,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六是把顶层设计与项目建设相脱离。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首先做好顶层设计,然后再分项施工运行。由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方法、智慧城市项目整合的体制机制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得现有智慧城市建设往往是先实施单项建设,如智慧交通、智慧购物等,从而缺少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整合,出现碎片化倾向,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效果欠佳。

3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策略

3.1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今后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为:首先,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并举。政府主要负责公共物品性质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将智慧城市建设的其余部分交由企业完成。其次,坚持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并举。智慧驱动城市发展是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作为解决问题的人类智慧当然应涵盖所有知识领域,既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再次,坚持标准化硬件建设与特色化应用软件开发并举。硬件建设具有普适性的标准,包括遥感、射频、宽带、存储、处理设备等,并且宜于一次到位、配套建设,应用软件开发使用可结合各地发展水平和地方特色逐步推进。最后,坚持公共信息共享与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并举。信息安全与保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较大掣肘,一些公共部门以信息安全与保密为由垄断封锁公共信息公开使用,导致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无法推进。当然,对个人隐私信息应依法保护。

3.2 智慧城市建设策略

(1)从战略视角认定智慧城市的本质内涵和建设标准。智慧城市作为智慧时代的城市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决不能将智慧城市简单理解为城市信息化。要牢固树立智慧城市是智慧驱动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城市长期发展过程中,不要有短期之内就能建造出智慧城市的急躁思想,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日积月累。现有的各类智慧城市建设进展评价体系中,由于对智慧城市理解简单,而设定的大部分指标仅限于城市信息化,因此,这种评价体系易于误导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加以纠正。

(2)以应用为导向逐步推进标准化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新一代信息技术成熟,为智慧城市提供了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存储整理、提取分析、决策反馈、控制优化的能力,使城市变得敏捷聪明起来。可见,系统性、标准化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由于应用开发不配套,也出现了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率低、大量资金沉淀的问题。因此,以应用开发为导向,适度超前、逐步推进是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遵循的法则。同时,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共享水平也是十分必要的。

(3)按照城市系统架构采集数据信息,搭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智慧城市运行需要全方位的城市动态信息,碎片化的信息无法实现城市运行动态监测的目的,但大量无关信息采集又会提高信息采集和处理成本,因此,有必要在信息采集前选取城市特征变量,对特征变量进行动态信息采集。同时,由于城市系统性,各类信息共享和有机整合是全方位了解城市动态的关键,不过,信息共享涉及到信息提供者可能面临的利益受损问题。个人方面存在隐私保护问题,公共部门存在利益博弈问题。消除个人隐私泄密风险和保护信息提供者利益,既要从技术层面抓紧研发,更应在法律层面予以界定。

(4)充分發挥人文社会科学作用,确保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根据智慧城市定义,智慧城市不仅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更主要的是智慧驱动城市发展,既包括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也包括应用领域的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治理,这都离不开对人的需求和行为方式的分析,而对人的需求和行为分析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但是,由于在智慧城市建设初期,主要任务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因而易于陷入注重技术、轻视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物的误区,从而忽略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目标。随着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更需引入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

(5)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推动智慧城市健康持续运行。智慧城市是最大的人工智能体,不仅有公共物品,还有私人物品。智慧产业大多由企业来完成,主要需市场调节。智慧民生领域既有公共物品领域也有私人物品领域,既需要政府调节,也需要市场调节。智慧治理大多属于公共物品领域,主要需政府调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具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属性,因此可以采取公私合营的PPP模式。此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则制定、监管,以及先导领域也需要政府来主导。

(6)做好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整合现有各类单项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具有系统性、有机性的特征,但目前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降低了智慧城市建设效果,使得智慧城市建设呈现碎片化现象。从全国数百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来看,绝大部分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各城市基本处于单个项目建设状态。

4 结语

智慧治理进展较为缓慢,智慧规划、智慧监测、智慧管理、智慧决策都处于起步阶段,影响着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其原因首先是对智慧城市认识不到位,其次是受到研发水平制约,最后是共享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来。只有提高智慧治理水平,才能统领各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因此,应将智慧治理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任务,加快推进。

参考文献:

[1] 李扬,潘家华,魏后凯,刘治彦.智慧城市论坛NO.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城市智慧问题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