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利
摘 要: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政府不断提高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重视度。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还是评价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指标。不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建成美丽乡村,不仅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乡村振兴,要求坚持走文明发展道路,为农村居民创造优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这是在国家层面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作出的重要指导,为其指明了前进方向。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和文化底蕴是激发农村居民归属感,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文化建设;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以往的发展模式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深化发展,农村人口外流问题十分严重,农村生态环境也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农村的人居环境日渐恶劣,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提出了许多建设要求和标准,这给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必须提高认识,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投入,确保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一、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当前,由于农村地区的建设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规划,盲目建设问题凸显,沿公路建房现象突出,居住点十分散乱,农用耕地被任意占用,垃圾任意堆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渐严重,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二)市政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以往的发展模式的缘故,乡村建设比城市建设落后很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例如,农村道路里程数少,交通不便问题十分明显。此外,农村的供水系统非常不完善,排水系统也不健全,用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导致大量水资源被污染,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十分明显。
(三)公共服务设施欠缺
目前,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极不健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要么由于年久失修无法使用,要么就是缺乏管理,使用效果低下,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非常堪忧,给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与此同时,农村地区还严重缺乏公共活动场所,公共活动空间十分狭小,邻里交流日渐被忽视,归属感消失殆尽。
(四)文化建设严重缺位
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外流问题的加剧,农村地区常住人口越来越少,这给忽视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借口,有些主管部门认为由于现有居住人口较少,开展文化建设的效果十分低下,因此就选择不予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或者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地发挥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其实,正是由于农村人口外流,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价值观受到较大的打击,农村应有的和谐温馨也变得日渐寡淡。因此,有关部门必须端正态度,加强文化建设,逐步培养起居民的归属感,建立独特的农村文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农村和谐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指导。
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如前文所述,由于农村无规划的建设和发展,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对农村的居住质量的提升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響,所以如果想要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必须加强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其实,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种表达,如果要建设好农村的人居环境,首先就必须保护好农村的生态,将农村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堂,不断改善农村当前的生态环境,以此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质量。此外,文化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极为重要,因为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进而推广绿色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二)有利于完善市政基础设施
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所以必须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农村的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正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应有之义,一个优良的农村人居环境势必具有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换言之,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是构成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文化建设对于农村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善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在农村地区加强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还可以让农村地区的管理者意识到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三)有利于改进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
众所周知,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十分落后,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非常低下,这给优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带来了巨大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不仅要求环境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因为人居环境改善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服务人民,让其能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而美好的生活环境和高质量的生活必然建立在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之上,例如,学校、医院、公共活动场所等都是衡量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在农村开展文化建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
(四)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归属感
由于人口外流问题和不良思想的冲击,农村的主流价值观遭受严重打击,居民归属感十分薄弱,对农村没有了以往的热情和向往,这对农村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
结语
总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对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有着极大帮助,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孙慧波,赵霞.中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差异化治理策略[J/OL].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1[2019-05-1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29.C.20181205.1634.002.html.
[2] 梁雪君.浅谈新农村建设中人居环境的营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6):186-187.
[3] 精准发力 示范引领 加快建设田园秀美新农村[J].吉林农业,2017(07):26-27.
[4] 孙岚岚.对改善我国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06):6-7.
[5]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文明在当下重生[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6(08):18.
[6] 贾丽,韩志才,叶佳佳.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策略研究——基于美好乡村建设背景[J].当代经济,2015(36):25-27.
(作者单位:新疆自治区昌吉州奇台县古城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