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夏大豆在夏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控制夏大豆的播种过程,有利于提高夏种产量,为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夏大豆在板茬播种中高产栽培技术,文章首先介绍了板茬播种的实施方法,例如灭茬处理、选择合适的种子、合理确定密植等措施,随后文章介绍了夏大豆的日常管理,例如查苗补种、中耕除草、肥水管理等内容,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夏大豆;板茬播种;栽培技术
引言:
大豆是我国的基础性农作物,具有多样的用途,提高大豆的种植水平,也有助于与农民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本文主要分析了大豆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同时提高大豆的品质。
1 板茬播种的实施方法
1.1 灭茬处理
在收割完小麦时候,由于小麦所产生的秸秆数量较大,同时麦茬又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在种植大豆之前可以先将多余的麦茬收割一部分,随后在进行播种,在收割小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低茬收割的方式来进行,同时还应该及时将麦茬进行粉碎。至于在播种过程中应该选择型号小一些的播种设备,如此才能更加灵活地进行播种,相对大型机械来说也要大的多,例如:可以选择使用靴鞋式的开沟机进行播种。同时在播种过程中还要注意播种的深度和种植行距,事实证明,在板茬播种过程中,比较适合的田间行距为25-35cm,而大豆的种植深度保持在3-5cm比较适中。假如种植区域的雨水较为丰沛,土壤湿润,就可以进行浅播,只要保证种子不会出现外漏的情况就好。
1.2 选择合适的种子
利用板茬播种有助于提高夏大豆的综合产量,而大豆种类的选择却决定着大豆的高产质量。品种的选择是大豆高产的基础,为此应该在选种时,选择抗倒、抗病、高产、早熟、耐旱、耐肥的大豆品种,经过实际观察发现,皖豆20、中豆26和徐豆9都是品质较为优良的豆种,同时产量也比较高,具有一定的抗逆性。抢墒播种是进行板茬种植中的一种特点,在收割完小麦后,只要在墒情允许,就可以及进行大豆播种。假如在收割完小麦时,土壤依然处于一种较为干燥的状态,那么就无法进行播种,只有在雨期结束后,或是在完善造墒后在进行枪墒播种,如此才能让大豆播种较为规整。
1.3 合理确定密植
大豆的种植密度也会对大豆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根据大豆的生长特性总结出来的,为此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要合理规划每公顷土地所种的大豆数量,一般情况下,每公顷土地要求种植大豆17万到36.5万株。在大豆的每公顷种植密度达到22万株到31万株时,夏大豆的产量是最大的。假如种植密度过于稀疏,就会缩减单位面积内的大豆产量,假如种植密度过于密集,就会使单位中的大豆超过允许范围,从而影响植苗发育。容易出现倒伏是问题,降低大豆的结荚数量,为此需要科学掌握大豆的种植密度,如此才能保证大豆个体和大豆整体之间的平衡性,提高大豆产量
2 如何做好夏大豆的日常管理
2.1 查苗补种
在大豆开始发苗后,可以到田间查看,豆苗是否具有缺苗问题,假如发现苗数不够,就可以立即进行补种。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缺苗问题,而进行补种的时机又落后于豆苗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将较为密集区域的豆苗移栽到豆苗较为稀疏的区域,同时豆苗的移栽工作,应该选择在傍晚或是阴天状况下来进行,要让豆苗带土移栽,及时对豆苗进行浇水。保证豆苗种植之间的均匀性能够有效提高豆苗内部的含糖量,从而有助于促进豆苗的成长壮大。需要间早间小,在豆苗能够被抓住时,就可以实施间苗。假如在豆苗地中发现害虫,需要立即进行清除,通知应该延缓豆苗移栽的时间。
2.2 中耕除草
通过对大豆种植地进行清除杂草,以及实施松土等工作,能够让植株的根系发展的更为健全,促进土壤中的养分转化,同时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蓄水、爽水。在进行板茬播种中,在苗种的叶子展开后就可以进行首次中耕,将耕地深度保持在三厘米左右,在豆苗长到十五厘米时,就可以第二次进行耕种,将耕地深度保持在五厘米左右,最后在豆苗开花前要进行最后一次耕种,将耕地深度保持在十厘米左右[2]。
2.3 肥水管理
在重要阶段对大豆实施一定的氮肥有助于提高大豆产量。在大豆开始发苗后,实施一定的氮肥有助于提高大豆产量。在大豆发苗过程中,由于还没有长成根瘤菌,因此豆苗无法和自然中的氮元素进行反应,因此在大豆的幼苗期或是土壤中缺乏氮含量时,可以及时补充氮元素,在每亩大豆田中释放三千克尿素,从而提高幼苗成长质量。在花荚期对大豆进行追肥,有助于大豆的成长。花荚期是大豆消耗肥力最多的时期,因此需要及时补充土壤中的养分,在这种情况下释放氮肥,有助于加快花荚合成,让大豆积累更多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让豆粒更加饱满。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掌握高效的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首先需要掌握大豆的生长特性,如此才能得出高产的栽培技术,从大豆品种的选择入手,一直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都需要进行全面掌控,从而才能保证大豆的产量。
参考文献:
[1]刘景堂.浅论大豆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8,38(08):94+154.
[2]金贞玉,杨春雨.浅谈我国大豆栽培技术现状及提高种植效益的解决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38(03):11-12.
作者简介:王洪兰,生于1976年4月18日,漢族,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人,现供职于颍东区正午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邮编:236000