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核心素养

2018-10-21 14:34马明利郑广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要点核心学科

马明利 郑广

第一次接触“核心素养”这个词,是在2017年一次“国培计划—山西省乡村教师国培坊线下活动”王老师做了一个关于“核心素养”的讲座。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更新知识观念也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世界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通过那次培训我知道了“核心素养”体系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其总体框架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一)文化基础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1.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2.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1.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2.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与此同时,教育部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其中就包括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侧重于:德育、语文、历史学科修订,即最核心的“立德树人”,或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

看到这个“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总框架,反思我们以往的教学教育,不得不感触到:对于新时代的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

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6大素养18个要点。

其次我们要实现观念转型。

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观念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最后,我们要真正把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的实践之中。

1.设计教学目标――培养核心素养的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好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節课中实现。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3.倡导合作探究――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抓牢“合作探究”这个着力点。所谓“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分工、合作、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4.实现情感体验――培养核心素养的立足点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更需要习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优秀的品格,外化为崇高的行为。可见,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与情感相互交织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但情感教育不是在朝夕之间便可速成,而是一种“情动——体验——理解——内化”的过程。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痕地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5.构建多元评价――培养核心素养的支撑点

教学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支撑点。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建构一种多元的评价模式: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是指在对学生学习某一课程的评价时,既要重视学生对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指要充分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应该有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甚至家长参评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指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要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结果,更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总之,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靠广大一线教师在观念上更新,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学生的不断发展与教育的不断进步这条康庄大道上,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要点核心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书写要点(十)
书写要点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