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 李涛
摘 要: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非常,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更需要加强生活环境的建设。现阶段,一些较为发达的地方大部分都对生态河道进行了规划,这也能看出人们对环境保护方面意识的加强。生活环境中对水利的规划中,并不只是指一种较新颖的技术的计划和应用,同时更要依照地域的不同以及河道的特点一些因素定制需求的水利生态规划,城市河道的规划建设对于当地的经济环境以及群众的生活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生态水利规划上一定要保证严谨和科学性,最终保证实际意义。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探讨
1 引言
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离不开水利资源,生活中的水资源一旦受到破坏,就一定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若要高效应用水资源,所以一定要提高对生态河道的整治。
2 治理生态河道的基本原则
2.1 综合治理原则
人们生活中防洪以及蓄水主要依靠河道完成,对河道进行一些列的生态防洪工作,能够促使水利资源保护,所以,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加强对河道的治理工作,进而提升其整体功能与价值。
2.2 协调性原则
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的过程中,要适当的融入相关美学特征,对于河道沿线进行系统的设计,提升环境与河道的自然与统一。
2.3 自然性原则
河道的修建工程中,一定要多运用自然的修复方法和手段,另外在修复过程中人工修复模式也要适当运用,加大河道其自己的修复能力,促使河道在社会发展中起到良好作用。
2.4 经济性原则
实际当中需要从经济的较多出发开展河道治理的工作,所以,在河道修复工程中,要注意开源节流。促使经济和自然成果并达的效果。
3 生态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当中,不仅能够达到高效治理现代河道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可是在生态水利方面依然存在认识不足。还有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大多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专业性以及指导性非常欠缺,大部分应用的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匹配自身的问题所在执行相应的管理模式,人员的在工作当中执行力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团队素质良莠不齐。最后就是经费问题。生态水利对人们门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并且其工程也是非常庞大的且非常复杂,工程时间也很长,在这一工程中需要大量的经费,所以资金不足,就会很难开展河道的治理工作,工程资金问题的出现,就会出现生态水利的应用中出现遗漏,最终出现严重问题。
4 生态河道治理具体措施
4.1 项目基本概况
在某个生态河道治理项目工程中,项目长度为11.12km,此河道中大部分都是自然形成,其主要应用于汛期洪水排出,河道的宽度是20m~60m之间,整条河道的宽窄不同,并且高低也不尽相同,有些地方会出现缺口的地方。本项目的工程范围是河段的下游段。
4.2 自然生态下的河床与驳岸设计
这个地方的生态河道改造工程遵循水源循环发展的趋势,对河底以及河道两边进行软化是此工程首要开展的额工作,这样能够使地下水和地表水两者充分交融,而且能够调节水位高度,能够有效促使水域中的动植物健康生产,同时这种方式也有效利用水生动植物的特性开展了净化水体。
4.3 生态路面与卵石排水沟的设计
透水砖应用在此工程中人行道一部分路段,公园的路面则是透水嵌草青石板与汀步石搭配使用。以上的工程物料特点是具备良好的透气和透水性,这样就可以吸收大量的热分子和水分子,也可以进一步减小外部排水防洪效果,保证降雨后出现积水的状况,做到防洪,河道治理的效果。除此之外,此工程路面以及卵石排水沟加强土壤以及地下水方面的规划,保证土壤持续可观湿度,并且完善了地面植被以及微生物的生存,保证其设计的科学性。
4.4 河水净化设计
为了保证水体的干净,确保生态河道处于水质的整体质量,加强河道景观建设,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并且对河底淤泥清理的同时,通过“用生态恢复生态”思想,对其栽植了美人蕉、荷花、旱葉草等非常多的水生植物,为了更好的展现水陆交错带并栽植了生、挺水以及浮水植物,例如菖蒲、芦苇等植物。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河水水体的净化,从而将富营养物与浮游生物等清除,晚上水质质量,提升水体的透明度,尤其是保持河道中水生植物的生命力,保证水体净化质量。
4.5 优化植物配置
水土保持效果最佳的方法就是植物的栽植,可以通过土壤固定以及提升持水性相关作用,所以,加强有机质的含有量,加强土壤结构以及性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促进植被增长,同时发挥着非常重要是作用,其效果是非常突出的。植物作为生态河道治理当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对河道治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效果,例如其枝叶您可以截留雨水,同堤岸旁的植被能够将能力抵消,将水分保留,按照其生长具体条件状况,根据生态治理状况,将其划分为水生与河坡、河滩植物与洪水位以上的河堤植物。并在,所在放我不同,需按照其具体特征完成科学的选取,同时实现固堤与美化两者的完美结合。除此之外,对于根系的配置需秉持深浅错落方针,坚持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核心,保证其多样化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绿植种植,从而有效的解决洪水位以下的植物群落景观差异的改变,保证其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并且需加强地区气候的分析,防止外来树种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有效的完成生态治理的目的。
4.6 生态河道整治规划项目治理模式的综合评价
该地区生态河道整治规划项目治理模式还涉及湿地系统,它也是当地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独立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具有调节径流、改善环境、抵御洪水、控制污染等等重要功能,极大程度修复了该生态河道项目水生态系统。纵观整个河道的治理,它将绿化廊道、湿地、休闲景观等多方面融为一体,采用植被配合湿地的形式来巩固堤岸、实现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完美修复,其中也采用了大量的先进科学改善方法,起到了不错的治理效果。整个河道河段治理长度较短,为3020.47m,河岸带相对占地开阔,是该河道重要的景观带,具有极高的亲水性,建设投资相对充裕。由于整个河道河段都采用了生态治理方法,所以整体表现出了较好的生态效应,结构也相对稳定,为地方人们提供了较好的濒水休闲场所。最后从生境评价来看,整个生态河道的渠道化程度良好,因为该生态河道利用到了干砌石护底配合生态型护岸,二者效应相加为河道整体提供了较好的透水效果,实现了河道内外物质与能量的有效交换过程。虽然整条河道都为人工建设河道,但整体设计改造接近自然河道环境,避免了过度人工渠道化痕迹。除此之外,就弯曲程度而言,因河段维持向西移动,因而护岸方式采取生态自然形式,具体为干砌石与石笼为主体结构,透水透气性表现明显,同时护岸表层有腐殖土覆盖,十分适合植被生长。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崛起,节能,低碳环保已然成为相结合的我国发展的发展趋势。而河道治理作为生态环境当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加强生态化治理属于一个长期的工程。所以,在此过程中,需加强设计以及维护管理,根据生长条件为其创造良好的生存环节,保证植物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需加强河道治理现存问题的研究,科学的选取职务而,构成生态系统,从而高效的实现河道生态环境治理。
参考文献:
[1] 朱立鑫.刍议如何进行生态河道治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6):183.
[2] 闵凤阳,黄伟,王家生,章运超.浅谈生态河道治理与生态航道建设的关系[J].中国水运.航道科技,2016(2):6~9.
[3] 杨龙.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初步研究[D].长安大学,2015.
[4] 马玉立.生态河道治理思路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