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频次探究

2018-10-21 10:57赵清梅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赵清梅

【摘 要】 新课标和教育信息化政策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到积极作用,语文教学中适宜的信息技术运用频次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有益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技术频次

教育信息化引领了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发展语言,培养说话、写话作文能力,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品质都是有益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到底需要怎样合适的频次,需要哪些理性要素支撑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此从理性认识和具体案例两方面来分别探究。

一、关于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频次

频次指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次数。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频次指一堂课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次数,适度、规律、有效的次数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反之,若频次失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学效果不佳或甚微。

学生是生命学习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对生命学习体的作用不容忽视。正如坚持跑步锻炼的人跑的“度”适当,对身心健康有益,一日三餐最佳频次的饮食对健康有利,若信息技术呈现频次过繁或过少,则易导致学生视觉疲倦或学习认知的不足。

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频次是有价值的:恰到好处的频次,在有效视觉冲击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丰富学习语文的情感,引领语文学习的良好态度的形成,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也防止多频次杂乱无章给学生造成的视觉污染,甚至带来厌学等负担。这是值得每一位有志于语文教学的小学教师深入探究和总结、反思的。

二、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频次分析

1.信息技术运用因教材教学功能而定

信息化语文教学教师盲目推崇多媒体教学,忽略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导致语文本位教学缺少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储备。

2.信息技术频次可能导致语文思维空间不足

过于利用多媒体堆砌资源,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内容被美术化、音乐化了,语言文字学习缺少过渡引领,限制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

3.易导致教师引导和学生实践环节缺失

教师语文授课环节缺少对学生主观学习体验的观察与感知,强调信息化优势,忽略师生、生生有效交流,学生在视觉疲倦中自然易忽略其他语文能力的发展。

4.过频易导致学生认知偏差

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忽略贴近生活的资源运用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创新,易导致学生产生投机取巧的心理,使语文问题失去现实价值,学生逐渐丧失了语文实践能力,阻碍了语文素养的有效提高。

三、信息技术频次优化资源对策的理性认识——增强语文教材功能性意识

意识一:融合意识

首先要有信息技术运用的意识,细研教材,掌握重难点,优化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设计,保证信息技术能调整课堂节奏。

意识二:丰富渠道,增加互动意识

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频次渗入,创造了互动的空间、条件,拓宽了语文课堂组织形式,也优化了师生互动,更有效满足了小学生语文知识储备需求,在充实学生语文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意识三:创建情景,提高学生自主性意识

有效的频次为情景的创建提供条件,学生学得轻松,自我效能感增強,语文知识在视、听呈现中具体化,有利于理解、背诵、创造和加深情感体会。

意识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是语文课堂的实践和组织者,要将语文知识具象化,引导和辅助学生独立探究,及时解决语文学习的困惑,培养思维能力。

四、以《咏鹅》为例探究信息技术运用频次

1.《咏鹅》教学中的信息技术频次设想

《咏鹅》首句反复咏唱,对鹅的热爱之情自然流露,“曲项天歌”的神态描写和“白毛绿水”“红掌拨波”的动态描写反映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怎样在完成其他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用一定频次的信息技术呈现,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进而拓展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在文本语言基础上创造出个性丰富的阅读语言和言语呢?

2.两种频次呈现的对比实验

信息技术呈现首先应该站稳文本背诵的立脚点。为了加强背诵,将学生分两组开展不同的实验。

实验一:一组用连续多频次呈现朗读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跟读,另一组闭眼听读。结果发现,播放、跟读三遍,学生便厌倦了,虽然反复十多次,但写错生字和无法背诵的学生仍占较高比例。

实验二:原来跟读的小组闭眼听,另一组在信息技术呈现朗读视频前,先呈现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提示:“谁能第一个会背诵便是我的好朋友”,提醒学生观看朗读视频跟读,并与教师模拟鹅的形态、动态的游戏交叉呈现,再将模拟鹅的过程用即拍的短视频呈现欣赏和评价。结果发现,虽然信息技术频次少,但学生写错字和背不熟的比例明显降低了。实拍模拟游戏是这样的:教师一边朗读一边做动作,与全体学生共同模拟各种各样的鹅,一边以“我是一只大白鹅,我眼睛亮亮……”或“我是一只聪明鹅,我耳朵听准……”等句植入到此诗的朗读视频前反复引导朗读,朗读厌倦时再模拟各种喜爱的动态引读,并将实拍的视频播放欣赏和评价,评价欣赏后再让学生个体上台朗读和模拟动作……这样,学生厌倦情绪全无,拟鹅朗读热情高涨,且能自创动作与“我是一只勇敢鹅……”“我是一只平安鹅……”等个性言语同步朗读和背诵。以鹅拟人,以人拟鹅,不仅产生了朗读频次的良好效果,还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为培养写话、作文能力奠基。

反思信息技术运用频次,深深地感到,教育信息化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应该不断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和总结。适当、有效的信息技术呈现频次与语文游戏等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起来,相比只追求频繁、反复的疲倦式信息技术呈现方式来说,效果更加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减轻了学生的视觉负担,将古诗学习引入现实生活,且通过变换式语言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个性化语言,对激发兴趣和构建作文能力以及培养综合语文能力都有益。因此,广大教师应该努力探索语文课堂信息技术运用频次效应。

【参考文献】

[1]王友仙.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185.

[2]李海霞.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OL].学周刊,2017,22(15):162-163.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