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燕
摘 要:小学数学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通分的重要基础。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知识框架,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数字依次展开,并在多次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学会、掌握、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探索分析;交流;基本性质
[教学片断]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教师用课件出示故事,指名学生读)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走累了,肚子也饿了。就在客栈歇息,店家为他们做了一张大饼。师傅说:“把这一张饼平均分成4块,每人1块。”八戒急了:“师父,我肚子大吃的多,能不能多给我一块?”悟空知道他爱占小便宜,就跟师父商量:“那就把这一张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两块吧。”八戒拿着分到的两块饼心满意足地吃起来。
师:同学们,故事听到这里,你们说八戒有没有多吃到饼?
1.观察证实:
课件演示模拟一下悟空分饼的过程,把八戒吃到的饼的大小涂色表示出来。然后用分数表示分到的饼占整张饼的几分之几,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得出结论:两种分法中,八戒吃到的饼大小相等。八戒在第一种分法中应分到这张饼的 ,第二种分法中分到了这张饼的 。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说明八戒没有多吃到饼吗?(根据商不变规律)
4.聪明的悟空是用什么办法既满足猪八戒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知识适用范围广,自我生长和迁移能力强,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而且,它前承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的规律”后启“比的基本性质”,三者之间具有内在逻辑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其核心地位显而易见。为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核心知识自然生长,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一、趣味故事导入,认识分数相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課堂开端会大大增加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本次教学,采用故事引入,利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中途分饼进行引入新课,故事的经典除了让学生感受到神话人物中的性格和智慧,还能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欲擒故纵的效果,牵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其的兴趣,为新知的学习埋下伏笔,引出 = ,从而进入新的一轮学习。
二、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性问题,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
教师用故事引出 = ,又进一步提问悟空是如何满足八戒的要求而又不失公平的?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探究四幅图中的分数,最后交流汇报总结得出算式: = = = ,并观察这些分数当中,分子和分母是怎样变化的?续而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又及时的引导得出:①从左往右看,是把的分子、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也就是把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而分数的大小不变。②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又进一步追问:分数的分子、分母能否同时乘或者除以零呢?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辩论。通过讨论、争辩,使学生认识到“因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0,则分数成为 ”。分数里分母不能为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以0。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小结,教师再适当的补充。
这一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在集体中汇报,这样的教学设计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汇报所理的问题,自己去发现问题的规律,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掌握新的知识。这不仅是创新教育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有效地锻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比较、抽象以及清晰的逻辑判断思考能力。
三、引用规律,检验求知
通过知识应用,拓展练习,生活实践来检验当课的学习效果,又回归了生活的应用,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加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小结和质疑
让学生回忆整堂课程所学习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疑问和自己的见解,通过及时有效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让整个结构体系呈现出一个系统化、条理化的框架,优化知识结构,实现“学会、会学”的教学目标,让“要我学”真正实现为“我要学”。
(作者单位:广西桂平市南木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